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名言
第一篇:生于忧患名言
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魏绛:“„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周文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2009-05-10 10:01 提问者采纳
一)简介作者
孟子,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辩论家。
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极有影响的著作。《孟子》一书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非攻”与“兼爱”,主张和平,反对一切战争。显然,孟子的主张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但在我国古代战国诸侯混战的时期,却有着积极的意义,至于课文中提及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断,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但对生活在今天的我们仍有一定的教益。
(二)课文题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是反映孟子个人修养、对人生态度的代表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选自《孟子•告子》,文题同样是编者所加,该标题也恰好概括了本章的中心意思——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即逆境能成才。表明了孟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观点。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举例典型,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说理透彻,令人信服。
(三)思考:
1.孟子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阐述了什么道理?
3.为了说明道理,作者使用了什么事例?
4.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句?
(四)生字正音记形:
畎亩(quǎn)傅说(yuè)胶鬲(gé)
拂士(bì)同“弼” 空乏(kōng)
(五)课文分析
第 1 段
1.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文句梳理: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举用,被选拔。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chǔ)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鱼盐】贩卖鱼和盐。
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官手中被释放并被录用。
孙叔敖举于海
【海】在海边(隐居)。
百里奚举于市
【市】市井之间。
3.内容把握
提问一:第1段文字中,作者一共列举了几个人物?
讲解:六位。即“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提问二:试比较分析这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讲解:这六个人出身都卑微。他们分别是种田的、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和奴隶,他们都是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都被统治者一一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的事业。
提问三:作者列举这六个人有什么作用?
讲解:为下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
4.文段意思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第2段
1.原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文句梳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所以……” 【是】指示代词:这。
必先苦其心志
【苦】原来是形容词,课文中均为使动用法。使……痛苦。
劳其筋骨
【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
饿其体肤
【饿】原来是形容词,课文中均用为动词。
空乏其身
【空乏】原来是形容词,课文中均用为动词。
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受阻挠。
【乱】动词,扰。
所以动心忍性
一个土一个于【所以】介词,课文中的“所以”可译为“之所以……的原因” 【动】使动用法,使……动。
【忍】使动用法,使……忍。
【性】音义同“心”。
【忍性】就是壮大胆量。
曾益其所不能。
【曾】与“增”通假,增加。
【益】本义是水漫出,后来引申为“增加”。
3.内容把握
提问一:这一段作者阐述了什么观点?
讲解: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所以动心忍性”是什么意思?用语言简要描述一下(当人经受苦难时,他的内心会受到惊动,而自觉地磨练自己,使自己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毅力)
提问二:此段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讲解:第2段与第1段的关系:第1段列举六个特殊的事例,推断归纳出第2段带有普遍性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论证前面所举六个人之所以在事业上能获得成功的原因:艰险的环境,给人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然而,也正由于经受了这些磨难,才坚定、振奋了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迎战困难、谋求生存的过程中不断增长了才干。4.文段意思
因此,上天将要把重任落到这些人身上(的时候),一定要使他们心神苦恼,筋骨劳动,肌肤消瘦,身体困乏,行动(的结果)违背他所想达到的目的;凭着以上处境,就可以使他们心神震动,胆量壮大,从而对以前不敢做的事儿有所促进。
第3段
1.原文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文句梳理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恒】常常。
【过】过错。这里用作动词“犯错误”。
【困】本义是树木被四壁围着,引申为“围困”,又引申为“困惑”。
【于】都是表处所的宾语的介词。
【衡】与“横”通假,梗塞、不顺利。
【虑】思虑。
【而后】连词,表示先后相连。
【作】创造。
【】面。
【征】观察到,检验。
【喻】明白。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入】国内。
【拂】通“弼”,辅佐。
【出】国外。
【则】却。
3.内容把握
提问一:请把“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