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来源于佛教的汉字
  东汉初,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许多佛教典籍陆续被翻译成汉语。由于佛教是一个外来的完整的宗教体系,其中不少内容,汉语字库里难以出恰当、吻合的书写形式来表现,为了适应这一情况,人们需要创造。于是,在庞大的汉字家族中又增添了一些新“成员”。
  这些汉字现在人们一般已经不知道它们的来历,举例如下:
  佛。“佛”在《诗经》中是辅佐的意思,后来出现在连绵词“仿佛”中,都和佛教的“佛”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而“佛陀”是古吐火罗文“But”的音译,在佛经中一般作为释迦牟尼的尊称;“佛”则是“佛陀”的简化,泛称一切能做到“觉行圆满”的修行者。
  菩萨。这是“菩提萨(Bodhi-Sattva)”的简称。“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菩萨”指能成就佛果的修行者。
  释。这是梵语“Sakya(释迦)”的音译简称,释迦是种族姓。东晋以后,中国僧人法名都统一以“释”为姓,而“释子”、“释迦子”也就成了佛教出家信徒的统称。
  梵。这是梵语俗语“Brahman”的音译简称。“梵”的本义是清净、寂静、离欲,后来指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如梵典、梵刹;或指印度等地的事物,如梵土、梵字。
  昙。这是梵语俗语“Dharma”的音译简称。“昙”的本义是法。有一种花“昙花”,佛经里说它三千年开一次花,且要等佛出世时才开,比喻稀有、难得之物。现在人们常用的成语“昙花一现”就来源于此。
  魔。这是梵语“Mara”的音译简称。汉语本来没有“魔”字,开始翻译佛典时,人们只好借用“磨”字表示。“Mara”的本义是扰乱、破坏、障碍,指一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汉语所说的“魔鬼”来源于佛家所谓的“四魔”之一的“死魔”,后来产生了一批由“魔”构成的词:魔王、魔界、魔宫、魔道、魔戒、魔力、魔术、魔法等。
  懺。这是梵语“Ksama”的音译简称,也是译经时造的新字。“Ksama”的本义是请求别人宽恕,以求改过。“懺悔”在佛教中是一种规定的仪则。“懺”字现在简化为“忏”。
  塔。汉字原本没有“塔”字,它是魏晋以后造出的。“塔”的梵文是“Tupa”,原指半圆覆钵形的大土冢。
  袈裟。这是这是梵语“Kasaya”的音译,袈裟指佛家的法衣。
一个土一个于  钵。这是梵语“Patra”的音译简称,钵指僧人吃饭用的器皿。
  刹那。这是梵语“Ksana”的音译,佛典中“刹那”指“时之极微者”,即非常短的时间。“刹那无常”、“刹那生灭”、“刹那三世”等也是佛教用语。现在人们还常用“一刹那”、“刹那间”等。
  彼岸。“彼”是梵语“Para”的音译,佛家中的“彼岸”指得到正果的最高境界。
  茉莉。这是梵语“Malika”的音译简称,出产于印度的一种花,佛经里最初翻译成“抹莉”。
  蘋果。这是梵语“Bimbara”的音译,最初翻译成“频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