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抵债资产执行过程中,税费应由谁承担?税务争议如何解决?
银⾏抵债资产执⾏过程中,税费应由谁承担?税务争议如何解决?
转载请联系编辑,:lawedit,侵权必究;有⽤连衣裙款式
银⾏抵债资产执⾏过程中的税务争议与化解
银⾏抵债资产执⾏过程中的税务争议与化解
日本留学生的签证作者:张馨予|北京⼤学法学院
(本⽂系最⾼⼈民法院2018年度执⾏研究课题《执⾏程序中涉税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银⾏不良资产的处置成为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艰巨任务。以物抵债作为法院变通执⾏的重要⽅式,越来越多地应⽤于难以通过货币清偿债权的情形,相应地,税费承担争议和税务执⾏困难也成为银⾏以物抵债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对银⾏抵债资产执⾏过程中的税务纠纷,应针对银⾏抵债资产执⾏过程中的税务纠纷问题,进⾏类型总结,提出化解⽅案。
⼀、银⾏以物抵债所涉税费
根据我国《银⾏抵债资产管理办法》中的规定,以物抵债是指债务⼈以实物财产或财产权利作价抵偿银
⾏债权的⾏为,实现途径为协议抵债或经⼈民法院、仲裁机构依法裁决,适⽤情形为银⾏债权到期,债务⼈⽆法⽤货币资⾦偿还债务,或债权虽未到期,但债务⼈已经出现严重经营问题,严重影响债务⼈按时⾜额偿还债务,或当债务⼈完全丧失清偿能⼒时,担保⼈也⽆⼒以货币资⾦代为偿还债务。
以物抵债涉税环节较为复杂,抵债资产既包括动产、不动产,如房产、商品物资等,也包括股权、债权、商标权等财产权利。因此,在银⾏以物抵债过程中,可主要分为取得和处置两个环节,取得抵债资产需缴纳过户费、⼟地出让⾦、⼟地转让费、⽔利建设基⾦、交易管理费、资产评估费等直接费⽤及契税、车船使⽤税、印花税、房产税等税款,在处置环节,需缴纳契税、印花税、增值税、⼟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银⾏以物抵债的税务争议
1.税费负担过重。银⾏以物抵债所涉环节较多,税费⾼已成为阻碍银⾏盘活不良资产的重要因素。经综合测算,银⾏处置抵债资产所需承担的税费占抵债资产价值的50%左右,这些税费负担极⼤增加了银⾏处置抵债资产的成本,制约银⾏以物抵债的决策。实践中,因⾼额税费负担,银⾏不得不拒绝以物抵债的例⼦数见不鲜,这对于亟须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中⼩银⾏⽽⾔⽆疑雪上加霜。为缓解这⼀问题,地⽅积极探索优惠政策,从过户费减免、财政奖励、免征营业税等层⾯,进⼀步减轻尤其是中⼩银⾏的税费负担。但由于各地财政规模不同,银⾏以物抵债的特殊优惠有赖于各地财政⽔平,银⾏以物抵债的⾼税费模式仍是普遍现象。
2.税费承担争议。实践中,法定纳税义务⼈与税费实际承担者往往存在协调与冲突的空间。以物抵债因其⾼额的税费负担、多重产权变更环节、司法拍卖与以物抵债的衔接、抵债资产瑕疵等问题,税费承担在实践层⾯具有较⼤的协商空间,使得以物抵债的税费承担争议成为突出问题。在以物抵债的税费承担纠纷中,有两类争议表现得较为集中:⼀是债务⼈税费执⾏难。银⾏以物抵债适⽤于债务⼈处于宣告破产、强制执⾏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仍⽆法成交的状态,因此,债务⼈下落不明、不配合或⽆⼒缴纳的可能性较⼤,税务执⾏困难重重。⼜因抵债资产可能存在⽋缴税费等瑕疵,完税证明作为产权变更的先决条件,银⾏为实现债权最终不得不垫付债务⼈所应承担的税费。⼆是司法拍卖与以物抵债的衔接。以物抵债的适⽤具有⼀定严格限制,当债务⼈、担保⼈⽆货币资⾦偿还能⼒时,应优先选择拍卖、变卖等⽅式回收债权,当以上⽅式⽆法实现受偿时,⽅可适⽤以物抵债。实践中常有当事⼈以拍卖公告中的税费条款进⾏抗辩,引发税务争议。
3.计税依据的判断。抵债资产的处置价格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例如,银⾏持有抵债资产期间需要对抵债资产进⾏管理与维护,银⾏基于维护成本难以达到专业⽔准的管理⽔平,因此保管不善成为贬损抵债资产价值的重要因素之⼀。在以物抵债及启动以物抵债程序之前,抵债资产往往经过多次评估与拍卖,对于时效性强的资产⽽⾔,评估价格会出现较多变幅,抵债资产的闲置也存在加速折旧、贬值等情况,经过多次拍卖和流拍,需不断降价以实现债权清偿,抵债资产的价格在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以物抵债中抵债资产的处置价格不同于⼀般的市场交易和市场拍卖,难以仅凭“计税依据明
最新伤感签名显偏低且⽆正当理由”来作出衡量税款流失与否的决定。此外,以物抵债中税费承担的不确定影响对计税依据的判断。以契税为例,如果约定买受⼈承担转让环节所涉税费,则契税计税依据为买受⼈取得⼟地使⽤权⽽⽀付的全部经济利益,“全部经济利益”是否应包括买受⼈为出卖⼈所⽀付的转让环节的税费,显然也是⼀个可能引发争议的问题。
