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完整古诗词二年级
菊花古诗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的国家法定假日。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此时的楚国大夫屈原,由于忧国忧民,被贬到汉潮阳。在悲愤交加中,他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此后,人们纷纷到江边救援,可惜屈原已经不可救药。于是人们纷纷把米、菖蒲、艾叶扔进江里,以避水蛟,因此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成为了端午节的一部分。同时,端午节又因此与文学、诗词相伴同行,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重温经典的古诗词,感受古代节日的韵味。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些端午节相关的古诗词吧!
1.【清·龚自珍】《咏史·端午节》粽子嘘囊半水分,蒸成长笼出素鳞。土豆山芋俱化糁,老金丝黏口欲吞。敲去牙缝香烟走,搭上竹篱淡雾分。争将彩线系何事?一桅风雨瑟瑟春。
这首古诗词《咏史·端午节》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所作,他通过诗词的形式表达了正宗的端午食物——粽子的烹调方法,以及大家对端午节的期盼,保留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经典特,让人们感受到了清朝的古典诗歌韵味。
2.【唐·杜甫】《书博山道元禅师庙》庙里三年斋馔少,此时百姓空饥荒。素食幸从天降得,君于斯福任父翁。五十钟楼城瘴疠,十年琴韵有人传。羽檄引才汉武日,招贤从逝未能纂。
唐代文学家杜甫,将端午与寺庙等宗教元素结合,表现出对于在端午节上供佛斋戒的人们的尊敬和赞扬。他所写的《书博山道元禅师庙》通过批判现实中百姓空饥荒的状况,给人们带来了安慰和希望。
3.【唐·李端】《重阳》菊花西嶂落,千寻秋水开。哀思顾六献,美人饰红綵。代客松夫子,来从野人摆。杯浆罢一片,同上杖成堆。
唐代文学家李端将端午节描绘为自然景中的一部分,并融入了美人的形象,表现出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和端午节的非常相似之处。这首古诗,以菊花、秋水、红綵为原型,感性地表达了一个孤独的游客在端午节的寂寞和哀伤。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节日之一,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无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代故事,都与端午节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增强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在人们记录自身历史、保留文化传承的同时也更好的表达了自然界的美好与神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