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策略与实践探索——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策略与实践探索
—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
胡卫陈金凤袁春平王兰梁爱华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近年来,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与路径受到广泛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则是一个聚焦点。四川旅游学院不断摸索实践,逐步形成“川旅产教深度融合,学训赛创用五位一体”的应用型旅游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211(2021)03-0001-04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所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以及办学思路的集中体现,它需要不断地在办学实践中培育、沉淀、凝练、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型与成熟反映了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及办学思路的确立与明晰。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内涵
1-1应用型人才
通常,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称之为研究型或理论型人才;应用客观规律的人才称之为应用型人才。研究型人才侧重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型人才则侧重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1]%相对于研究型或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并不意味培养,是人才型,它要
识、能力、素质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科技运用、推广等能力[2]%四川旅游学院在顶层设计上,把“培养基础牢、上手快、后劲足,具有家国情怀、社会担当和职业操守,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关照应用型人才的行业性、多样性、应用性、创新性特点%
1-2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是第一要务,人才培养的是现为模式,或现为模式, 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以规范性、系统性、独特性的方式,回答一所学校“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龚怡祖就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受到相应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的指导,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而引入的具体方式,通
过不断的实践形成具体的风格或者特性,具有非常显著的规范性与系统性[3]。换言之,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和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的,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系统性、目的性、中介性、开放性、多样性与可效仿性等特征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样式。
2 四川旅游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1“川旅产教”深度融合
2.1.1树立融同理念
学校“地、应用型”为办学型定位,坚持走“有特、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办学之路,逐步树立起“融入川、与旅同”的“川旅融同”大理念,即学校以四川为地域轴心,以大旅游产业为应用取向,努力实现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各类高校、企业机构的深度融合%一是融汇地方,同频共振。通过深入的对接、融合、互动联系,把高校的智力成果有效转化为地方生产力,提高学校教育对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增强服务地方的意识,培育创新创业理念和能力,在根本上提高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实现教育为生产服务⑷%
二是融通行业,同向而行。与专业相关性强的行业协会(学会)建立融通关系%建立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之间的人员互聘、互融机制及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推动建立一支与行业联系密切、理论扎实、技能本领过硬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结合办学基础和特,联合行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⑷。抖音直播
三是融贯科研,同源共流%构筑与科研院所、科研机构合作的广泛渠道,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机制,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科研水平,不断优化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促进学科体系优化,助推学校“双一流”
作者简介:胡卫,男,博士,四川旅游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专业建设。
陈金凤,女,硕士,四川旅游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学质量管理。
营养师资格考试
袁春平,男,硕士,四川旅游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1-
建设⑷。
四是融聚高校,同类相济。与非应用型知名本科、应用型本科两类院校建立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互动式教学、科研活动机制。通过充分深入交流,完善与本科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师队伍培育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应用型本科办学内涵式发展⑷。
五是融合企业,同声相应。对应企业转型升级需求,动态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与企业合作研发课程和教学资源,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将行业企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引入教学内容,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真实任务与真实过程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创新创意创业素能⑷%
2.1.2践行融同思路
