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繁至简,以简驭繁
由繁至简,以简驭繁
作者:朱丽燕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21年第10期
        读文言文,若能读懂,那繁文亦简,若读不懂,那简文亦繁。学生到了高中阶段,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解读基础,但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的篇幅以及难度也相应增加,学生在阅读这些文言文的时候,第一感觉仍然是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言文教学应当有怎样的策略取向,值得高中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化繁为简,以简驭繁”是有效的策略。学生在对文言文本“简”的加工过程中,整体把握了文本的架构,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对文本的认识,这样就可以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这就如同盖房子一样,先用钢筋混凝土建构一个框架,然后去砌墙、安装门窗,于是一座高楼大厦就能够拔地而起。
        基于这样的思路去解读文言文,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笔者以杜牧的《阿房宫赋》为例,具体阐释。
        《阿房宫赋》一文以汉语独有情采深刻剖析了中国皇权大一统历史上一次关乎兴衰存亡的严重教训,显露出当时还很年轻的杜牧卓越的史识与才华。人们在读此文时,看到的不仅是杜
牧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能看到杜牧精辟的史学观点。至后来,外甥裴延翰遵其嘱,为之编《樊川文集》。在作序的时候,论其文学成就时只取杜牧的一赋一诗:“其谲(委曲讽谏,即‘主文谲谏’)往事则《阿房宫赋》,刺当代则《感怀诗》。”由此可见,其实杜牧本人是以此赋自重、自豪甚至是自负的。[1]这样的认识如何为学生所感知呢?要知道如此长篇之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阅读起来也是有较大的困难的。学生可先取其简,再驭其繁,而从教师的角度,则需先繁读,再简读。
        一、华丽文章的“繁读”
        说《阿房宫赋》是一篇华丽锦绣的文章并不过分,清代批评家金圣叹评其为“穷其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的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故有研究者认为读此文要句句落实,甚至每一字词都不能等闲视之。[2]这样的判断自然是正确的,但正如同上面所指出的那样,让学生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采用这种“解构”的思路,是相对困难的。某种意义上讲,这应当是教师的任务,教师静下心来“解构”《阿房宫赋》,斟字酌句理解,即所谓繁读,才能繁中取简、举重若轻。
        文章第一段写尽阿房宫之宏伟与华丽。说其宏伟,是因为“蜀山兀”才“阿房出”,其“覆压
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以至“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学生基于文字穷尽想象,可能才能想象出阿房宫之宏伟;说其华丽,是因为其“五步一楼,十步一阁”,这是写楼阁交错;“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是写廊檐之巧夺天工;至于“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则是用人之感受反衬其豪华。如果说其宏伟还可以借助于想象来初步勾勒的话,那么细微之处的华丽,就远不是想象就能够完成的了。
        由此,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去斟字酌句,以读懂全文,并试图在学生面前勾勒阿房宫之轮廓,并工笔其瑰丽。这是一个需要花苦功的过程,需要教师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并内化提升的过程。此过程虽繁,却不需要太多的创造,故不再赘述。
        二、华丽文章的“简读”
        “繁文简读”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创造,本语文的倡导者与实践者黄厚江老师上过《阿房宫赋》,引得各路英豪纷纷解读。如有的人所说“听黄老师的课,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黄老师无痕的引导和亲切幽默的教学风格。课堂上,黄老师在轻描淡写之间把学生点化,让人叹为观止”。[3]笔者也解读过黄老师的实录,对其中的一段印象极为深刻:
        “同学们,我读《阿房宫赋》,反复读、反复读,越讀越短,读到最后这篇文章只剩下几个句子,我大胆地把它缩成这样一段话。请看屏幕:阿房之宫,其形可谓 矣,其制可谓 矣。宫中之女可谓 矣,宫中之宝可谓 矣。其费可谓 矣,其奢可谓 矣。其亡亦可谓 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 矣。这就是黄老师读《阿房宫赋》读到最后剩下的几个句子。再后来只剩下几个字……”
        笔者研读至此,几乎拍案叫绝,能够将一片繁华瑰丽之文,最终浓缩为几句话、几个字,这显示出的是解读者深厚的功力。不妨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借此来咀嚼繁文简读的意味。
        对《阿旁宫赋》的简读,是从阿房宫之形、制、宫女、(珍)宝、费(用)、奢(侈程度)、(衰)亡等几个角度进行的。这样的解读角度可谓精奇,如同建筑的支柱与框架一样,迅速让文本的结构显示了出来。在引导学生解读的时候,笔者的思路与黄厚江老师稍有不同,考虑到学生阅读的困难,笔者更倾向于先将这些文章框架呈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这些框架的引导之下,对文本进一步解读、建构,最终形成对文本的整体理解。
        这样一个解读与建构的过程,实际上又是一个问题驱动的过程。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以
下问题来驱动: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 矣,其制可谓 矣。填什么字合适?
        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显然不取决于学生的凭空想象,而取决于对文本的解读。既然是思考阿房宫的形制,那自然需要学生去阅读文中与形制相关的内容,阅读之后还需要分析、概括,只有这样才能用一个字描述其形及制。对于不同学生个体而言,他们所想到的答案可能是不一样的,但这不会影响对课文的解读与建构。因为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原本追求的就不是结果,而是学生的解读过程,有了上面一个问题的指引,繁文至简,一览无余。
        三、由繁至简,以简驭繁
        《文心雕龙》所说“铺采摘文,体物写志”,说的是作赋要体现情感志向,写文章要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作文如此,其实解读文章也是如此。有人说“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在语言文字的穿行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4]在“人文论走偏之时、形式论走亮之后”,这样的文本解读的思路,更是显得可贵。
        笔者本文所说的“由繁至简,以简驭繁”的文本解读思路,其特点在于,符合老师教学规
律、学生的认知特点。先由教师走“由繁至简”的解读之路,再面向学生走“以简驭繁”之路,这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实现文言文教学的高效化。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繁与简其实是辨证对立、又统一的。繁有繁的价值,简有简的意味,繁简相依,方成名篇。解读课文也是如此,如果面对繁文,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头栽进去,只能是味同嚼蜡,教师的价值也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可是如果教师能够以简驭繁,那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就如同一路赏花,所感受到的就是文本的错落有致,文章的意蕴无穷。
        其实,《阿房宫赋》本身也是简繁相依的。该赋以大篇幅写阿房宫之形制,写宫中的美人与珠宝,可谓“极繁”;而至文末,“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此为文章点睛之笔,寥寥数语,可谓“极简”。然而就是这样的简繁相依,使得文章一路读来精彩非凡。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解读文章的过程当中能够感觉到精彩,其实就已经是课文解读的一种成功。如此,《阿房宫赋》的简繁与教学的简繁,形成了相互映照的关系,存在于课堂上的这一关系,可使《阿房宫赋》一文的解读显示出别样的风采。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这种“由繁至简,以简驭繁”的方法,把握住这种“繁简相依”的关系,文言文教学也将兴味盎然。
        参考文献:
        [1]傅婷婷.千万莫把佳作分析变成屠解文本——以杜牧《阿房宫赋》解读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09(4):32-32.
        [2]何伟.《阿房宫赋》注释商析两则[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08(4):107-108.
        [3]陈慕.化导无痕如沐春风——黄厚江《阿房宫赋》教学片段赏析[J].江西教育,2017(8):60-61.
        [4]沈永兵.阅读教学的多重价值追寻——以黄厚江的《阿房宫赋》课堂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2018(9):12-14.
        [本文系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书香校园之国学经典阅读与吟诵研究”(立项编号:192101466)的阶段性成果]
        朱丽燕,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教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