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市各个村的村名字的来历和历史
风飘、凌消水大流
互联网行业话说刘秀等人从蓟县逃出,一路上马不停啼、昼夜兼程,直奔信都(今冀县)而来。在饶阳芜萎亭用过豆粥、南官停吃了麦饭,顿时力量倍增,遂又顶风冒雪,继续赶路。突然尖兵来报,前面有滹沱河挡住了去路。眼看王郎的追兵要到,刘秀的随从们都吓慌了。刘秀急命侯吏前去察看,寻船过河。不一会,候吏回来报:“水流瑞急,无船可渡。”眼看军心要乱,刘秀急派心腹大将王霸{字元伯}再去察看。王霸到河边一看,只见波浪滔滔,惊涛扑岸。漫说无船,即便有几条小船也无济于事。眼下军心浮动,稳住军心要紧,便心生一计,回报刘秀,诡称坚可渡。大家信以为真,转忧为喜。刘秀也高兴的说:“无用的使吏,如果说的是瞎话。”随令整队过河。说来也怪,及至到了河边,河上果然结上了一层冰。于是令王霸护渡,人马刚刚渡完,一阵和风吹来,顿时凌消冰解,河水流,将王郎追兵隔到滹沱河彼岸。刘秀望着奔腾的河水,不胜感慨的说:“今日渡河,天助我也。”后来这一带的几个村子,便分别叫风飘、凌消、大流村。凌消又叫危渡口,就是说刘秀当年渡河太危险了。刘秀称帝以后,人们还在凌消村修了一座汉世祖庙。到了明、清两代,“凌消暮霭”更成了深州八景之一。文人墨客都争相到此游览,赋诗作文,澌抒发思古之幽情。其中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凌消断岸可藏舟,燕赵分波古渡头。
司棣车徙方返师,滹沱巨堑尚横流。
三国人物诡称冰合堪驱马,信道天心果属刘。
手机移动充值卡元伯一言开大业,云台端不愧封侯。
辰时得朝,柏树拜祖
刘秀人马过了滹沱河,继续南奔。到了今深州辰时村一带,时间正好是上午辰时。突然传来了汉更始帝被赤眉军杀死的消息。刘秀悲痛万分,诸将劝道:“望将军忍痛节哀,以定民心?”刘秀不肯。诸将由劝道:“天下志士离乡背景,跟随将军南征北战,谁不想攀龙附凤、建立功业,日后也好封荫子。今将军深孚众望,此时不正号位,只恐众人失望而生归去之心。”人心一散,难以复合,此天赐良机,不可失也。诚望将军三思。”刘秀见众人真心劝进,便答应下来。于是,在这里登基即位,号曰建威。旧时登基诚帝,须机祭天拜祖。见附近村里有棵参天古柏,荫蔽数亩,便在这棵树下拜了租。自此以后,这三个村子就分别叫了辰时、得朝、柏树。至今这一带还流传“辰时得朝”“柏树拜租”的说法。
抽屉滑轨怎么安装冯五黑墓的传说
深州城东三十五里有个大冯营,相传是刘秀手下大树将军冯异驻兵的地方。从前在村中刘家坑旁边,有个大土丘,人们说是汉冯五黑墓。
相传刘秀被王郎追到大冯营村西,无处藏身,十分着急,慌乱中见一个农民正在耕地,便上前求救。这个农民叫冯五黑,他急中生智,叫刘秀躺在梨沟里,翻土盖上,然后假装无事一样,仍旧赶着牲口耕地,很容易地骗过了追兵。刘秀做了皇帝以后,不忘这个农民的救命之恩,想封他个官位,差人来,才知冯五黑已死。于是按照当时的礼仪,为冯五黑修了一座大墓。冯五黑救刘秀,相传还有蝼蛄在他的脸上爬来爬去,将复土拱了一个洞,才透进了空气。刘秀被拱的难受,心中骂道:“我这样难受,你还来捣乱!”追兵走后,刘秀站起来,将蝼蛄揪成了两截。忽又一想:刚才若不是蝼蛄钻洞,说不定早把我闷死了。于是,顺手在地边的枣树上扳了个枣枝针,把蝼蛄连接在一起,蝼蛄又复活了。刘秀说:“你救我有功,饥了就吃,拣地拱去吧。”谁知蝼蛄听成“稀了就吃,碱地拱去吧。”所以地里蝼蛄脖里那根硬刺,便是当年刘秀插的枣枝针。
大小寺家庄和清辉头
在深州城西南十五里,有三个村庄:清辉头,大寺家庄,小寺家庄,相传因村边兴隆寺而得名。
当年刘秀被追到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有一座荒凉破旧的古刹。由于战乱,香烟不绝,山门上挂满了蜘蛛网。刘秀急忙破网而入,躲藏起来,心中暗自祷告:苍天保佑,日后一定重修庙宇,另塑金身。却说大蜘蛛见网被人撞破,便又急急忙忙地织补了一番,不一会就恢复了原样。随后一阵风吹过,把刘秀的脚印扫净了,追兵赶到,见庙门上挂满了蜘蛛网,地上也没有脚印,心想刘秀不会藏在庙里。抬头又见墙上写着“请回头”三字,于是返回头来,离庙而去。刘秀又一次脱险了。
