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前沿理论研究
摘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我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认识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党外代表人士自身特点以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搞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前提。本文就以上四个相互联系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党外代表人士    意识    机制    培训    选拔    监管
联想一键恢复前言教育技术学就业方向及前景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战工作的重点,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目前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党外代表人士自身的特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四个方面。
在正式研究开始前,现对几个概念进行界定。党外代表人士是中国政治体制下的一个重要体,关于党外代表人士的定义目前较为普遍的界定是: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界、宗教界、新的社会阶层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具有较大社会什么叫紧凑型车
江西移动积分兑换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需要区别的是党外代表人物,党外代表人物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教育界、科技界、宗教界及非公有经济各界乃至海外等等各个方面无党派的代表人物。同时特别明确高校新一代代表人物的概念,高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内涵,是指:在政治上与我们党团结合作,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在所联系的众中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较大的社会影响,能够经受各种政治考验,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学校的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党外高级知识分子。
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的水平。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关系我们党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关系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并且实践证明,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越是向前发展,越需要国内外大批的优秀建设人才,同时越要求统一战线必须大力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既是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又是国家人才战略,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基础工
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又强调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因此统战工作又以高校统战工作为重点。对于高校统战工作,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人才流失、人才歧视、人才浪费、人才短缺、人才失衡等。
二、党外代表人士自身特点
(一)根据调查,当前党外代表人士具有以下优势:1.知识层次较高。党外代表人士许多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技术职称,不乏专家学者和在某些领域有影响的知名人士。2.思想政治基础较好。党外代表人士,基本都能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多党合作制度,坚持社会主义信念,支持改革开放,对建设中国特会主义充满信心,热爱本职工作,有高度的事业心。特别是兼任民主党派负责人的党外代表人物,在党派工作中思想稳定、乐于奉献、认真负责、合作意识强。3.参政议政意识较强烈。党外代表人物思想敏锐,善于思考,关心国事,关注发展,既希望自己的专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又有很强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意识。与此同时,根据历史数据比较,党外代表人士在数目、层次和机构上都有很大的改善。
(二)党外代表人士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党外代表人士尤其高校代表人士大多是本行业的主力和杰出代表,他们中的大多数专业能力突出,在本业领域都具有较高的造诣和影响,这为他们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他们在担负业务重任的同时,对自己参政议政、传达社情民意的责任承担不够,主动接触社会不多,与他们突出的业绩相比,参政议政的能力稍显不足。
(2)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但政治素质较弱。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不乏敏锐地分析判断新事物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工作热情高涨,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充满信心,具有盼望国富民强的社会责任感。但是,他们对于多党合作史和党派发展史认知存在缺失。同时,在与国际接轨的今天,意识形态与文化科技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各种思想和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和激荡,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选择标准可能会发生变化,不能保证政治倾向上的坚定性,这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而言必将形成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合作意识和政党意识。
西安出现多例出血热(3)比较起来,党外代表人士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弱,一定程度上代表性不够,众认识认可度不高。
(4)党外代表人士一定程度上对自身职能作用认识不到位,代表意识不够。
三、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广泛有效的,体制外选拔党外代表人士渠道不够畅通。从整体上讲,目前统战工作的重点还是以现有体制内的工作对象为主,主要分布在科教文卫等体制内领域,与体制外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缺乏广泛有效的联系渠道。因此,在党外代表人士选拔工作中,存在着工作视野较窄、选拔渠道不畅的问题。
(二)缺乏丰富创新的工作手段,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不够规范有序。当前开展统战工作主要以联系交友为主,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也以一般的会议、联谊、培训等为主要工作方式,尚不能完全符合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和要求,影响了实际工作成效。通常出现以下情况:一是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尚未形成规范、长效的培养机制。二是现有的培养手段依然遵循传统的方式方法,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新一代代表人士的特点。
