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11-12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必修)
命题人:吴海燕、张迎弟时间:2012.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图所示是我国汉代出现的重要生产工具,它是
A.犁耕工具B.播种工具
C.灌溉工具D.除草工具
2.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犁壁,
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B.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C.耕作工具得到了改进
D.先进的曲辕犁开始出现
3.“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B.毛C.棉      D.麻
4.“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
A.浙江的青瓷B.四川的白瓷C.河南的“唐三彩”D.江西的粉彩瓷5.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生产能力降低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6.据史料记载:(清朝)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A.清朝时期徽商在苏州的势力比较大
B.徽商是清朝最大的一个商帮
C.徽商力图把苏州变成自己的商品集散地
D.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7.《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严格管理市场D.力图压制丝织业发展
8.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
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B.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C.棉纱供应大量减少D.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9.光绪年间张之洞门人宋育仁管理商务局,误以为煤油(石油的俗称)是从煤炭中榨出来的。他开设煤油公司局,强拉硬拽弄了几万两股金,运来大量煤炭准备炼制煤油。结果损失惨重。该事例最能说明
A.洋务运动是一场清朝统治者导演的闹剧
B.自力更生无法实现中国社会的大发展
C.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技术了解的不够深入
D.西方国家完全封锁了对中国的技术输出
10.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
A.实业救国B.工商皆本C.重利轻义D.重商轻农
11.“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屋。……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材料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A.1840~1850年B.1885~1895年C.1912~1922年D.1935~1945年12.下表是民国时期国产几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比重的变化情况。它说明了当时中国
项目1920年1936年
机器制造品12.9% 20.5%
手工制造品32.2% 25.5%
农产品45.4% 45.9%
①民族工业品在数量上超过了进口品②资本主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③近代工业化进程有所发展④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根据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记载:“自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
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14.阅读“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工厂检查所调查的全国工业分布表”,对该表内容解读有误的是
省市上海南京青岛北平天津汉口山西陕西云南工厂数(个)5418 25 321 31 92 69 27    2 16 省市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湖南江西河南威海卫工厂数(个)206 53 42 37 28 39    3 24    2 A.我国近代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B.中西部的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
C.官僚资本主义急剧膨胀            D.因东三省被日本控制而未统计在内15.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几项工业指标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
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16.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A.中外合资B.承包经营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17.中国20世纪50年代曾流行过这样一句顺口溜:“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与这一顺口溜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一致的是
A.一五计划  B.运动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元,如今增加到4041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如今贫困人口减少到2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有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改革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④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9.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
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20.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特点,对外开放首先开始于
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辟经济开放区
21.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
22.近代史上西方文化不断传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张富贵1915年结婚,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结婚典礼上他的穿着最可能是
A.对襟褂子B.唐装C.西装D.长袍马褂
23.武昌起义的声刚刚停息,一场“咸与维新”的“剪辫风”不久扫荡这座中南重镇。大街小巷,处处可闻
“喀嚓”声。热情最高昂的学生军,“人人手执一柄剪刀”,过路者凡有发辫,统统剪子伺候。这主要是由于
A.反清革命的需要B.留美幼童与学监斗争的影响
C.“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D.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行
24.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直接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B.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C.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D.交通工具的改进有利于实现男女平等
25.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
26.五四时期人们认为,婚姻自由应该包括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离婚自由、再嫁自由,这无疑是对传统婚姻观的有力冲击。出现这种潮流的原因有
①近代西方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②清王朝废除了传统的婚姻制度
③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外国文明④民主运动促进自由、平等等理念传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东三省是哪三个省
27.1881年中国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但清政府却以铁路机车“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为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维护国家主权B.维护自身统治
C.仇视外洋事物D.愚昧无知
28.下列有关标题,出现明显的常识性错误的是
A.《申报》——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B.“我与电视”有奖征文启事——纪念中国电视诞辰54周年
C.“二五”计划为我国互联网指明了方向
D.《影像中的京剧——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7周年》
29.读下图,由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是图中所示的航线
A.①B.②C.③D.④
30.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指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B.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C.欧洲形成了相互争夺的两大集团D.荷兰与英国争夺世界殖民霸权
31.17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雇用著名的印刷业家庭为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当时,绘图人员受雇后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图上的信息外流。这一做法最主要是考虑到
A.战争需要B.文化背景C.商业利益D.外交机密
32.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扩大                  B.民主制度的确立
C.垄断组织的出现                  D.圈地运动的推进
33.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D.垄断组织的形成
34.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要求两位美国大学生介绍西方科技的新进展,这两位大学生不应当选择的话题是A.总统候选人利用留声机竞选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旅行
C.市政广场进行了亮化工程D.战地记者可用电报传递通讯
35.“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选择的证据有
①新型交通运输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②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加速了世界一体化进程③电信工具的发明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欧洲与美洲开始了物质、文化交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