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厄学》天下无谋之秘卷
《解厄学》—天下无谋之秘卷
    《解厄学》 北宋 晏殊
1、天下无谋之秘卷
2、《解厄鉴(趋利避害书)》趋利避害书:先有血泊与泪水而后可驭人生 ——解厄鉴晏殊位极人臣,官拜宰相,享极盛名;如此骄人之成就,非上天庇佑,乃深通解厄脱困之道也。 ——清?曾国藩困厄,是人格磨练之最高字符。 ——清  梁启超
3、《解厄鉴(趋利避害书)》讲述遭逢厄运,自陷困境是人生的常态,抱怨和逃避是毫无出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北宋宰相晏殊的《解厄鉴(趋利避害书)》不仅立足于“解厄”,它更关注人们致厄的根源。晏殊在《解厄鉴(趋利避害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解厄鉴(趋利避害书)》是晏殊的高明之处,亦是《解厄鉴(趋利避害书)》的特殊之处,可以说,《解厄鉴(趋利避害书)》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
内容简介:
      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解厄脱困?北宋智者晏殊的《解厄学》是一部十分罕见的著作,它不仅立足于“解厄”,更关注致厄的根源。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版的“人性的弱点”。他提出的“驭情为先,而后可驭人生”的观点,至今仍有其精辟的现实意义。  遭逢厄运,自陷困境是人生的常态,抱怨和逃避是毫无出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
  北宋宰相晏殊的<<解厄学》,在历史上是一部十分特殊的著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晏殊的《解厄学》不仅立足于“解厄”,它更关注人们致厄的根源。晏殊在书中深刻而具体地剖析了人性的种种弱点,提出了解厄当治本的主张。这是晏殊的高明之处,亦是此书的特殊之处,可以说,这是一部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系统论述和解析“人性的弱点”的专著,可谓洞察深邃,入木三分。它对世人的启发和助益是多方面的,是不可替代的。
  其二:晏殊的官位和才华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几近他所处时代的顶峰。他入仕之后,一
路升迁,最后位极人臣,官拜宰相。他博学多才,享有盛名,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学者和词人之一。晏殊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并不是缘于上天护佑,而是他深通解厄脱困之道的缘故。由此可见,晏殊的《解厄学》不仅是一部理论专著,更是一部十分实用的济世之学,达到了理论与实用的高度统一,这在古代哲学论著中也是十分罕见的。
  人们有时只知趋利避害,却不深察利与害的本意,这是舍本逐末之举,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只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人们始终困厄不断的根本原因,这也是晏殊的《解厄学》带给世人的最大启示。
  诚然,作为封建时代的人物,晏殊的见解和观点难免有失于片面和消极之处,这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不苛求于古人,不等于世人可以全盘接受,读者当以分析、鉴别的眼光审视之,摒弃糟粕,汲取养分,提高自己解厄脱困的能力,拥有美好的人生。
 
  目录:
藏锋卷一
不以困为困,不以厄为厄.方不为厄所困。
善隐藏锋芒者,趋利避害,解厄脱困。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虎行似困,鹰立似睡,乃处世至境。
志向远大的人谦逊是常态。
人可无名,不可无仁无德。
放弃比索取更需智慧。
内敛藏锋者,永处于上风。
隐智卷二
智谋可以消减困厄,却不能根除困厄。
上智不为人知,方可出奇制胜。
自私者常处困厄之境。
实在的好处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
不洞察世情与人情,势必阻碍丛生,困厄不断。
祸患不因无智而生,常常因智而起。
戒欲卷三
贪欲之根,祸患之源。
君子能审时度势,不让欲望左右,所以能够消灾解厄。
不遵从自然法则,任私欲膨胀,毁灭便不远了。
智者从不小看一念:一念之失,生死之别。
贪欲无穷的特性,使困厄永伴。
冲动是失败的人共同拥有的一种特质。
对待欲望的不同,使君子坦荡,小人戚戚。
省身卷四
有自知之明者,常处困厄之外。
学会取舍,是解厄之学。
人之差距可以通过省身来弥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