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燕歌行·并序》
唐诗三百首《燕歌行·并序》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
[扌从]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作品赏析】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
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
(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
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
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所以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
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对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
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
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
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
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准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
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
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辞归雁南翔。”开头
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这里
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
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这三
句虽然还仅仅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不过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宋
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
不能忘。”从这里我们不但能够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
连续性,而且还能够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但是这些到了
曹丕笔下,却一切又都成为具有他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
的东西了。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
面已经描写过的那个肃杀的秋风秋夜的场景上,我们的女主人公登台了:她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她说:你离家
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肠寸断。我也能够想象得出你每天
那种伤心失意的思念故乡的情景,不过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
地留在外面而不回来呢?慊慊(qiānqiān):失意不平的样子。“慊
慊思归恋故乡”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
这种写法是巧妙的,也是具体、细致的。一个人思念另一个人,其思
想活动总有具体内容,或者回忆过去在一起的时光,或者憧憬日后见
面的欢乐,或者关心牵挂对方目下在外边的生活,想象着他现在正在
做什么,如此等等。这种借写被思念人的活动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
深沉的方法,早在《诗经》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笔下更有所谓“想
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那就更加精采了。这种写
法的好处是翻进一层,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细致、具体。淹留:久留。“君何淹留寄他方?”这里有期待,有疑虑,同时也包含着无限的悬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还不能回来呢?是因为修筑繁忙?是因为战
事紧急?是因为你生病了?受伤了?还是……那简直更不能想了。看,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啊!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茕茕(qióngqióng):孤单,孤独寂寞的样子。不敢:谨虚客气的说法,
实指不能、不会。这三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独守
空房,整天以思夫为事,常常泪落沾衣。这个方面表现了她生活上的
孤苦无依和精神上的寂寞无聊;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她丈夫
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她的生活即使这样凄凉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着他的早日回归外,别无任何要求。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援:引,拿过来。清商:东汉以来在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乐调,以悲惋凄清为其特。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是根据“歌声有长短”(《乐府诗集》语)来区分的,大概是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
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女主人公在这秋月秋风的夜晚,愁怀难
释,她取过瑶琴想弹一支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衷情,但是
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调,总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动听的长歌。《礼记·乐记》云:“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女主人公寂寞忧
伤到了极点,即使她想弹别样的曲调,又怎么能弹得成呢?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
辜限河梁?”女主人公伤心凄苦地怀念远人,她时而临风浩叹,时而
抚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过了多久。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
床上,她抬头仰望碧空,见银河已经西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夜未央”,在这里有两层含意,一层是说夜正深沉,我们的女
主人公何时才能捱过这凄凉的漫漫长夜啊!另一层是象征的,是说战
争和徭役无穷无尽,我们女主人公的这种人生苦难,就如同这漫漫黑夜,还长得很,还看不到个尽头呢!面对着这沉沉的夜空,仰望着这
耿耿的星河,品味着这苦痛的人生,作为一个弱女子,我们的女主人
公她又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这时,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
银河两侧的那几颗亮星上:啊!牛郎织女,我可怜的苦命的伙伴,你
们到底有什么罪过才叫人家把你们这样地隔断在银河两边呢?牵牛、
织女分别是天鹰和天琴星座的主星,这两颗星很早以来就被我国古代
人民传说成一对受迫害,不能团聚的夫妻,这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的事情。女主人公对牵牛织女所说的这两句如愤如怨,如惑如痴的话,既是对天上双星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同时也是对和自己命运相同
的千百万被迫分离、不能团聚的男男女女们说的。这个声音是一种强
风把回忆摇落一地红是什么歌烈的呼吁,是一种悲凉的控诉,是一种愤怒的*,它仿佛是响彻了当时
的苍穹,而且在以后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年年月月、时时刻刻都还
能够听到它的响亮的回声。这样语涉双关,言有尽而余味无穷,低回
而又响亮的结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现的思想并不复杂,题材也不算特别新鲜,但是曹丕作为
一个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能关心这样一种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而在
诗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这是很可贵的。在艺术上他把抒情女主
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她雍容矜重,炽烈而又含蓄,急
切而又端庄。作品把写景抒情、写人叙事,以及女主人公的那种自言
自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风格。它
的辞藻华美,也袭用了很多前人的东西,但这个切又象是完全出之于
无心,而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这是《燕歌行》的特点,也是曹丕诗
歌区别于建安其他诗人的典型特征。曹丕是个政治家,但从他的作品
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也不到
其弟曹植那种积极上进志欲报效国家的思想。在他那里总象是有一种
诉说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爱用妇女的口吻,所以明代锺惺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清代陈祚明说他的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盻
无非可怜之绪”(《采菽堂古诗选》)。《燕歌行》能够说是最能代
表曹丕这种思想和艺术风格特征的作品。前人对这两首诗的评价是极
大的,清代吴淇说:“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持续,中
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六朝选诗定论》)王夫之说:
“倾情倾度,倾倾声,古今无两。”(《姜斋诗话》)
《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诗的发展有重要地位,这也是我们应该知
道的。《诗经》基本是四言体,偶尔也出个七言句子,但为数甚少。《楚辞》是楚歌体,有七言句,但绝大部分都带有“兮”字,与七言
诗句子的格式韵味不同。汉代乐府中有一部分杂言体,如《战城南》、《东门行》等,其中有一部分七言句,这些对于七言诗的发展显然是
有促动的,但七言句在那些作品中还不是主体。两汉四百年间,全篇
由七言构成的作品今天被人们提到的有两首,第一首是汉武帝时的君
臣联句,即所谓《柏梁台诗》。这首诗出于后代小说,漏洞甚多,原
不可信,而且生编硬凑,堆砌敷衍,也完全没有什么诗味。第二首是
张衡的《四愁诗》。诗味很浓,但张衡这四首诗每首的第一句还都带
着一个“兮”字,还拖着一个楚歌的尾巴。所以,真正摆脱了楚歌形
式的羁绊,使七言形式宣告独立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曹丕的这两首
《燕歌行》了。由此我们能够看到曹丕学习汉代乐府,学习前人诗歌,在形式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
精神。《燕歌行》句句压韵,而且都
是平声,格调清丽宛转,这是七言古诗发展的一个阶段。晋宋作家模
写七言,还照此继续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后来又经过南朝鲍照、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