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何发起于广西
探索太平天国为何发起于广西
    太平天国( 1851—1864年)是清朝后期,由洪秀全(称号天王)建立的农民政权。它与清政府对峙长达14年,使清廷国力大伤。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 ,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蒋介石曾说: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增补曾胡兵语录注释》序)。既然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它为什么会首先在广西爆发呢?
    随着这次到桂林专业考察,对广西的地形地貌、风土民情、民族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后,本人对于太平天国为什么发生在广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就是我对天平天国为什么发生在广西的原因探索:
() 人多地少, 田赋沉重,农民生活凄苦。
由于广西为典型的卡斯特地貌,水易流往地下,地下溶洞居多,土壤贫瘠,素有 八山一水一分田“ 之称。 它的山地居多,没有辽阔的大平原,在清代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人多地少,土
地矛盾尖锐,这是广西农民食不果腹的重要原因。由于清代统计数据不详备 到太平军兴起的1851 全省人口猛增至782 万多人而耕地仅增至896 万多亩人均耕地下降为不足1. 2 亩。因为肥力不足 新开的荒地往往种植一两年后要抛荒两三年来养地力。广西向以 地瘠民贫见称于世。有记载说:“广西山多田少地皆跷确 物产甚稀 居民谋生无计十室九空 冻馁难堪 便是这种土地贫瘠的真实写照。和全国一样土地贫瘠的广西自耕农数量不多,却要缴纳高于全国乃至江南富裕省份的田赋。嘉庆年间广西的民田田赋是每亩银额2040分,而富庶的江苏仅为1060分; 同期广西的民田田赋是每亩米额3070, 而富饶的江苏仅为1926 。广西的农民面临人多地少,且沉重的田赋,无力养活自己及家人。而早期的拜上帝教宣称能够解决农民的衣食问题。农民因生存所需被迫加入拜上帝教。
(二) 土官与流官之间的矛盾,造成社会混乱。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 清代以前, 壮族等少数民族构成广西社会的主体。至于桂西、桂南, 则是以壮族为主的地区。经清初 改土归流 以后, 到嘉庆五年( 1800 ) , 仅思恩、太平、庆远、南宁、镇安5 府仍有28 个土州、4 个土县、1 2 个土巡检司和2 个长官司,这些地方实行的是传统的土官统治。另一方面, 明末清初以来汉族不断进入广西, 在汉族地区实行的则是与
全国一样的流官统治, 加上已经 改土归流”的壮族地区, 流官的数量不断上升。土官父亡子接, 是世袭的。对辖境内的少数民族来说, 土官就是土皇帝” , 对土民有生杀予夺的大权。他们横行霸道, 威风凛凛, 但在流官面前, 他们却又自觉卑微, 低三下四。按规定, 土官进城, 只能骑马, 不能坐轿。土官统治区内的重大案件, 土官无权审判, 需由上面派流官来审理。这种地位的差别, 使土官受到压制。久而久之, 便造成矛盾和摩擦。且土官和流官地位的不平等, 促使官府和土官之间的关系也极为复杂, 彼此间既争权夺利, 又狼狈为奸, 处于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的状态。上层阶级矛盾重重,彼此不和,容易造成下层民众的动摇和混乱。
( ) 官吏腐败,土司的黑暗统治。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设置已相当完备。土官聘用有功名的人当幕僚 , 其州署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 各房设胥吏若干, 胥吏分三班, 称总军( 管理武行) 、总令( 管理文行) 、总部( 管理衙内事务) , 俨然一个小朝廷。土官占有辖域内的大多数土地,此外还有以实物纳贡的役田土司还将部分官田分给官族和土目作薪俸,在土司的统治下, 少数民族农民负担沉重。农奴和家奴不能穿白的服饰,不能穿绸缎洋布, 不能穿长衫, 不能戴竹笠和提烟筒上街, 不能读书这就是土司统治下的图景。土司的和贪赃枉法, 清朝