4.税法与私法的交融。税法与私法具有天然交融的密切关系。在以物抵债中,纳税义务的产⽣是否以物权⾏为的成⽴作为要件引发争议。如契税的缴纳,有观点认为契税以交易实质为纳税义务成⽴要件,还有观点则认为契税应以不动产所
为要件引发争议。如契税的缴纳,有观点认为契税以交易实质为纳税义务成⽴要件,还有观点则认为契税应以不动产所有权转移为课征要件。如以交易实质为课征要件,则契税以实际处分为纳税节点,纳税义务⼈为买受⼈,其本质应为⾏为税⽽⾮财产税,这与“先税后证”的法律规定相契合;若以物权权属的转移为纳税节点,则契税符合财产税的特征,
但“先税后证”丧失法理基础,买受⼈只有当不动产进⾏过户登记之后才发⽣纳税义务。因此,从学理层⾯,如何解释税法与私法间的关系将影响银⾏是否需要为过户登记⽽为债务⼈垫付⽋缴税费。
1.提升优惠政策⼒度。商业银⾏抵债资产处置所⾯临的税费负担过重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化解信贷风险道路上的重要阻碍,实践中不少⾦融机构不得不选择拒绝以物抵债的执⾏⽅式。税收政策作为我七夕情人节说说
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段,对于⽀撑我国经济平稳运⾏发挥重要调节作⽤。我国银⾏抵债资产的优惠政策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有以下两⽅⾯亟待完善:⼀是应针对中⼩银⾏制定普惠性优惠政策。⾃2015年始,全国银⾏资产压⼒增⼤,⾼额税费进⼀步加⼤中⼩银⾏处置不良资产的难度,中⼩银⾏在竞争中⾯临更⾼的信贷风险。因此,应针对中⼩银⾏、农村基层银⾏制定特殊优惠政策,提升优惠⼒度,并通过政府奖励和补贴⿎励中⼩银⾏积极处理抵债资产。⼆是应根据不同税费项⽬,实⾏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如在以房抵债中,银⾏往往⾯临双重过户税费的征收,针对此类较为突出的税费负担,应给予特殊的税费减免;债务⼈难以执⾏的税款由银⾏代付的,也应酌情给予减免或奖励。
怎样可以缓解痛经2.明确包税条款法律效⼒。税费约定是以物抵债税费承担⽅式之⼀。我国税收法律法规虽然明确规定了各税种的纳税义务⼈,但对于税费约定并未作出强制性或禁⽌性规定。司法实践中,法院往往选择尊重当事⼈合意的结果,以税款实际缴纳作为税收征管法的⽬的解释。这与税法实务中的需求有关。以以物抵债为例,抵债资产情形复类繁多,⽽债务⼈往往宣告破产难以执⾏,通过以物抵债协议,针对各抵债资产的完税情况,银⾏与债务⼈、担保⼈、买受⼈进⾏税费约定符合实践中的纳税需求。然⽽,对于税费承担条款的效⼒,我国税法上缺乏明确回应,这在⼀定程度上扩⼤了⾃由裁量权,有违税收公平精神,同时也弱化了税费承担条款的执⾏⼒。因此,应从税法层⾯对税费承担条款的法律效⼒作出明确回应,或对税费承担条款作出禁⽌性规定,扭转以税款征收为主要⽬的的征管思路,坚决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或认可税费承担条款的法律效⼒并进⼀步作出限制性规定,规范实务中⼤量的包税条款,提升税费约定的执⾏⼒度。
3.完善税务强制执⾏权。银⾏抵债资产⼤多是在债务⼈宣告破产或丧失货币偿还能⼒时所被动接收的资产,其在进⼊以物抵债程序前往往经过多次拍卖、流拍未果,因此,抵债资产在权属、税费、证照⽅⾯多有瑕疵,资产处置成交量低,通过拍卖或变卖抵税的强制执⾏⽅式难以发挥效果。因此,应进⼀步提升税务执⾏⼒度,完善法院及税务机关的强制执⾏权,针对以物抵债的特性,进⼀步加强联动执⾏机制,建⽴法院与税务、⼯商、公安、⾦融、海关、房管等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协助机制,同时提升失信奖惩⼒度,对于⽋缴税费的债务⼈等采取⾼消费限制、拘留等强制措施,提升强制执⾏威慑⼒;同时,⾯对以物抵债的执⾏困境,还应采取更为灵活的执⾏措施,如在合理范围内积极降价等形式,减少流拍次数,提⾼司法拍卖成交率,这对于实现银⾏债权、清缴税款均具有实际意义。
4.细化计税依据核定标准。抵债资产处置过程中因评估机构的调换、资产瑕疵、多次拍卖、空置期长等情形,使得抵债资产的处置价格不可避免与市场价格产⽣偏离。以“计税依据偏低,且⽆正当理由”为依据的税收核定制度因其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引发诸多税务争议,⾯对以物抵债这种未来不良资产处置中将⼤量使⽤的债务重组⽅式,税务机关仅因司法拍卖⽽⽹开⼀⾯显然有违税收公平;但对于协议抵债或协议拍卖若不加以稽查,则纵容避税空间。《江苏省地⽅税务局关于⼟地增值税有关业务问题的公告》中认定房地产转让价格偏低时,正当理由可为:“1.法院判定或裁定的转让价格;2.以公开拍卖⽅式转让房地产的价格。”该正当理由的标准有⼀定借鉴意义,但仍应进⼀步细化,如公开拍卖应以⼆⼈以上(或多⼈)竞拍的转让价格作为正当理由,也即公开拍卖只有⼀⼈竞拍形成的转让价格,⽆法排除税务机关⾏使税收核定权。
苏州景点排行榜
扫码取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