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2届中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题题号后面的答题要求;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3道题目,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注意纠正因为方言发音造成的误读,如:“南(lán)方”应读成“南(nán)方”,“洞庭湖(fu)”应读成“洞庭湖(hū)”.
B.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晏(àn)殊”应读成“晏(yòn)殊”,“汴(xià)京”应读成“汴(biàn)京”。
C.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怂恿”不能写成“怂勇”,“崇拜”不能写成“崇拜”.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心无旁骛”应写成“心无旁骛”,“相得益彰”应写成“相得益章”。
2.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写的毕业留言,其中加点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回首三年同窗生活,历历在目。课堂上,我们勤学好问,吹毛求疵:活动中,我们收获欢乐,可歌可注。同学们,学习如送水行舟,不透则退。我们一起努力拼搏,哪怕结果半强附会,也问心无愧。
A.吹毛求疵 B.可歌可泣 C.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D.牵强附会
3.下面一段话选自某班的《班级日志》,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今年中考时间2022具体时间①我们班负责本周的校国执勤工作,大家深感责任重大。②每天,只要广播声一响起,我们就按时到岗,各司其职。③一周下来,我们班获得了“优秀执勤班级”的称号,是因为所有同学共同努力的原因。④通过这次执勤,我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A.① B.② C.③ D.④
4.有些同学常将班级“图书屋”中的书带回家且迟迟不归还。若在“图书屋”旁张贴一张提醒同学及时还书的“温馨提示”,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严禁将图书私自带回家。
B.让每一本书都能及时回“屋”。
C.爱惜书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D.爱惜书籍,不私自带出。
5.某同学根据“杜甫相关文学知识表”作出了一些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作品名称 | 创作时间/历史背景 | 作者经历 |
《望岳》 | 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 此时在齐、赵(今山东、河北》漫游。 |
《春望》 | 757年,安史之乱时期 | 756年,将家小安置在鄘州,只身前往灵 式投命肃宗,途中为核军所伴,国居长安。 |
《石壕吏》 | 759年春,安史之乱时期,唐军 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 途经新安、石壕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 了一经诗。 |
《月夜忆舍弟》 | 759年秋,安史之乱中 | 客居泰州(今甘禽天水),兄弟五人散处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只有最小的弟弟在身边。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761年,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 居住在成都近部草堂。 |
《江南建季龟年》 | 安史之乱后 | 流落江南(今湖南一带),后来和李龟年 重逢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
A.梳理创作时间及历史背景后,推测杜甫的创作高峰在安史之乱期间。
B.阅读作者经历后,推测杜甫作品内容大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石壕吏》等。
C.依据标题,结合作者经历,推测出杜甫的诗歌有对战争的控诉、山河的赞美、亲人的思念等。
D.梳理作者经历,发现杜甫一生多在漂泊中追求仕途,其作品也多表现漂泊中的孤独和仕途不顺后的淡泊超然。
6.古诗文默写(共4分,每空1分)
(1)面对死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一句“ , ”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
(2)说到奉献,人们常常借用李商隐《无题》中“ , ”一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
综合性学习(共4分)
某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为滋养学生心灵,传承中华美德,学校开展了成果汇报活动。
7.活动现场需要悬挂标语,有同学写好了上句,请你完成下句。(2分)
上句: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下句:
8.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此次活动写的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在横线处补充一个采访问题。(2分)
采访提钢
时间、地点 | 5月28日下午活动结束后,汇报活动现场 |
采访对象 | 校团委书记 |
采访目的 | 了解此次活动的规模、亮点、影响 |
采访问题 | (1)请问参加此次活动的班级和人数是多少? (2)(2)活动中让您印象最深的节目有哪些?请您具体谈谈。 (3) |
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舟师
[明]俞大猷①
倚剑东冥②势独雄,扶桑③今在指挥中。
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④。
