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1.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同时满足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的极限要求,故《混凝土结
构耐久性规范》(GB/T50476)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满足耐久性要求胡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作出相应规定,见表1A411013-4。
2.一般环境中混凝土材料与钢筋最小保护层
一般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其普通钢筋胡保护层最小厚度与相应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应符合表1A411013-5的要求。
大截面混凝土墩柱在加大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前提下,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低于
表1A411013-5的要求,但降低幅度不应超过两个强度等级,且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和50年的构件,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和C30。
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表1A411013-4
设计使用年限
环境类别与作用等级
100年50年30年Ⅰ-A C30C25C25
Ⅰ-B C35C30C25
Ⅰ- C C40C35C30
Ⅱ-C C35、C45C30、C45C30、C40
Ⅱ-D C40C35C35
Ⅱ-E C45C40C40
Ⅲ-C、Ⅳ-C、Ⅴ-C、Ⅲ-D、Ⅳ-
C45C40C40 D
Ⅴ-D、Ⅲ-E、Ⅳ-E C50C45C45Ⅴ-E、Ⅲ-F C55C50C50
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当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表1A411013-5的规定低一个等级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
增加5mm;当低两个等级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增加10mm。
具有连续密封套管的后张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且不应
小于孔道直径的1/2;否则应比普通钢筋增加10mm。
先张法构件中预应力钢筋在全预应力状态下的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否则可
比普通钢筋增加10mm。
直径大于16mm的热轧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
1A411021  掌握结构平衡的条件
一、力的基本性质
(1)力的作用效果
促使或限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称力的运动效果;促使物体发生变形或破坏,称力的变形效果。
(2)力的要素
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位置称力的三要素。
(3)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力是物体之间的作用,其作用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作用线相互作用于两个物体。
(4)力的合成与分解
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用一个力来代替称力的合成。力可以用线段表示,线段长短表示力的大小,起点表示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作用方向。力的合成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见
P1P2
图1A411021-1,与合成R。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也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但是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结果,而力的分解会有很多结果。
(2)约束与约束反力
工程结构是由很多杆件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每一个杆件的运动都要受到相连杆件、节点或支座的限制或称约束。约束杆件对被约束杆件的反作用力,称约束反力。
二、平衡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一)物体的平衡状态
物体相对于地球处于禁止状态和等速直线运动状态,力学上把这两种状态都成为平衡状态。
(二)平衡条件
物体在很多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些力(称为力系)之间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称为力系的平衡条件。
1.二力的平衡条件
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重合,这就是二力的平衡条件。台风等级划分几个等级
2.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
一个物体上的作用力系,作用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这种力系称为平面
∑X=0∑Y=0
汇交力系。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是,和,见图1A411021-2。
3.一般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还要加上力矩的平衡,所以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是
∑X=0∑Y=0∑M=0
和和。
(三)利用平衡条件求知未知力
(四)静定桁架的内力计算
1.桁架的计算简图
首先对桁架的受力图进行如下假设:
(1)桁架的节点是铰接;
(2)每个杆件的轴线是直线,并通过铰的中心;
(3)荷载及支座反力都作用在节点上。
2.用节点法计桁架轴力
二力杆:力作用于杆件的两端并沿杆件的轴线,称轴力。轴力分拉力和压力两种。只有轴力的杆称为二力杆。
3.用截面法计算桁架轴力
截面法是求桁架杆件内力的另一种方法。
(五)用截面法计算单跨静定梁的内力
杆件结构可以分为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两类。可以用静力平衡条件确定全部反力和内力的结构叫静定结构。
1A411022 掌握防止结构倾覆的技术要求
一、力偶、力矩的特性
1.力矩的概念
力使物体绕某点转动的效果要用力矩来度量。力矩=力*力臂,M=P*a。转动中心称力矩中心,力臂是力矩中心O点至力P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a。力矩的单位是N*m或KN*m。
2.力矩的平衡
物体绕某点没有转动的条件是,对该点的顺时针力矩之和等于逆时针力矩之和,即
∑M=0
,称力矩平衡方程。
3.力矩平衡方程的应用
4.力偶的特性
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特殊力系称为力偶,力偶矩等于力偶的一个力乘力偶臂,即。力偶矩的单位是N*m 或KN*m 。
M =±P ×d 5.
力的平移法则
作用在物体某一点的力平移到另一点,但必须同时附加一个力偶,使其作用效果相同。
二、防止构件(或机械)倾覆的技术要求
对于悬挑构件(如阳台、雨篷、探头板等)、挡土墙、起重机械防止倾覆的基本要求是:引起倾覆的力矩应小于抵抗倾覆的力矩。为了安全起见,可取M (倾)M (抗)(1.2~1.5)。
M (抗)≫M (倾)1A411023熟悉结构抗震的构造要求
一、
地震的震级及烈度
地震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强烈地动,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成因有三种: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爆发,地下岩浆迅猛冲出地面时而引起的
地动。塌陷地震是由于石灰岩层地下溶洞或古旧矿坑的大规模崩塌而引起的地动,它数量少,震源浅。以上两种地震释放能量较小,影响范围和造成的破坏程度也较小。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岩层,造成地下岩层的薄弱部位突然发生错动、断裂而引起的地动。此种地震破坏性大,影响面广,而且发生频繁,约占破坏性地震总量的95%以上。房屋结构抗震主要是研究构造地震。
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部位称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方位置叫震中。震中附近地面震动最厉害,也是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至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我国发生的绝大多数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 ,浅源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如唐山地震断裂岩层约11km ,属于浅源地震。
震级是按照地震本身强度而定的等级标度,用以衡量某次地震的大小,用符号M 表示。震级的大小是地震释放能量多少的尺度,也是地震规模的指标,其数值是从地震带记录到地震波图来确定的。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
地震发生后,各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同,通常用地震烈度来描述。如人的感觉、器物反应、地表现象、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是12个等级划分的烈度表。一般来说,M<2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称为无感地震或微震;M=2~5的地震称为有感地
震;M>5的地震,对建筑物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震;M>8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及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一般来说,距震中与愈远,地震
影响愈小;反之,距震中愈近,烈度就愈高。此外,地震烈度还与地震大小、震源深浅、地震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的动力特性、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一个地区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今后一定时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大体为在基本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为了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审定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
二、抗震设防
抗震设防是指房屋进行抗震设计或采用抗震措施,来达到抗震效果。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9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隔震、消能减震设计。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以北京地区为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超越8度的概率为10%左右。
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简单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见地震影响时,不会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3.抗震结构的概念设计
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建筑物的破坏机理和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对一个建筑物要进行精确的抗震计算也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防的设计时,根据以往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