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期末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城市是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
2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
3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4 卧城仅供居住之用,有起码的生活服务设施,但生产与公共生活仍有赖于母城。
5 卫星城不同与卧城之处,在于它有一定的工业与服务设施,可以使一部分人就地工作,但另一部分人仍去母城,对大城市问题的解决还是不彻底。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产生一种完全独立的新城。它距大城市约30~50公里,有相应比例的工业区与居住区,有成套的文化福利设施,可以保证居民在当地就业。
7 城市体系是在一定相对完整区域或国家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规模和职能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城市集合
8城市带是指多个大城市地区,连接成一个巨型的、一体的居住和经济活动集地带。
9大城市圈是指由单个城市和以该大城市核心的周围卫星城镇组成的城市等级体系,其规模的地域范围相对较少,有时也称之为大城市地区。
10城市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在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中心,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11 都市圈主要是指超大、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产业等城市功能向城区外迁移,并通过便捷的交通体系、形成具有较强通勤联系功能的城市区域。
12城市职能(city function、urban function )
•城市在区域或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承担的任务和作用。它随着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
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13城市化
❑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人口向城市地域聚集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也即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
空间的变化
❑2、城市化也可以称为城镇化,因为城市与镇均是城市型的居民点,均以第
二、第三产业为主,其区别仅是文字使用的习惯的不同。
14城镇化的含义:是一个过程,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城镇常住人口与区域总人口比例,质量指标更反映发展水平)。目前全世界人口中已有50%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
二问题集合直辖市有哪几个城市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为例,说明城市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上海);
•具有一定数量、高度密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城市;
•城市之间存在内在联系(通过交通网络)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为例,阐述城市产生的集聚效应。
集聚大量城市人口;工农业生产发达;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经济密度很高
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角度,分析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区位优势。
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带辨析
•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带是城市功能地域不断扩张的结果,它们分别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是大城市地域空间组织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都市区是构成都市圈和都市带的基本单元,都市圈和都市带是都市区不断演化的必然结果。
•从内部经济联系程度来看,都市区最为紧密,都市带较为松散,都市圈介于两者之间。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带的形成与发展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与市场,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1、城市有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2、试比较古代中国城市与西方城市发展特征的异同。
•3、工业前城市和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4、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5、城市化有那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  1.城市以()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A.斗兽场
B.广场
C.公共建筑
D.铜像
•  2.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是古代书籍()中记载的。
A.《周礼·考工记》
B.《孙子兵法》
C.《管子》
D.《墨子》
•  3.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商业、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  4.人类社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B.农业与商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  5.关于我国古代城市的表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夏代的一些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排水系统
B.战国时期的都城形成了大小套城的布局模式
C.宋开封城居住用地布局采用的是里坊制
D.元大都基本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城市形制
•  6.城镇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加速阶段、稳定阶段,对应的城镇化水平分别是()
A.20%、35%、50%
B.30%、30%-70%、70%-90%
C.25%、40%、60%
D.40%、40%-80%、80%-95%
•7.唐长安城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最具影响力的典型格局,其特征中不包括()
A.中轴线对称
B.三套方城,宫城居中
C.规整的方格路网
D.居住区采用里坊制
•8.以下各项中()不是城镇化的具体表现
A.人口职业的转变
B.产业结构的转变
C.空间规模的扩大
D.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9.下列选项中()标志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A.城镇人口数量的增加
B.工业总产值在GDP中所占比例的提高
C.工业就业人口比重的增加
D.城市经济总量在国家经济总量中比重的上升
•10.已有大量的考古发掘证实,()开始出现了我国城市的雏形
A.夏代
B.商代
C.周朝
D.春秋时期
•11.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  A.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为主体的居民点
B.相对于村庄,城镇一般聚居更多的人口
C.城镇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城镇一般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E.城镇一般拥有更为丰富的自然资源
•12.以下对于城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城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城镇化是由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过程
C.城镇化不仅是人口、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D.城镇化也是城镇中的人口、产业、文化向周围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
E.城镇化必然是工业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