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案优秀7篇
老山界教案优秀7篇
 
赏析文章个性写法 篇一
    1、既然文章是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那么再写与瑶民攀谈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冲淡主旨了?
    2、文章中恰当运用了伏笔与补笔,前后归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试从文中出几处来,写在下面。
    3、对于整个登山过程,文章也并非是平均用墨,而是有说有略,将你的见解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 篇二
    (一)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阅读课文,圈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并概括红军的相应活动,完成下表。时间地点活动
    2、以上表理出文章层次思路,想想这是什么记叙顺序?作者以这样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3、再读课文,出老山界难走,究竟“难”在哪些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扼要的概括想想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语文《老山界》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
    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观察方法;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布置预习:
攀谈    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
    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说明理由。
    教学步骤
    一、导入: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今天学习课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
    三、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号(常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
    第一层:(第2---11段)山脚访瑶家。(表现了军民关系,既不脱离中心,又展示了长征生活的一个侧面。)
    第二层:(第12---23段)从天黑以后写道黎明之前,主要内容有: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表现登山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层:(第24—31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主要内容:
    1.攀登雷公岩;
    2.继续登山,到达山顶;
    3.山顶所思。(表现红军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点明翻山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四层:(32—33段)下山的情景。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呼应开头,小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本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
    四、组织学生课内探究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仔细读第3、6段,一处写“照着习惯”,一处写“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各反映了什么现实?课文中写了:“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请你以一个红军宣传干部的身份向瑶民说明红军是什么。
    2.学生勾画写红军翻山艰难的语句,用如“走路难”三字的形式概括几难(还有“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3.学生议论:红军为何能战胜困难?人民的军队,坚强的革命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团结互助的力量等。
    五、布置作业:读全文,重点读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两段,边阅读、边思考、边勾画关键词语。
    第二课时
    (一)理解作者如何观察、反映生活,研读生动描写的段落。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读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两段。
    1.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选择了怎样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调动了什么感官进行观察?观察什么?怎样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红军战士的喊声笑声(听觉),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2.半夜山腰露宿。“半夜里……睡不着。”写挨冻的感觉,冻醒了,冻得怎样?勾画关键词:逼、刺入、更卷、蜷。这些词的使用使冷的程度具体化。“天上……几堆火没有熄”。观察方法:定点观察;写景顺序:由远及近,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视线:仰视、平视、环视。形象描述:运用比喻。(黑幕上缀着的宝石;像巨人矗立;山谷像一口
井)“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既是所见,也是所闻,由视觉到听觉,转入自然。“除此以外,……又睡着了。”所闻:以声写静谧,用比喻描写不可捉摸的声响。这所见所闻既表现征途生活的艰苦,又有乐观情趣。
    前文写登山的热烈,这里写夜宿的静溢,使文势变化多姿,起伏跌宕。
    (二)、讨论完成课后习题二、三
    (三)总结全文:
    1.引导学生归纳中心意思。
    2.提示学习重点。
    3.朴素与生动的语言相结合,文风质朴,真实可信。
    (四)布置作业: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参考下列题目写一篇观察日记。《望星空》《在阳台上》《窗前》
 
《老山界》优秀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红军长征路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红军精神的真实写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读《老山界》一文(板书),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揭示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三、检查预习
    注意划线字的注音和写法
    蜷缩( )呜咽( )点缀( )
    澎湃( )咀嚼( )
    篱笆( )酣然入梦( )苛捐杂税( )
    四、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纲:
    ⑴《老山界》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请你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⑵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难”体现在哪几方面?请从文中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⑶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2、讨论明确
    ⑴时间顺序:
    “下午才动身——天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脚——满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时候——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直到宿营地”。
    ⑵ “难”体现在:
    ①山路险峻,悬崖峭壁——走路难
    ②要在一尺多宽的陡峭山路上睡觉——睡觉难
    ③饥饿——吃饭难
    ④伤病员多,敌人追击——处境难
    ⑶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他是在宣传众并同敌军作战中前进的,他始终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试从文中出相应的句子。
    五、小结
    写作特其一: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六、布置作业
    朗读全文,熟读描写的段落。
    板书设计:
    老山界
    决定翻山
    时走路难
    间
    翻山经过睡觉难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顺吃饭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序处境难
    翻山以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课文
    1、作者描写红军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两处景物描写,出来读一读。
    (1)第一三--19节(2)第23节
    2、作者说:“这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连到天上仰望
    山路难行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俯视
    3、半夜里醒来,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  辞?
    星星
    视觉山峰由远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从视觉方面写所见到的景,还从听觉方面写了所听的各种声响。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细切而极近的不可捉摸的声响像山泉在呜咽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洪大而极远的像波涛在澎湃
    5、生朗读、感悟、背诵。
    6、品味划线词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反映了瑶民长期遭受军阀的欺压,每有军阀部队通过,就担心人丁被抓,财产被抢,因而不得不“躲起来”的严酷现实。
    (2)她的房子如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显眼:明显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强调作用,表现了红军对瑶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3)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
    第2、20节是指因山路难走,队伍被堵住了。
    第29节是因又饿又累,极度疲乏而无力再走。
    (4)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