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官方判定“营销号”的最新标准
2018官方判定“营销号”的最新标准
从2018年起,希望你认真阅读完每一次的分享,你可以做到吗?
在分享今天的内容之前,小编代表大哥以及天朝学子博客的所有
运营团队成员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新年发大财。
就在前两天小编看到有同学抱怨说:过了一个年又被封了好几个号。
不过,在这里小编要沉痛的告诉大家的是——习惯就好!因为2018年封号将成为常态。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一些行业大咖分享的有关营销号判定的新标准,小编深有感触,觉得非常有价值,就分享给大家一起参考一下,毕竟现在养个号真心不容易。
早在2018年1月15日,公开课在广州举行。创始人、腾讯高级副总裁张小龙在演讲中透露,用户(指及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已达10亿。
浩瀚的生态中,85%是正常用户,剩下15%则游走于密不透光的
黑灰地带。“黑”主要是涉黄、聚赌、等违法用户;“灰”则是肆无忌惮发广告打扰其他用户,过度营销,
影响平台用户体验的控号、淘客号、部分微商号、爆粉号、刷量号、黑五类客服号等,这类号统称为“营销号”。
官方为了自身平台的健康发展,将会大力整顿过度营销号,重塑健康社交生态。
官方对扰民违规的“无意义垃圾信息”划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被多次转发的广告信息(含二维码、销售、价格、优惠等广告内容);
尽管这么多年来,官方对此讳莫如深,甚至发文辟谣,但同时他们也明确指出,肆意发布广告链接有可能被封号。
第二类是同质化内容。即:一定数量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发布相同内容(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
大家想象一下,某天你打开朋友圈,发现大家都在发同一句话,同一张图片,同一个视频,并且每天如此,你会怎么做?毫无疑问,你再也不看朋友圈了。
所以说,除了广告,同质化内容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罪魁祸首。因此,当同一内容在朋友圈被传播多次,就会被“技术处理”,如下图所示:
界定清楚“无意义垃圾信息”,再谈谈对“营销号”的判定标准。
一、营销号的13种行为判定:
1、连续一周每天发布(无意义垃圾信息)7条以上的用户。
2、注册时间一年以内,好友数量2000以上的用户。
3、连续4周不切换IP地址的用户。
4、发信息一个月内,每周超过2次的用户。
5、每周好友增加数量在20以上的用户。
6、建数量超过20的用户。
7、同质化内容发布超过一个月以上的用户。
8、大量转账(每周1万元),大量发红包(每周2000元)的用户。
9、入驻多(20以上),在里不断添加好友在20人以上的用户。
10、与陌生好友(非手机号添加的好友)频繁互动的用户。
11、每天有点赞行为,并持续一周记录的用户。
3月1号新规
12、频繁被拉黑,每月超过20次以上的用户。
13、朋友圈被屏蔽人数超过20人的用户。
截止2017年12月20日,系统自动判定营销号数量约为8000万。
二、营销号4大类别
1、以转发同质化内容为主体的微商号。
2、以发送链接为主体的推广号。
3、以为基础单位频繁邀请好友的互动号。
4、以发为主体的过度营销号。
三、营销号的处罚机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