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教材解析
作者叶至善先生以诙谐风趣、饶有兴味的笔调,回忆了童年时参加班级演出,上台扮演一只老虎的经历。课文结构清晰,内容浅显,语言质朴而富有童趣,生动展现了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深刻记忆。
课文大致分为三部分:期待参加演出、表演未获成功、寻失败原因。老师和同学关于如何扮演老虎的分歧,成为引发情节变化的重要线索。同学认为老虎要有“豁虎跳”才像样,而老师则认为不一定要“豁虎跳”。演老虎的“我”按老师的指导要求排练,上台表演时却演“砸”了。于是“我”开始认同同学的说法,并寻求原因,最后发现老虎并非都会“豁虎跳”。文末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读者们留下了较大的阅读思考空间。特别值得玩味的是,在描写排练、表演等环节时,作者叶至善先生都没有直接描写“我”是如何表演的,而是借助老师的语言、神态和同学们的表现来侧面烘托,使得文章有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饶教学中,要充分关注本单元重点学习的“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指导学生借助批注这一阅读方法,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心理的揣摩,对写法构思的领悟,特别是能够使用批注来提出关于文章内容、人物、写法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要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抓住描写
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思考,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
1.字词识解。
本课要求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常用字。
14个生字中,“囊”是后鼻音,“殷”是前鼻音。“唉”需要引导学生整体认读音节。“露、角、啊、哄、唉”是多音字。“拙”是第一声,应指导学生读准确。
要求会写的字中,“段、俩、练、裤、挖、砸、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应指导学生注意归纳,写好该类结构的字应遵循“左窄右宽”的基本规律。“撤”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应提醒学生注意三部分比例要匀称,尤其要提醒注意写好“攵”。
“羡慕、笨拙、垂头丧气”等词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寻近义词等方式理解,“殷切、通情达理、哄堂大笑”等词语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断词意。“窝囊”应在学生已有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后习题,了解在文中的具体所指。
2.语言品读。
贯穿全文的明线是对“我”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及所反映出的人物心理变化。
“总有文艺表演”“我多想在台上露露脸”把“我”的羡慕表现得清楚明白。排练前,老师告诉“我”怎样表演老虎,“爬”“站”“叫”“扑”“追”“躺”等六个动词就把老虎应该怎么演写得清楚明白。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圈出动词,品味用词之准确,想象感受老虎应有的形象。在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动词来写具体写明白的同时,也为后续“我”演得如何确立了评判标准。
在写排练、表演时,作者没有再赘述上述动作,只写了老师如何提示指导,“我”的表演更是一句话带过。妙处就在于,读着老师的指导、众人的反应,就能想象出“我”笨拙表演的尴尬情景。教学中,应紧紧抓住上下文之间的对比,设计边读边想、填补文章空白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对照老师在排练前讲的要领展开想象。想象少了哪些关键细节,增添了哪些不必要的动作,混淆了哪些步骤而让观众哄堂大笑,让学生在饶有兴味的想象中,学习运用一系列动词来表述表演动作,从而更清晰具体地感受“我”表演时的笨拙、紧张。
3.批注学习。
本单元是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延伸和实际应用,贯穿全单元的阅读策略为“学习用批注的
方法阅读”。在第18课《牛和鹅》中,学生已经借助课文中出示的批注范例,初步了解了批注的内容与方式。本课的学习重点在于运用批注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本课中有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学习借鉴前一课的批注方法继续练习,结合课后表格中涉及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相关内容进行批注,进而引领孩子在对关键语句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理解、感受。引导学生借助批注,提升自我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4.选做练习。
课后选做练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学生因为过分紧张、激动等原因,可能会出现暂时性遗忘的情形。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多角度思考等方式,唤起学生的类似经验,练习运用神态、语言、动作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