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2鸟鸣涧》公开课教学设计_1
《鸟鸣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会用声音来表达“静”。
过程与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体味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懂得本诗诗中有画、以动衬静、景中融情的写作特。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
读出诗中之画,借诵读去欣赏;
教学难点:
悟出诗人之悟,借练笔来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诗歌是中华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提起诗歌,不能不提唐诗。我们学过的唐代诗人中,你还记得哪些呢?能背诵他们的作品吗?(生交流)
2、简介作者:刚才我们提到其中一位诗人叫王维,王维可了不起了,他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伟大的画家。宋代还有一位文学巨匠叫苏东坡,称赞他的画——画中有诗,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出示作者简介,师适当补充)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藏着图画的诗。题目叫——
生:鸟鸣涧。
师: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课题。指导书写“涧”字。
4、读课题:一起来读读。“涧”是指两山之间流水的沟。(图片)看,这水在两山之间潺潺地流淌。再读课题。
这个地方叫鸟鸣涧,有鸟儿呜叫,有涧水流淌,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生:是个诗情画意的地方。
师:是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画卷。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三遍,读准字音。
指名读,强化后鼻音“静、惊、鸣”
2、在请学生读,注意到节奏了吗?(每一句前两个字的后面停顿了。)
出示节奏,齐读诗歌。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这么几遍,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
4、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呢?
预设:生1:春天,因为诗歌中有“春”字。
生2:不对,老师,诗中说“桂花落”,桂花是在秋天开的。
出示桂花知识:桂花有四个品种: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前面三种一般是在秋季开的,而四季桂一年四季都开花。这里是四季桂。这么说来,写的应该是春天夜晚的景。(板书:春夜)
5、人们都说,读着王维的诗就能看到一幅画,甚至是一幅流动的画。(板书:诗中有画) 那么,在这如画的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生1:写了桂花、山、涧。
涧怎么读生2:还有鸟鸣和月亮。
师:请看大屏幕,诗中写了花落、山空、月出、鸟鸣、涧水流
(屏幕逐一显示,最后定格成为一幅画),其实,在我们眼中,此时的诗人也自然是画中一景了。这景物融合在一起的春夜给你怎样的感觉?诗中有一个字就告诉了我们。----静 (板书:静)
三、品读。体昧清幽
(一)读出“诗中有画”
1、让我们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出山中的那份宁静来。
出示第一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指读)
看见过桂花吗?它的花朵怎么样?(非常小)那落下时怎样?桂花落下时轻轻柔柔的,那样舒缓。谁再
来读?(生读)
“桂花落”三个字读得那么轻柔,仿佛让我看到桂花从枝头轻轻脱落,慢慢飘下,然后悠悠落地的画面了。大家一起读。(齐读)
真好!自在飞花轻似梦,桂花在空中轻轻飞舞,那么轻盈,好美丽的画面。
“空”是什么意思?
预设:生l:空荡荡的。
生2:什么也没有了。
师:怎么可能呢?山中有树,有花,有草,怎么会空荡荡
的呢?
你来读。(生读)
引出“静”,指名读。
山林幽静极了,连鸟儿也睡了,只有桂花轻轻飘落。一个“落”,一个“空”,让我们感到夜是这样的恬静美好。
2、出示第二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指读)
此时,一轮明月从薄薄的云层中钻出来,皎洁柔和的月光倾泻在山涧中,山林被照亮了!(出示画面) 睡梦中的鸟儿有什么表现?
-----被惊醒了。 (生读) 不仅被惊醒了,还怎么样了呢?
“时鸣”是什么意思?
2、读着这样的诗句,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那月亮,那鸟儿——
生描述画面。
多么美好动人的画面。来,读出这幅画面。(齐读)
(二)学习“以动衬静”
1、明明写春夜静,怎么写鸟惊、鸟鸣?写静,怎么写声音呢?(播放几声婉转的鸟鸣声)
生回答,师补充:正是因为山林的安静才听得到呀!诗人用鸟惊、鸟鸣来反衬夜的静,这叫“以动衬静”。(板书:以动衬静)这正是王维的高明之处,用声音来反衬出夜的宁静。
2、试着用声音来写出静。
出示:
书房里静悄悄的,。夜晚的山林宁静幽美,你听。交流,评价。
(三)体会“景中融情”
1、读古诗:此时的鸟鸣涧就是这般的宁静幽美,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让那缕缕桂香飘溢,鸟鸣回荡,涧水潺潺流淌。(生动情齐读)
2、背古诗:短短20个字,就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一幅静谧恬静的画面(出示画面),桂花轻落、薄云飘飞,月光皎洁、微风徐来,鸟鸣悠悠、涧水潺潺,诗人漫步林中,流连忘返,好一个诗中有画!让我们把这份诗情画意定格在心里。(生背诵)
3、背景介绍:学到这儿,你是否关注到了看风景的人?他此时的状态,可以用诗中哪一个字来概括?(闲)
此时正是盛唐的开元盛世,国泰民安,此时的王维隐居在蓝田辋川,风景秀丽,景宜人,他过得悠闲自在,所以王维说自己是人闲,人闲所以心——静。心静,夜静,才能感受到桂花轻轻飘落,鸟儿悠悠鸣唱。他醉在这夜静春山里,醉在这宁静幽美里,所以眼中的景物也都融进了诗人的这种感受。而唐代另一大诗人杜甫,在遭遇安史之乱之际,笔下的春天却是这样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示,引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4、小练笔: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这种感受。星星在夜空一闪一闪,开心时你会觉得星星在开心地眨眼睛。如果被妈妈批评了一顿,你会觉得星星在安慰你。让我们也来学学大诗人的绝招,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出示小练笔,学生完成,交流。
四、总结。延伸课外
小结:而此时的王维内心一片宁静,所以诗中的一景一物都流淌着一种静静的美。读。诗句就这样从诗人的心底静静流出,静静地流进我们的心底。(再读)
拓展:王维诗中的画确实让我们回味无穷,春有“雨中草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
夏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秋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冬有“隔风惊翠竹,开门雪满山。”《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一一出示图片,学生朗读诗句。)
愿以后同学们能继续走进王维的诗歌,徜徉在那一片片诗情画意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