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班语言教案范文合集9篇
大班语言教案 篇1(约891字)
设计意图:
简短、童趣、郎朗上口的动物谜语儿歌,较好的满足了大班幼儿想想、猜猜、玩玩的兴趣,儿歌前半部分“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和后半部分“猜猜这是谁?我们大家都知道。”的 固定模式方便幼儿理解与掌握。儿歌的中间部分,给予幼儿充分想象、仿编的空间,幼儿结合相关的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编谜。以此为切入点,设计一下语言游戏活动,尝试让幼儿在编谜、猜谜的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验语言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欣赏并感受儿歌简短、重复、有趣的韵律节奏,尝试根据小动物特征仿编儿歌。
2.乐意大胆的想象与表述,体验猜谜游戏乐趣。
猜谜语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课件、教具、小动物图片若干。
前期经验:幼儿对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具,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个猜谜游戏,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出示教具,说儿歌前半部分。)
师:谁来猜一猜?你是怎么知道的?(揭示谜底:兔子)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个谜语。(集体重复儿歌第一段,了解儿歌的结构,教师重点用叠词描述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尝试根据小动物特征仿编儿歌。
师:请小朋友也来编一编动物谜语。(幼儿分小组,自选小动物图片,仿编儿歌。)
3.游戏“猜猜这是谁?”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玩“猜猜这是谁”的游戏。(请小组代表说说谜面,集体猜一猜,)
4.完整说说动物猜谜歌。
师:我们把编成小动物谜语变成一首好听的儿歌,让其它小朋友也猜一猜、玩一玩。(集体复述儿歌。)
大班语言教案 篇2(约1450字)
设计意图:
我班的自然角里饲养着几条蚕宝宝,孩子们每天采桑叶喂蚕宝宝,为蚕宝宝的家清扫粪便,忙得不亦乐乎。蚕宝宝在孩子们精心照料下天天发生变化,引起了他们的极大的兴趣,“呀,蚕宝宝的桑叶吃得好快呀。”“蚕宝宝又长大了,长胖了。”孩子们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发现。我知道孩子们对蚕宝宝发生了兴趣,于是,自然生成了——“蚕宝宝”这一科学活动。
教学要求:
1、了解蚕由蚕卵——蚕——蚕蛹——蛾子的生长变化过程。
2、能细致,有序地进行观察,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对蚕的生长变化及外形特征进行表述。
3、对养蚕感兴趣。
教学准备:
1、幼儿在自然角中饲养过蚕,对蚕的生长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2、有关蚕的生长变化的教学挂图。蚕茧。
3、幼儿记录过蚕的生长变化。
教学过程:
1.幼儿回忆并讲述养蚕的过程。
提问:你们养过蚕吗?蚕是么样子的?蚕在长大的时候发生过么变化?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养蚕经过。
小结:我们最初养的蚕是黑黑的,那是蚁蚕,蚕有头,胸,腹三部分,它喜欢吃桑叶。蚕会眠,眠过了就蜕皮,一生共眠四次蜕四次皮,最后吐丝结茧。
2.认识蚕茧
提问:蚕宝宝到哪里去了?
出示实物蚕茧,提问:这是么?蚕茧是么形状,颜的?
4、完整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结合图片了解蚕有蚕卵变为黑的蚁蚕,长大一点后变为白蚕,再结茧变蛹,然后变为蚕蛾,最后蚕蛾又蚕卵的生长发育全过程。
将自己所作的记录展示,互相交流和欣赏。排列蚕的生长程序图,并依次说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尝试抽茧丝
观赏各种丝绸织品。了解古代人们都是用棉花纺纱织布做衣服:有一天,一个喜欢养蚕的中国皇后,一不小心把茧子掉进开水里,结果她发现这个茧子可以抽出很长的丝来,就请人将蚕丝织成布,结果,纺丝织成的布又轻又滑,就给它起个名字叫丝绸。
评析:
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立足于蚕宝宝主要特征的观察和感知,在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自由观察蚕宝宝的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特征与其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蚕宝宝长得么样?它有么有趣的地方?”等问题进行探究,活动中始终让幼儿处于一个宽松,和谐,自由的氛围,不要求幼儿获得完整知识,只要是幼儿有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就行了。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在让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老师交流,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而老师此时只是一位积极的引领者,支持者与合作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