队火⑤光摇河汉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⑦。
夕阳景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⑨战士功
【注释】①俞大戬: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
④翀:通“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通“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
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
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
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
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
10.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阶段 | 表现的情感 |
战前(首联) | 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 |
战中(颔联、颈联) | ① |
战后(尾联) | 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俞大猷
初,以倭态急,特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数月无所为。延臣争言大猷才。遂罢远,以大猷代。贼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歌僧邦政击败之,贼走陶山,自黄浦遁出海,大献追败之。
大截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①。万历元年秋,海寇突袭闾峡澳②。尘失利夺职。三疏乞归③。卒,赠左都督,谥武襄。
大猷负奇节④,以古贤橐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马,所在⑤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旨为祠祀。
(选自《明史》,有删减)
【注释】①南服:指南部疆土。②闾峡澳:地名。③乞归:请求退休。④负奇节:有着奇特的气节操行。⑤所在:所到之地。
11.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贼走陶山”中的“走”本是“跑”或“小步快走”之意,此处引申为“逃跑”。
B.“遁”有“逃跑”“隐匿”“欺骗”“失去”“放纵”等义项,“自黄浦遁出海”中的“遁”应为“选跑”之意。
C.“谥武襄”中的“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以古贤豪自期”与“不期而遇”中的“期”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B.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C.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D.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3分)
忠诚许国,老而弥骂,所在有大勋。
14.在本文及前面俞大献写的诗《舟师》中,俞大猷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5分)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6分)
阅读下面的图表及文字,完成15-16题。
【材料一】
错笔大事图
【材料二】
铅笔的样式大同小异,但细心的人会发现,铅笔杆上都标有英文字母,这说明铅笔其实也是有分类的(见下表)。铅笔是以笔芯的软硬度分类的,我们常见的有H类、HB类和B类。“H”代表硬质铅笔,H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硬,颜越淡;“B”代表软质铅笔,B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软,颜想黑。不同的铅笔适应不同的场合,例如HB铅笔虽然普遍运用于平常的书写,但国为颜较淡和容易在纸张上留下印痕,碰上对度和精准度要求更高的
机器识别时,HB铅笔显然不如2B铅笔适用。这也正是考试时要求我们采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选择题的原因。
铅笔分类表
分类 | 笔芯软硬度 | 颜 | 用途 |
H类 | 硬质 | 较流 | 使用于界面相对较硬的物体,如:木工划线等 |
HB类 | 软硬造中 | 适中 | 适合一般情况的书写 |
B类 | 软质 | 较黑 | 适合绘画和填涂机器可识别的卡片 |
【材料三】
据“中华神七太空书写笔”研制团队介绍,宇航员带着手套,难以使力,所以铅芯的浓度要高,要一划就能上。但浓度和硬度又是矛盾的,浓度越高铅芯越软,就越容易断裂。如何在提高浓度的基础上保证铅芯不会在火箭飞行途中断裂,成为太空笔生产的最大难点。此外,
太空中的温差极大,还必须保证铅笔的木杆不会国温度变化而开裂。经过两年反复试验和调整,我们研制的中华太空笔终于成功“上天”,以独特的科技含量填补了国内航天技术装备的空白。
(以上材料依据《创意世界》2021年第11期相关资科改编)
15.【理解推断】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美国一位木匠威康·门罗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
B.铅笔的笔芯主要成份为铅。
C.在提高浓度的基础上保证铅芯不会在火箭飞行途中断裂是生产“中华神七太空书写笔”的难点之一.
D.从“中华神七太空书写笔”的研制成功,可以看出我国的铅笔制造技术已经远超欧美,走在了世界前列。
16.【迁移运用】老师一再强调考试时只能使用2B铅笔填涂由机器识别的答题卡选择题,请
你根据材料中的相关知识,解释老师这样要求的原因。(4分)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号魂
①刘家坳的老刘家有一件传家宝,是老刘从部队带回的一杆军号。军号早已没有了耀眼的金黄,略带沧桑的古铜里透着厚重与庄严,一眼望去,就知道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