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形对我国城市分布的影响
地形是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地理要素之一。我国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的第三阶梯上。因为第三阶梯多为地形平坦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形。我国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城市数目比例大致为1%、32%和67%。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种类型。
一、滨海城市
这些城市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这类城市所在的滨海平原极为狭窄,背靠着低山丘陵是共同的特点。如大连市,区内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整个地形为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地势由中央轴部向东南和西北两侧的黄、渤海倾斜,面向黄海一侧长而缓。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纵贯本区,绝大部分为山地及久经剥蚀而成的低缓丘陵,平原低地仅零星分布在河流入海处及一些山间沟谷。还有烟台,烟台地形亦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丘陵区分布于低山区周围及其延伸部分,海拔100-300米,起伏和缓,连绵逶迤,山坡平缓,沟谷浅宽,沟谷内冲洪积物发育,土层较厚。
二、三角洲平原城市
城市距海远近与三角洲大小有关,但一般说距海较近。与
滨海城市的差异在于周围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的主要优势。以
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密集城市最典型。如上海市和广州市,上海市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为海拔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趋势是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广州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三、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
这是我国城市形成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种区域地形类型。山前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而有坡度、水源丰富排灌条件良好,为城市发育提供了优良环境。这类城市在我国北方分布十分广泛,尤以华北平原外侧沿着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淮阳丘陵北麓、鲁中南丘陵山地外缘的一连串城市数量最多。如石家庄市,石家庄市域跨太行山地和华北平原两大地貌单元。西部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部为滹沱河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由西向东依次排列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平原。
四、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
这类城市处在窄狭平原和低山丘陵的交接地带。城市本体虽是平原地形,并都临河,但因平原狭窄,兼有残丘起伏或周围一侧地形破碎。最典型的是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的城市。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顶端,北临滔滔大江,境内
多低山丘陵。临江依山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镇江“大江风貌”、“城市山林”的自然景观。镇江位于江河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黄金水道”之称的中国最大的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
流经镇江市区北部,在此与贯穿中国南北、世界最长的京杭大运河交汇,使镇江形成了优越的“十字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镇江就是我国“以港兴城”的典范。
五、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
多位于河谷,临河是共同的特点。当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平原较开阔时,城市地形较平坦;当河谷平原比较窄小时,城市则有山城特点;当河谷平原成盆地状时,则城市均靠盆地边缘。这类城市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
六、平原中腹城市
城市位于广阔平原面上,不临海、不靠山、面坡小、地势低平甚至低洼。在古代,这种区域的城市发展条件相对较差。
七、高平原上的城市
数量很少,都分布在开阔、平坦,海拔在1000米上下的蒙古高原面上。
八、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
在我国地形第二阶梯的高原上,绝大多数城市均集中在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或谷地,并滨临河流,如位于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
九、中山谷地城市
在海拔500米~3000米的中山地区,相对高差较大,城市一般位于窄狭的河谷平原,如南平、十堰、攀枝花。
中国最大的城市十、高山谷地城市
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城市极少,必定在河谷之中,如西藏首府拉萨和青海省会西宁。一个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一个位于湟水谷地。由于高原高寒的气候不利于人类活动,而河谷地带相对气温较高、地形较平坦,有充足的水源,适于发展农业,因此产生了城市。
总之,概括地说,我国平原的城市多于低山丘陵地区,中山、高山地区数量极少;除了大平原中腹和三角洲平原外,城市选择两种地形过渡或交接的部位形成发展非常普遍;除了平原城市要滨临江河湖海以外,丘陵、山地区的城市多趋于河谷,临水也是普遍特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