最高统治者是清楚的, 雍正帝曾谕令有关各省督抚提镇: 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 每于所属土民, 多端科派, 较之有司征收正供, 不啻倍蓰。甚至取其马牛, 夺其子女, 生杀任情。土民受其鱼肉, 敢怒而不敢言。然土司之敢于恣肆者, 大率皆由汉奸指使。或缘事犯法,避罪藏身; 或积恶生奸, 依势横行。此辈粗知文义,为之主文办事, 助虐逞强, 无所不至, 诚可痛恨! ( 20, 雍正二年五月辛酉) 成为清政府下决心改土归流的原因之一。而改土归流进展缓慢, 且改土归流后上述状况并未完全改变, 故广西地区的社会矛盾依然突出。
( ) 土客( ) 纷争不断,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土客( ) 之争, 存在于广西各地, 由来已久 土人 是指本地壮、瑶等土著居民, 还包括早先来到本地, 在本地生活时间长久, 已经融入本地社会的外地人。来人也称客人、 客家 , 是指新近从外地迁来的汉族移民。战争以后, 随着五口通商的扩大, 洋货大量倾销于中国, 导致一批农民、手工业者破产、失业。另一方面, 清政府为支付战费和赔款, 大量搜括民脂民膏, 进一步加速了人民的贫困破产。还有, 大量水陆兵勇被遣散, 流离失所, 走投无路, 到处游荡, 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 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的无业游民涌进广西, 邻省湖南等地的流民也从桂北进入广西腹地, 谋求生路,形成一股来人、客人流。外来人口的增加,
打破了原有的人地格局, 使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这是土客矛盾形成的重要原因。土客之间由口角争执开始, 逐步扩大, 变成村与村之间、数村之间的械斗, 烧毁房屋, 相互攻杀。广西的客家人是因为是逐次分批迁入的,这样他们就在与土人的斗争中经常处于窘迫境地。因为他们难以形成稳定而强大的宗族社会,因此只好更依赖自身的团结与互助。洪秀全的拜上帝信仰正为广西客家人提供了这样的救世主义。他们被拜上帝会按地域联合成数个较大的统一的团体。
(五)广西社会文化落后,绅士阶层无力扑灭太平天国的星星之火。
由于社会生产力落后,土司不允许农奴读书。广西文化在全国的落后地位是与广西落后的经济社会水平相一致的。落后的文化影响了广西地方官与绅士的政治敏感度。从顺治到道光年间,各省人翰林院的士子数,经济发达的江苏和浙江各为690一个土一个于580人,而广西仅为91人。广西本省士子出官人仕的机会远不及文化发达的省份,这一现象势必影响到广西绅士阶层的行政能力。面对危机局势,一方面地方绅士不敢也不可能对失职大吏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广西地主阶级也不可能自行采取有力措施来镇压农民起义。
( ) 会党较多,为太平天国的兴起奠定了军事基础。
以上种种原因, 使没法活下去的农民纷纷拿起刀, 走向反抗朝廷的道路。在清朝的历史文献中, 这些被称为贼、寇逆匪等的武装, 无地无之, 无时无之 广西各水陆交界之区, 盗劫公行。地方官吏,互相推诿行旅商民, 因人生地疏,苦无控诉之路。在各种反清活动中, 会党具有独特的地位。有资料表明1845~ 1850 年间广西天地会活动77 ,有记载说广西自道光二十七年, 土匪纷起。南、太、泗、镇四府, 道路阻隔者, 将及十年。弱肉强食, 不独流贼、土贼, 即团练亦贼, 居民亦贼。或旋起旋灭, 或附外匪大股, 是为流贼。逼胁村民, 招纳亡命, 负隅抗拒, 少或数十人, 多至数百人、数千人者为土贼。始为团, 终为贼; 阳名为团, 阴实为贼。官兵强则附,官兵弱则跋扈, 不听征调, 其所为有甚于贼者。当洪秀全掀起大规模反清浪潮以后, 那些已经被镇压的会党, 有可能死灰复燃; 那些没有明确斗争目标的会党, 有可能从太平军的行动中得到启发, 进而加入太平军的队伍中。从这个意义上说, 这些活动在广西的会党, 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崛起作了军事方面的准备。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与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的大背景有关而广西人多地少, 田赋沉重, 造成的农民生活凄苦;土官与流官之间的矛盾,让社会混乱;官吏腐败,土司的黑暗统治;土客( ) 纷争不断,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广西社会文化落后,绅士阶层无力扑灭太平天国的星星之火;会党较多,为太平天国的兴起奠定了军事基础。这些就是太平天国
战火首先在边疆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燃起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