(三)缺乏广阔的工作舞台,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不够充分。通常党外代表人士,无论是自身素养还是专业素质都比较高,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事业上有成就,对社会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他们希望有更大的舞台施展才华,实现价值,可报社会。但是现有渠道和
舞台的实际作用,与党外代表人士的心理预期仍有一定落差,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当前工作平台的互动性不够。代表人士通过提案、议案反映其意见建议后,有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长此以往会挫伤其积极性。同时,由于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少,在参政议政或参与咨询的过程中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二是现有的统战活动偏重于联系交友,无法满足党外代表人士更深层次的需求。三是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的舞台比较单一。党外代表人士一般是由于专业能力比较突出,或在本领域中成绩显著、出类拔萃,才被选拔到代表人士队伍中来的,有专业特长是党外代表人士的显著特点,但同时也导致了他们发挥作用的领域受到局限,舞台比较狭窄,不利于全方位的锻炼和成长。四是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宣传不够。党外人士在成长过程中,相对于中共党员来说,组织推荐的渠道比较少,要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也存在一定难度。
(四)缺乏完备的评估体系,考察评价党外代表人物不够科学合理。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与传统的统战人士相比,其队伍的构成更为复杂,来源更加广泛,除了传统的科教文卫领域,还有许多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外资企业、中介组织等“体制外”领域。他们中有许多人没有政党身份或者职称和级别,同时,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大和流动性的增强,党外代表人士具有多重身份的情况越来越多。面对这样一个越来越多样化而又迅速成长的体,
如何界定代表人士的标准,如何评价代表人士所起的作用,成为当前工作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当前我们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党外代表人物评价体系,因此,对他们的评价容易出现一定的随意性、片面性。
(五)人才断层在一此界别较为突出。如重庆市已作安排的九三学社成员、无党派人和宗教界代表人,年龄在45—55岁之问的分别只占总数的16.7%、15.4%和11.1%,比其它年龄段比例明显偏低。一此界别存在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重庆市民主党派成员人均年龄为56.1岁,其中民盟、民革分别为57.3岁和56.2岁。这与党外代表人队伍合理年龄结构的要求有较人差距。
四、如何搞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一)提高认识,认识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提出党政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一是要正确认识党外代表人士的地位和作用。党外人士有着广泛的众基础和社会基础,联系着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其中的代表人士,在各自领域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在工作中,要看到党外代表人士的特殊地位、作用和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党外人才也是党的人
才,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党外代表人士具有较高的参政意愿,在参政议政、参与经济建设中起到了智囊团、人才库的作用。特别是在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体制外的优秀党外人才会越来越多,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看到只要是具有报国之心、有真知灼见的人才,在体制内外都没有区别,都应该一视同仁。
(二)不断改进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方式。一是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对于纳人统战视野的党外代表人士,要把握其成长要素,抓住关键环节,在把握这一体总体情况的同时,加强“个性化”的考察和培养,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方案。二是要改进工作方式。要拓展工作思路,探索符合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特点的培养方式,比如,对于非公有制经济和归国留学人员中的代表人物,可由统战部牵头,与市委党校、市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联合举办规模小、周期短、层次高的培训班,组织他们到国内外高校进行短期培训,从而提高其宏观思维能力和现代管理水平;对党外实职干部中的代表人士,要通过轮岗、挂职等形式,加强不同岗位的交流使用和锻炼。
黄鹤楼古诗
(三)努力拓宽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的工作平台。一是重视发挥有关社团组织在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工商联、海联会、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
、欧美同学会等团体的作用,团结和联系代表人士,使统战团体真正成为统一战线成员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重要载体,真正发挥代表人士在这些团体中的自主作用和能力。同时,要重视加强同有代表性的社会中介机构,如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等的联系,扩大统战工作覆盖面,形成广泛的工作网络,从而将统战工作体制外的党外代表人士纳人统一战线沟通交流的范围。二是建立高层次的活动平台。要通过高层次、社会化的平台开展活动,如邀请党外代表人士参加有关部门的决策咨询会,推选其担任特约或特邀人员,担任众团体或行业协会的领导成员,等等,从而畅通党外代表人士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政治参与渠道,让党外代表人士多方面、多层次地参与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三是提高政治待遇,对党外代表人士作适当的政治安排。要逐步建立和规范体制外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工作的制度和机制,明确政治安排的基本条件、组织程序、职责要求和考察措施,真正把政治素质好、经济贡献大、社会影响广、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代表性人士纳人政治安排的范围。要加强组织协调,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归国留学人员、中介组织等方面的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协中的人数和比例,同时积极探索向青联、妇联、行业协会等众团体和社团组织推荐党外代表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的工作新思路。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地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工作,更充分地发挥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四是要加
强对代表人士及有关活动的宣传。要突出反映他们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注重社会效应,进一步树立新一代代表人士的整体社会形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