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州
濮州(pu zhou):治今河南濮阳市范县濮城镇。隋开皇16年(596年)置濮州,以濮水为名,寻废;领鄄城、临濮、雷泽等县。唐代复置濮州;五代以后因之;明代省鄄城县入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鄄城县,濮州降为县级政区。景泰三年(1452年)因黄河水患,濮州徙治王村(今范县濮城镇),属山东东昌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濮州升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年)降为散州,改属山东曹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2月,改濮州为濮县,民国三年(1914年)6月,划属山东省东临道;国民政府成立,废道,直属山东省政府。黄河斜贯境内。民国十九年(1930年)12月,分为二县:河西仍名濮县,河东设置鄄城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复将鄄城并入。1949年,黄河以东为鄄城县,黄河以西为濮县。1956年,因河南、山东两省水仗官司,濮县划归范县。
历史
濮州明洪武
洪武二年(1369年) 濮阳县并入开州,治所今濮阳县城,不再设县,并领长垣、东明2县, 与南
乐、清丰均属大名府。因历代天灾兵祸,居民锐减。嘉靖《开州志》载:“居民仅存七 姓,壮丁不满千人”。后从山西洪洞等地移民于州境。 同年,鄄城县撤销,地并濮州。 洪武三年(1370年) 寿张县撤销。其地分并入阳谷、须城(今山东东平县)。 洪武四年(1371年) 清丰县署创建今县城东南方。此后历代扩建,相继沿用。民国中期,日 本侵略军侵占清丰后,大部建筑遭毁。 洪武十三年(1380年) 复置寿张县,属东平州(洪武八年,东平府降为州),隶济宁府。时, 黄河决口杨静口,溃水淹没寿张城,县治设王陵店(今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与今台前县治 隔金堤相邻)。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山西洪洞等地首次向开州一带移民。
濮州明永乐
次年及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 、永乐八年(1410年)移民又相继入今濮阳、南乐、范县、清丰等地。 成祖永乐九年(1411年) 尚书宋礼督挖会通河,开挖新河,过沙湾(今台前县东)接旧河,并 建沙湾支河大闸。 永乐十三年(1415年) 朝廷诏命,户部遣官核实大名府、州、县户口,给钱买牛,鼓励农耕 。 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 自上年冬至本年六月不雨,清丰、南乐等地禾苗尽枯;秋,飞蝗成 灾,朝廷下诏免租。 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 黄河决口荥阳,濮州、曹州等地成灾。 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 濮州河患,州治迁王村(今范县濮城镇,濮城
之源)。 景泰四年(1453年) 十月,朝廷命徐有贞为佥都御史,治理沙湾漕河河运工程。徐提出治河 三策——设渠以疏之,起张秋金堤之首,西南行延过澶渊,“接河、沁,筑九堰以御河流旁 出者,长各万丈,实之石而键以铁”。至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治河工程告竣,沙湾之决 垂十年始塞,漕运得以恢复。徐有贞在沙湾村北立碑(此碑乃华夏治水之名碑,碑文由徐有 贞撰写并书。载《治河方略》)纪念。 宪宗成化九年至二十二年(1473年至1486年) 开州多遭水患,旱灾四次,重时人相食。
濮州明弘治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清丰普照寺修缮。院内创建大雄宝殿(今中共清丰县委院内存重建 大殿古迹)。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清丰、南乐县等地久旱不雨,遭特大灾荒,饥殍载道,人相食。州的部首 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 黄河决于封丘荆隆口,北冲金堤。 弘治四年(1491年) 各州、县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里,一里有十大户轮流管 理,并五年或十年查证一次),此制沿袭至清末。 弘治五年(1492年) 春,濮州(范县,濮城)地生白毛,长5寸许;5月地震。后大旱。 弘治六年(1493年) 春大旱,寿张等地饥民掘鼠为食。濮阳东南一带发生5?2级地震。 弘治十三年(1500年) 开州知州李嘉祥役使民工增修城池。城高三丈五尺,厚三丈,
挖城壕 三丈,阔一丈五尺;四门城楼高凡五丈,分别命名为迎春(东门)、成秋(西门)、朝阳(南门) 、拱州(北门);并建有女墙(墙上之垣)。 弘治十五年(1502年) 九月七日(《台前县志》载:十五日)戌时,濮州、寿张一带发生6?5 级地震,有声如雷,地有开裂,井水溢平,涌泉出沙,余震30余次,民死数百人,房毁千余 ,波及千里,“动摇泰山”。 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 开州、清丰、南乐等州、县地震。 正德五年(1510年) 范县,三月某日,风自西来,昼晦,自己至末方息。黄河泛滥,陆地行 舟。 正德六年(1511年) 蓟州农民起义军首领刘六、刘七率部数万,先后进入开州、清丰、寿张 等州、县城池,未克范县城而退,并与明将许泰部战于南乐境内。 正德九年(1514年) 四月,开州冰雹成灾,大者如卵、如拳;五月,南乐雹灾,大如卵似碗 。麦多毁,人畜伤甚众。 正德十三年(1518年) 开州知州潘侯迁乡民千余户入城,建街11道,集市11处。 正德十五年(1520年) 八月二十二日,寿张东部一带发生强烈地震。
濮州明嘉靖
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三月,南乐、清丰、开州一带,风昼晦,旬日始息。夏秋霪雨,致 灾荒,民饥亡甚众。 嘉靖三年(1524年) 濮州观城地震。二月,黄霾障天,昼晦如夜。 嘉靖
