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七单元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市场课题二 ...
课题二十二 两次工业革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条件:
①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②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③技术:手工工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海外市场广阔。
2过程
(1)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
(2)核心内容
①生产手段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
②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工厂
(3)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1840年前后,英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重要发明
(1)纺织: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2)动力:1785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交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4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生产力:生产力极大提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③国民经济结构:农业所占比重相对减少,工业作用日益重要。
④城市化进程: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⑤社会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⑥上层建筑:西欧各国纷纷进行社会变革和革命,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
⑦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即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⑧对外政策: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⑨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消极影响: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巨额财富。但利润的绝大多数被资本家占有,工人阶级受到剥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导致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的阶级矛盾激化。  同时,环境污染、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5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基本条件: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②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
[]
圈地运动
(1)1415世纪,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的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2)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发展走向的重大转折点。在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和自由劳动力;在社会层面上,促进了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成为推动17世纪英国政治革命、18世纪工业革命的重要因素。
     
[]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
手工工场和工厂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后者实现了机器大生产
[]
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
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更为广阔的市场;英国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造成欧洲关税战,影响了英国的对外贸易;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为发展工业、实行自由主义提供了条件。
[] 
工业革命后西方的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一是在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压迫、奴役殖民地人民,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二是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传播到落后地区,客观上
冲击与摧毁了相对落后的社会体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理论基础: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涌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4)化学工业的发展:染料、塑料、药品、和人造纤维等化学合成材料出现。
(5)钢铁工业的进步:炼钢技术改进,钢产量大幅提高。
3影响
生产力
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业部门
诞生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
生产结构
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生产组织
一些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垄断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世界体系
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4.世界市场的发展
(1)条件: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②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表现:
①政治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非拉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经济上:世界贸易额增长三倍左右;非工业国家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3)影响:
①建立起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②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
垄断组织
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殖民扩张与掠夺,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资本的流通等也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三个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只是资本主义世界体
系的一部分。
重难点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
史料一 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银行业在英国发展得更早、更有效,为个人企业和社团企业提供了共同基金①。……企业家中的人才令人印象深刻地集中在英国②。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非国教徒如从事制铁业的达比全家、经营棉纺织厂和参与政治活动的布赖特父子以及投身于科学的道耳顿等人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中得到说明。摆脱常规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使在非国教徒中间产生很大一部分实验者和发明者,而他们的节俭使他们把利润再投资于实业③。……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④。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史料二 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严格适宜的环境⑤……它发展了一套包含在习惯法中的有效的所有权。除排除了要素和产品市场上资源配置的障碍外,英国已开始利用专利法来保护知识的私有权。⑥现在舞台已经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
——摘编自道格拉斯·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
[探究] 依据史料,概括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主要因素。
[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说明英国商业贸易和金融业发达,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更多资金
说明英国企业人才汇聚
说明英国企业的技术积累和清教徒节俭及投资思想的影响
说明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与粮食
⑤⑥
体现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法制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政治环境
(2)答题用什么北向资金是什么意思——针对筛选信息
两则史料分别从不同方面阐释了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从所获信息中综合归纳概括,提升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
[提示] 商业贸易与金融业发达;企业人才的聚集和技术的积累;清教徒节俭和投资思想的影响;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与粮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专利法等法规的实施奠定了稳定规范的政治秩序。
[系统认知]
工业革命首发英国的条件
资金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市场
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原料
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劳动力
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技术
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国家政策保护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
史料 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①。工厂作为新兴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都围绕它展开,但当时城市在居民供水、污水处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十分落后②。由于尚未建立垃圾清扫制度,垃圾粪便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