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行动以本科教育的“四个回归”为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产业带动人才培养,实施“11123”行动举措%即每个二级学院至少与1个地方政府合作,至少与1个专业相关的行业协会(学会)联结,至少与1家科研院所联合,至少与两类高校的二级学院联盟,至少与3类企业合作⑷%通过“11123”行动方案的实施,构建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学校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地方政府24个,行业协会31个,科研院所17个,本科院校32所,合作企业66家;学校与德国Rational公司、恒天然安佳乳品、美的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建产品情景化实验室7个,学校与高星级酒店、大型餐饮、旅游及相关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195个%
2.1.3夯实融同成效
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构建起地方应用型专业架构体系%四川旅游学院坚持立足四川谋发展,潜心服务地方耕耘三十余载,从历史中的“四川烹专”一路走来,创立12个二级学院,创办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休闲体育、风景园林、环境设计、工艺美术、烹饪与营养教育、会展经济与管理等25个本科专业,与成都市提出的“三城三都”(世界旅游、、;
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建设计划形成深度契合关系%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创协同育人新局面%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目标、标准、方案的制定,参与课、师队伍的建,与实实、和“双创”等各个环节的教育,部分企业还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开设订单班等%学校聘请企业高管、行政或事业单位人员担任专业教学实践指导教师,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共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通过主动邀请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共定培养目标、共商培养标准、共制培养方案、共促课建、共师队伍、共建实践基地、共育
新人才、共导毕业设计,促使专业主干课、核心课程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核心能力对接,形成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促使专业方向课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完成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促使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生产实习、专业见习、教学实习与企业工作流程对接,实现课程体系实操性;促使教学情境与企业工作环境对接,保证课程体系实施的外部环境;促使教学资源与企业案例对接,丰富
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促使教师团队与企业专家对接,保证课程体系可持续性发展%
注重融合实效,提升整体培养质量%通过“川旅融同行动”计划,初步构建了“立足地方、服务四川、辐射全国、放眼国际”的开放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2016年,与欧盟合作开展“E+ LMPT”(欧盟伊拉斯谟旅游可持续教育)项目,联合培养旅游可持续发展高端人才;2017年,牵头组建了“中国一东盟旅游教育联盟”;2018年,学校与美国希尔顿集团合作建立了大中华区唯一一家整建制、全方位、一体化的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实行理事会管理体制,共同举办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开创“定向一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经过持续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目前,学校已是全国100所“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之一(四川共4所),是四川省“整体转型发展”建设试点高校,是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2“学训赛创用”五位一体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2.2.1学为基础
一方面,加强教育管理,引导学生“回归本分”,以学为“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理念主动学,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持续给予学习动机教育,主动融入学习型社会;强化管理督促学习,采取严格过程督查、取消毕业清考等系列措施,促进学生坚持学习;加大奖励力度激励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
科专业技能竞赛,并形成奖励激励机制;加强学风建设引领学,营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校园文化氛围,催人奋进;搭建平台交流经验善于学,通过工、学双向互动交流平台,传递学习热情与方法,促使所有学生好学、善学、乐学%另一方面,学校着力抓“以智育人”,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层次分明、比例协调的课程体系(见图1)%在课程设置上,坚持“应用性、职业性、技术性和创新性”,明确每门课程或每个培养环节的目标和作用,注意它们之间的内
-2-
在联系,不断整化、学内容,避免课程之间简单重复、错位交叉,注重将行业发展和应用成果及时课堂,每门课程都应承、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为满足学生、好、就好的需求,鼓励各.开设企业课程模块,旨在强化学生生产(管理)实践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通识教育平台|
专业教育平台
i实践教育平台
[三大课程平台][三大目标统一]
图1四川旅游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2.2训为固本
利用,加强校地校企实习实训,推进协同育人。将学生培养和素质养成贯穿本科四年,分步实施,梯度推进(见图2)%以“旅游产业人才实践教育基地”为抓手,将与教育、与中央财政、“双一流建设”“一一路”、常学以及思政治育人教育相结合,深推进学校教育综合,成“旅游产人才实践育基地”
、管理、使用以及机制,通与“产”的结,将“产”课堂。与同时,学校建-成与、管理、旅游、
体育类、艺术特实验、实。其中加与实验四川省高校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内最大的(涵、)校内实践教学资台,全校建设了共建开放共享型“企
产化应用实”。以加工与实四川省校实学中心、科学四川省高校重点实建设为引领,旅游与景区校级实学中心、管理校级实学示范中心建设为重点,建成了应用型人才特培养平台,为培养人才提供备保障。在.实训、校外实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规矩和认同感,匠、双培养有机融入实践育人,鼓励大学生开研究学、实、和
模拟活动,注重提升学生、和创%
层次模块实践教学内容培养能力
图2四川旅游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创新能力层
•创新创业教育
•科研训练
•课外科技活动
•学科竞赛
创新能力和创
鲅鱼馅饺子的做法业精神培养
综合应用能力7
/t会实践模虬•第二课堂
•社会实践
综合应用能力
训练
设计(论文)模块\•课程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集木枯能屋一
实习模块\B1应用技能
培养
实验(训)模块
\•公共基础实验
\•专业基础实验
\•专业综合实验
上线拍一拍怎么打开质
2.2.3为提质
学校高度重视学科竞赛的育人价值,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建立并实行“校、省、国三级学科竞进"的竞赛体系。是在校内根据各人才培养,结学院特和.
