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至是农历哪一天介绍
2023年冬至是农历哪一天
12月22日05:48:01,农历十一月廿九,星期四
冬至三候
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奇〕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旧非常强盛,土中的蚯蚓仍旧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淌并且温热。
冬至的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头,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明显偏迟。诗云“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间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左河水)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开头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也渐渐上升。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头“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旧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是传统节日吗
一九是哪一天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岁除(年尾最终一天)等。
另: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存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冬至时间一般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奇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冬至之后,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旧非常强盛,土中的蚯蚓仍旧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山中的泉水可以流淌并且温热。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来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渐渐北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