五年(1526年) 十一月,开州见陨星明如月,向西北去,良久始息,空中声如雷鸣;十 二月,地震,南乐有震感。 嘉靖六年(1527年) 李公聘修《濮州志》。 同年,南乐三至六月不雨,旱灾;清丰发生4?5级地震。 嘉靖七年至十九年(1528年至1540年) 各州、县,春夏常不雨,多旱灾或蝗灾;或秋大雨不 止,成水灾,以南乐为重。嘉靖七年大旱,人大饥,有相食者。 嘉靖十三年(1534年) 十月,王崇庆主持编修《开州志》,书成。 嘉靖十四年(1535年) 时泰、王绎纂《范县县志》。 嘉靖十八年(1539年) 知县叶本主持纂修首部《南乐县志》。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开州知州龙大有在城内创建明道书院。州人邢琦(严州知府)在州东北 四十里邢家村,建聚魁书院。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开州知州李一元役使民工修葺城铺84座,城角建楼4座,重修门楼 和女墙。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开州城内兴建中心阁(俗称四牌楼,建在今濮阳县城老城十字街中 心,路基渐成高台),楼高8?6米,长宽各6?6米,四角顶式,顶2?5米见方。该牌楼经后 代多次修葺。于今20世纪80年代修缮一新,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清丰、南乐征发大批车辆、丁夫戍边。 嘉靖二十八年至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49年至1599年) 开州有水灾、旱灾、蝗灾、风灾、疫 灾和饥荒计16年次。其中,嘉靖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连续遭灾。 嘉靖三十年(1551年) 四月二十八日,寿张境,大雨,降冰雹,大如鸡蛋、拳头,麦禾无存 ,房舍损毁。十一月,范县地震4?5级。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濮州、寿张大水灾,斗豆值千钱,大饥,“人相食”。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南乐地震。次年十二月,地震,“卧榻动摇,屋宇震响”。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九月,首部《清丰县志》由知县李汝宽主修完成。 同年,清丰县境西南马厂村,重修子路坟,遂有“仲墓寒烟”一景。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南乐大旱,一至七月不雨,树木枯死。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知县杨守诚主持纂修《南乐县志》。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南乐知县杨守诚为仓颉陵立碑,并为南乐境内26所社学题匾额校名 。 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 寿张人陈守愚编修《寿张县志》,未刻印。 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 南乐知县刘弼宽主持修葺仓颉陵,立石碑坊及石兽翁仲。 隆庆六年(1572年) 九月十七日午一时许,南乐县东罗疃村有陨石落地。 同年,知县钱博学主持续修《南乐县志》。
濮州明万历
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 范县大水,连续三年。 万历九年(1581年) 开州始行新税制——“一条鞭法”。 万历十年(1582年) 李先芳修《濮州志》。 万历十三年(1585年) 三月十三日傍晚,南乐境内,黑风骤至,拆屋飞瓦,至十七日止,地 表积沙盈尺。 万历十五年(1587年) 八月,范县境大霜,庄稼尽枯。 万历十六年(1588年) 寿张大旱,民饥食树皮、草根。范县疫病流
行,人死甚众。 同年五月,潘季驯第四次治理河道,“束水攻沙” 。黄河水道由分流变独流入淮。范县境 内,黄河再次断流。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八月十二日,龙卷风袭击寿张县境,树断房毁,人畜有卷至空中者 。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六月,寿张境,飞蝗蔽日,食禾过半。七月,蝗蝻复生。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闰六月,寿张境大水,泛水绕城,田禾淹没,房屋倾倒,压溺漂死 者甚众。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 开州知州李之藻役使民工重修州城,更东门为德胜门,西为昆吾门 ,南为开德门,北为镇守门。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知县张洵主持续修《南乐县志》。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范县境,飞蝗蔽野。巡抚黄克缵命以米易蝗,民捕之。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薛之屏续修《范县志》。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四月某夜,清丰境有陨星火光闪烁,声震如雷,自西而东坠入县城 西南,入地尺余。陨石如墨,形如杵。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濮州等地自春至秋不雨,大旱。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清丰县城文庙前创建一书院(名无考),为该县已知最早书院。次年 ,县署前创建崇宁宫书院。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开州一带先旱,后蝗,继地震4?5级。 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 知县周三锡主持编修《寿张县志》。刻版于清顺治四年(1647 年),后为火焚。
濮州明天启
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 三月某夜,清丰境地震4?5级,自西北向东南,声响如雷。 同年,山东白莲教义军入濮、开州境,遭官兵镇压,出境。此后数年,各地白莲教义军纷起 。 天启二年(1622年) 山东境有农民起义军入清丰,知县潘士闻奉命带兵于境东部镇压,义军 首领张士祯等被害。 同年,濮州等地大地震。 天启三年(1623年) 十一月五日晚八至十时许,南乐地震,4?78级。 天启四年(1624年) 八月二十二日已时,清丰境地震,响声如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