2023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各地习俗
2023小寒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各地习俗
      小寒节气有什么气候特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
      华南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生产,也适合进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华南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意,副热带植物也几乎一应俱全。
      只所以如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消失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非常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有助于小寒节气养生的养生汤小寒节气有什么气候特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
      1、杜仲栗子猪腰汤
      杜仲20克,栗子300克,猪腰2个,猪瘦肉160克,陈皮10克,精盐少许。
      做法:拣选新奇猪腰2个,分别对半剖开成2片,起去白筋,浸于清水中1小时左右,并不断换水,务求除去猪腰的异味,备用。栗子去壳,去衣,取肉,备用。杜仲、陈皮和猪瘦肉分别用清水洗洁净,备用。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沸,然后放入以上全部原料,候水再沸起,改用中火连续煲3小时左右,加入少许精盐调味,即可以饮用。
      成效:此汤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强壮腰脚的作用。
小寒吃什么传统美食
      2、竹荪煲鸡汤
      材料:竹荪6根、柴鸡半只、大葱4段、老姜4片、小菜心6棵、胡萝卜半根、盐10克。
      做法:柴鸡洗净斩成块。竹荪用冷水浸泡10分钟。鸡块放入开水中焯一下。将鸡块放入砂锅中,倒入清水,放入大葱、姜片,待汤沸腾后,转小火煲1小时。竹荪切去头和尾部的网,放入温水中焯烫20秒钟。捞出后,用冷水洗净,放入锅中连续煲30分钟。放入小菜心、胡萝卜片,煮2分钟后关火,放盐调味。
      成效:竹荪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成效;竹荪还能够爱护肝脏,削减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鸡汤有预防感冒的成效,多喝可以提高免疫力。
      3、栗子乌鸡汤
      材料:乌鸡1只、栗子155克、莲子50克、枸杞25克、红枣80克、姜25克。
      做法:栗子去壳后,煮一锅沸水,将栗子放入煮约30秒后即刻捞出。沸水烫过的栗子皮轻轻一褪即可轻松褪出。莲子、枸杞、红枣洗净备用。姜洗净去皮后拍扁备用。乌鸡剁块后洗净,用沸水焯去血水后捞出。将鸡装入电砂锅中,放入莲子、枸杞、栗子(红枣先不放),倒入纯洁水(以吞没鸡身为准)。插上电后开大火状态,煲煮1.5小时。1.5小时后才加入红枣,连续再煲30分钟即可。
      成效:中医认为栗子能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和乌鸡一起煲汤对养胃健脾、补肾强筋、干眼、养分不良、食欲不振者、皮肤粗糙等均有不错的食疗成效哦。
      4、山药羊肉汤
      材料:羊肉500克,淮山50克,葱白30克,姜15克,胡椒粉6克,黄酒20克,精盐3克,味精适量。
      做法:将羊肉去筋膜,洗净,略划几刀,再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将葱、姜洗净,葱切成段,姜拍破;淮山洗净,将羊肉、淮山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浇沸后,撇去浮沫,放入葱白、生姜、胡椒粉、黄酒,转用小火炖至羊肉酥烂,捞出羊肉晾凉。将羊肉切成片,装入碗内,再将原汤除去葱、姜,加精盐、味精,搅匀,连淮山一起放入羊肉碗内即成。
      成效:山药具有三脏同补的成效,羊肉本身具有良好的温补作用,又能够去寒气,所以是虚寒证的通补方。
      小寒各地饮食风俗
      1、广州小寒这天吃什么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开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2、老南京小寒这天吃什么
      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风俗。南京人对小寒颇为重视,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也是阴气最盛的时期。
      南京菜饭中糯米补中益气,健脾暖胃,能增添机体抵挡寒邪的力量;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散寒之成效。再加上南京特产矮脚黄、香肠、板鸭,药食双补,美味可口,冬日里吃完后特殊温和,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3、民间风俗小寒这天吃什么
      (1)腊八粥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成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
      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2)胡桃仁饼
      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许,将胡桃仁打为碎末,与面粉混合在一起,
加水适量,搅拌匀称,烙为薄饼食用。有补肾御寒、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腰痛腿软、畏寒怕冷、大便干结等肺肾两虚的人。
      另外,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熬炼、提高身体素养的大好时机。但要依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切不行盲目,即使身体强健的人,也要讲究一下熬炼的方式和〔方法〕。
      小寒这天吃什么?虽然每个地方都不太一样。但小寒这天进补,是为了防止因虚寒阴气上升而引起的阴阳失调,为安稳度冬打好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