,开展考验理论基础、和应用技的校(院)级,争取让每位学生机
与,打造好学校、特鲜明、文化、科实践的“一院一赛”,锻炼
学生的和素养(见图3)。以为基础,考、表现的学生,长的老师加和挑度的省级竞,如“四川省大学生机大赛”“四川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进一步锻炼、和应用能,取学院都的学生参加高
、产成果、%,培育的参赛学生及团队,继续知度更高、大、、竞加激烈的国家级学科竞,如“中'互联网+'大学生大赛”和“”中大学生计大%结,学校将对和成果的经验进结,产生更大的引领和激励效应,成效反哺人才培养。
|人才推界模或>竟赛休系(一慌一區》
图3四川旅游学院“一院一品”竞赛体系
2.2.4为
化育人体系,全方位强化育。打造以大旅游产业为核心,践“课学一研究一竞赛实训一化”为核心的育
3
价育人体系(见图4)。在门课程“大学生育”的基础上,探索开发涵业案例研究、创业管理学在内的“双”课,化育与育有机融合,鼓励支持教师与教学,在育中通过学理念、教学法、教学内容的,培养学生的和,训练学生发现和解的能力%搭建校内外实台,实大学生练%利用学校产教融合
台,健全产融台将由创研空间、创富间、间、间四种功%动校外育实践基地建设,遴
耸组词语
的企业和机构作为大学生育实践基地,为我校学生搭建校外企实践锻炼平台,同时逐步创建学生台,探索建立学校与学生创业成果分享机制,大支持学生%基于好平台建设,打通大学生练一体化服,大学生练可加练营、省区各级大赛以及产教融台,促进质量提升和落地转化。进大学生练智能管理系统,提高学校练的管理效率,规范化管理。领大学生加各类科、、
题竞赛,引导双提升。
图4四川旅游学院“双创”教育体系2.2.5用为导向
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准、教学与生产的“三对接”,推进人才培养与产办学、合作育人、和发,实现产、、企、、“联动”,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学生的适应性、竞
与发%应用型人才培养,贯产向(OBE)教育理念,各人才培养细化落实培养,工科部以育认证标准为基本规范,在度上完育认证准中12要所涉及的内容;人科类
、、素质三明确学生应的应用型%推进“1+X”证书制度,通过大学生认证、定、各级各类大赛,进一步增强学生服服务人的感、勇于探索的、善于
问题的实践%
3
所述,人才培养模式呼应学校的办学定位,规定和规范学校人才培养的路径与范式。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其人才培养模式应考虑“地”“应用型”元素与人才培养具体方式的密切结合,并在实践中有效开展%四川旅游
学院办学中一将学、、、、用为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和路径,具体路径都学校与地方政府、协、科研院所、高校联以及企业的协同作为基础和重要支撑,把产融为学生本科生生命周期学业活动的%
参考文献:
[1].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M].北京:大学,2006:30-33.
[2],,.论育目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辩证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29-32.
[3].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育,1999:2.
[4]卢一,白洁,梁爱华,等.砥砺应用型厚培特创一流[N].中国教育报,2020-06-20(004).
On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of Promot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aking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 Wei CHEN Jinfeng YUAN Chun p ing WANG La*LIANG Aihua
(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Chengdu610100,Sichuan,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err,the training strategies and path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and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s a focal point.Sichuan Touesm University keeps exploeng and practicing,and h as developed an application-oeen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with-s ow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application-oaented talents;training mode;underaraduate teaching
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