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饶作者简介:饶巧颖(1987— ),女,汉族,四川自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打造涉及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命运共同体,并在同年地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创新对外宣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化战略部署。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指出:“十四五”时期,要着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内针对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各维度研究层出不穷,凝练了一些经验,也存在一些不足,给予未来研究启示。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进展
(一)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在宏观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方面,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创作中国故事要量体裁衣、选对主题,去意识形态,避免刻意打扮[1]
;
加强国际合作、注重品牌化运作;避免“只有中国人讲中国”、“中国人只讲中国”、“教科书化”的讲故事弊病[2]。
在地域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方面,以陕西文化、东北文化等特地域文化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打造特文化品牌、培养地方文化传播人才、建立官方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国际赛事和国际交流机会等地域文化“走出去”的对策建议[3]
。
(二)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相应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持。代表性观点有:建构多语种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助力“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4];通过师资、课程和学习产品的建设培养复合型跨文化交际人才[5];以及培养具备跨界视野和能力的跨学科高素质语言服务人才[6]
。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不足
(一)传播素材不理想
第一,文本翻译晦涩难懂。目前“走出去”的讲述中国故事的作品大都直接翻译成外语输送到国外,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没有考虑外国受众在意识形态、文化理念、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差异”[2],中国声音难以深入人心。第二,故事内容符号化。过度依赖孔子、春节、功夫等传统文化符号。符号传播往往是灌输的,很难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服。第三、故事价值观忽视文化共核。目前对外传播的中国故事常常宣扬中华文化的特,忽视了不同文化的价值共核,缺少普世价值观的文化难以得到沿线国家人民的认同。
(二)传播途径缺乏创新
在中国输出的文化产品中,大量的是祖先积累下来的创意,停留在以展示剪纸、泥人、刺绣之类的民俗,迎合时代当下的
创意比较少;同时,文化传播载体倾向于西方模式,没有充分考虑“一带一路”区域喜闻乐见的故事讲述方式。
(三)国际化思维不强
中国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往往单打独斗,缺乏国际合作意识,强调“我们的”,视角单一、欠缺考虑受众的文化立场,使得文化传播定位不准确和影响力不强。
三、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第一,挖掘文化共核。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文化间的共同价值观,求同存异,利用文化上的“世界语言”,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第二,借鉴成功案例。搜集中外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开展的成功的跨文化传播案例中,分析并借鉴其中文化元素的选择角度、表现形式与传播方式。
第三,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一是细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方案,二是探索培养知晓沿线各种文化、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的跨文化人才的路径。
第四,创新国际合作路径。即通过其他国家的人来帮助讲、共同讲述中国故事。国际合作不仅是政府层面的合作,文化传媒机构、教育组织、学校都应该结合自身特和优势,积极探索利用国际资源开展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实践。
四、结语
探索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行之有效的方式,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战略的重要任务。现有研究多数站在国家发展的宏观层面探讨“讲好中国故事”的对策,口号多,实践少。新形势下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需要落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支撑、创新的文化资源为载体、国际合作的传播方式为路径,在树立国人文
化自信的基础上,实现“一带一路”上的民心相通。
参考文献:
[1]陈力丹.“一带一路”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几个面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69-73.
[2]刘艳霞,宋冰.跨文化传播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及策略分析——以尼山书系·中国故事为例[J].出版参考,2018(7):15-18.
[3]孙丽伟,于平凡.跨文化视角下东北饮食文化对外传播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9):43-44.[4]王卓.“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立体化外语教育建设[J].山东外语教学,2019(5):54-59.[5]李睿,庞燕.“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人才培养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2-105.[6]王立非.面向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复合型语言服务人才[J].当代外语研究,2018(3):5+10.
摘 要:本文简述了中国文化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传播的策略研究和人才培养研究取得的进展和观点,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挖掘文化共核、借鉴成功案例经验、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国际合作路径的未来研究建议。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研究简评
饶巧颖
(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007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