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卷(含答案...
厦门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卷(完卷时间:100分钟)(含答案)        2021.01
一、积累与运用(本模块第1题为看拼音写词语,每字0.5分;2-9为单项选择题,2-3每小题1分,4-9每小题2分;10-13为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xuán yá
美丽的大自然,蕴藏着无穷的秘密。这里有陡峭的,这里有飞
pù bù          qīnɡyōu                        táo zuì
泻的,这里有曲折的山涧……不禁令人其中!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瘦削.(xuē).(dàn)戛.然而止(jiá)
B.颓.然(tuí)  蒙.古包(ménɡ)排山倒.海(dǎo)
C.模糊.(hu)高粱.地(liɑnɡ)跌跌
..撞撞(diē)
D.提供.(ɡònɡ)湿淋淋
..(lín)星璀璨.(càn)
3.下列四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彩红参差暴露无遗汹涌澎湃
施的拼音B.屹立爆发鞠躬尽瘁轻歌慢舞
C.宣闹荡漾一望无际唯妙唯肖
D.苔藓慷慨余音绕梁斩钉截铁
4.下列选项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
..的一项是()
A.两山排.闼送青来(并排)
B.善哉
..乎鼓琴(好啊)
C.旧时茅.店社林边(茅草)
D.少小
..离家老大回(年少时)
5.选项中可以替换例句中加点词语的一项是()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
....:“多好啊!”
A.一句叮嘱
B.婉言谢绝
C.啧啧称赞的声音
D.支支吾吾的声音
6.下列对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听见这个噩耗,他手忙脚乱,把水都打翻了。
(动作描写,体现出此时他兴奋的样子。)
B.表弟看电视时,时而目光呆滞,时而皱起眉头,时而哈哈大笑。
(神态描写,体现出表弟看电视时十分入迷的样子。)
C.小罗面对自己的得意之作,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嘴角微微上扬。
(动作描写,表达出此时小罗喜悦的心情。)
D.她心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心理描写,表达出她此时烦躁的心情。)
7.句子中分号运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B.超市里卖的产品种类齐全;有服装类、电器类、水果类;海鲜类更是丰富,有带鱼、金鱼等等。
C.内容有分量,尽管文章短小,也是有分量的;如果内容没有分量,尽管写得多么长,愈长愈没有分量。
D.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8.以下文段的主要观点是()
作为诗词艺术的瑰宝,诗词蕴含着他对于前人诗词歌赋的深刻理解,更蕴含着丰富而又深邃的中国智慧。比如,《七律·长征》只有区区五十六个字,字字珠玑,高度浓缩,堪称典范。它不仅生动表达了的浪漫情怀与磅礴气势,而且充分体现了长征的波澜壮阔与精神价值。
A.诗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
B.诗词具有浪漫情怀与磅礴气势。
C.《七律·长征》字字珠玑,高度浓缩,堪称典范。
D.诗词意境高远,思想丰富,蕴含着中国智慧。
9.下列作家、国籍、文学作品及作品主人公搭配错误
..的一项是()
A.鲁迅—中国—《故乡》—闰土
B.高尔基—苏联—《童年》—阿廖沙
C.罗贯中—中国—《三国演义》—武松
D.亚米契斯—意大利—《爱的教育》—四年级小男孩安利柯
10.羊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绣上了白的大花。(老舍《草原》)
11.我们可以用《书戴嵩画牛》里的“,。”提醒他人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12.《浪淘沙》(其一)中的“,。”让我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
13.鲁迅在《答客诮》中说:“,。”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都有丰富的感情,爱怜子女的人同样是大丈夫。二、阅读与欣赏(40分)
(一)阅读文学类作品《一根善的拐杖》,完成14-22题。(本模块14-20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1-22为简答题,每题4分。共22分。)
一根善的拐杖
朱成玉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在家里待不住,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许,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
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④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令我终身难忘的一幕。
⑤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麻木的人。我从人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一片叶子,上面写着焦急。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⑦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拐儿走吧,
能稳当些。”
⑧“谢谢,那你怎么办?”
⑨“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瘦小的父亲渐渐高大起来,早上明明刚和他比过个头儿的,可是现在却觉得自己比父亲矮了不少。
⑪人出奇地安静。
⑫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⑬人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⑭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⑮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此文发表于《语文周报》第52期,有删改)
14.第②自然段中写到父亲“待不住”,真正的原因是()
A.觉得家里太闷
B.喜欢溜达溜达
C.休养了半个月
D.想要出去挣钱
15.从第②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你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
A.害怕
B.痛苦
C.厌恶
D.生气
16.第⑥自然段描写得很生动,以下理解有误的
...是()
A.有点有面,画面感强,感受到了人的冷漠,强调了父亲的焦急。
B.既关注了人物体,又对父亲进行细致描写,刻画了父亲的形象。
C.点面结合,为了强调人们不肯施以援手,批判社会中无情的现象。
D.对比手法,父亲的焦急与众人的冷漠形成对比,突出父亲的品质。
17.第⑪自然段写到“人出奇地安静”,理解最不恰当
....的是()
A.大家担心父亲被老人讹诈。
B.大家为自己的冷漠感到羞愧。
C.父亲善良的举动让人敬佩。
D.父亲拄拐帮助老人令人感动。
18.第⑬自然段“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的原因是()
A.因为老人不断地向父亲道谢。
B.因为父亲的脚下有很深的根。
C.因为瘦小的父亲渐渐高大了。
D.因为父亲的善举影响了人们。
19.本文情节描写有详有略,其中详写的是()
①父亲拄拐发单②老人晕倒地上③众人围观老人
④父亲救助老人⑤众人伸出援手
A. 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⑤
D.④和⑤
20.这件事引发了作者的思考,他主要想告诉读者()
A.救人被讹的事例,让人不敢再施以援手。
B.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C.善良是支撑一个人灵魂站立的“拐杖”。
D.当今社会部分人的冷漠与麻木值得批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