刘秀做了皇帝,传下一道圣旨,重修这座庙宇,名为兴隆寺,以示光武中兴。当时深州称下博,谁知负责修庙的官员搞错了,把庙修到了泰安州的博县。及至将要竣工,银元用去大半,才发觉弄错了地方,赶紧到这里重修。虽然远不及钦定的规模,但还算雄伟壮观。多年来香火不断,人们每年到这里赶庙会,并聚集到庙旁居住,渐渐形成了三个村庄,分别叫清辉头{请回头的谐音}、大寺家庄、小寺家庄。
庙费以后,三村为庙发生了争执,都说应归己所有。为此还打起了官司,经官府实地丈量,
兴隆寺离清辉头村较近,最后判给了清辉头村。这就是旧志所载兴隆寺在清辉头村的缘故。
蒲龙头和窝幞头
刘秀躲在庙中,听到外面没有了动静,估计追兵去远,便跑了出来,继续南奔。不料又被追兵发现,紧追上来。追兵搜了半天,不见刘秀的影子,只好失望的走去。刘秀出来后,弄了满头蒲花,后来刘秀坐了皇帝,所谓“真龙天子”,当年在这里弄了满头蒲花,所以,这一带的村庄就称为蒲龙头。也就是今年的刘家头、阎家头、常家头。刘秀从芦苇荡出来之后,带着满头芦花,向东跑去。眼看来到一个村庄,突然马失前蹄,将刘秀跌下马来,头上的帽子也摔掉了。他很生气,连问这是什麽地方?人家回答:是凤凰池。刘秀诉道:“什麽凤凰池?!简直是幞头。”窝刘秀称帝之后,他的金口玉言,违背不得。名字虽然难听,但又无论如何,只得将村名改成窝幞头。一直叫了一千九百多年。直到一九三一年,该村捐款唱戏,宴请乡邻,才又恢复了原名凤凰池。
石槽位村
一闪一闪亮晶晶深州城东南三里许,有个石槽位村。提起该村的大石槽,真是妇孺皆知,远近闻名。
说话刘秀走国到此,人饥马乏,便在村中歇脚。见村中有一口水井,井旁有石槽一具。便命士兵汲水入槽,饲饮坐骑。所有的马匹饮足了,石槽的水却四毫不见少。刘秀等人很是惊奇,人们也以为是神槽,多年来一直保存完好。到了唐朝,该村出了个名人,名叫微知古。据旧唐书记载:魏知古,性方直,早有才名,弱冠举进土,累受著作郎,兼修国史。当时睿宗的两个功主金仙、玉真入道,钦命各造一观。虽夏季盛暑,仍营作不止。知古上疏谏,上不纳,倾之又谏。
睿宗嘉其切且直,乃止营作。并提升魏知古为尚书。由于该村魏姓出了大官,又有著名的石槽,故村名为石槽魏村。
至今,石槽和井尚存。石槽长约八尺,宽约二尺,汉白玉质。上有裂纹,相传为一名叫“加娄”的汉子所破。俗传,槽底有“加娄过、石槽破”等字样,村人原不解其意。一天,一个黑脸大汉驶车路过,将石槽撞破,村人要其赔偿,得知这个汉子名叫加娄,与石槽上的字样吻合,以为是天意,便将其放走了。其实槽上并无任何字样,此说纯系讹传。
前、后抬头和欧阳珣墓
健康创业
前、后抬头相邻的两个村庄,在深州城南三十里,原为一村,名叫坟抬头。从前,村东北有座欧阳珣墓,村庄座落在坟墓南边,故名坟台头。后人以其名称不雅,改为凤抬头。现简称前、后抬头。
据宋史记载:欧阳珣,宋吉州卢陵人,宗宁间进土,曾任南安军司录和监官知县,后以荐上京师。当时金兵大举南侵,朝廷准备割让绛、磁、深三州之地以求和。欧阳珣率领九位朋友上疏进谏,慷慨陈辞:“祖宗之地,寸土不可与人。战败而失地,他日取之理直,不战而割地,他日取之理屈。”但朝廷为奸臣所误,拒不采纳他的正确主张,并强迫欧阳珣为使,前往深州割地。到了深州城下,珣放声恸哭,对守城的官兵说道:“朝廷被奸臣所误,强迫我来割地讲和,我是抱着一死来的。国难当头,大家都要精忠报国,一定要坚守勿懈。”金国大怒,将欧珣押到金国的京城{北京},活活的用火烧死了。深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为国捐驱的民族英雄,在深州城{今贾城西}外为他修了一座衣冠墓,香火不断,瞻仰祭奠的络绎不绝。明景泰年间,都宪萧启归朝驻真定行台,阅郡志栽欧阳珣墓,作七律诗一首以寓感怀之意,并刻石与墓前。诗云:
归朝驻节在行台,郡志时时一展开。
见栽吾乡先达事,乃为昔日宰臣摧。
议和大节终难屈,临死丹心誓不回。
遥望深州高冢处,令人感怀重徘徊。
嘉靖年间,深州知州程煌到任,闻深州有欧阳珣墓,逐前往祭奠,并为文吊之曰:
呜乎!公乎不偶。挺生会国难兮。值崇宁廷诤和议兮。仵佞迫遣割地兮。变祸临委身殉国兮。语诚者以死守被戳金人兮,魂为厉以杀虏。呜乎公乎!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天壤俱蔽兮万古有名。事旷世而相感,心悲切独竼。呜乎哀哉!尚飨
清道光三年,知州张杰到任以后,更详尽地规定了祀祠条例:由祠旁赵邢村、贾村西等十六村选人经理祀祠;用书院马场地二顷四十六亩地租共二十四千六百文备祭品;每年二月春祭,九月秋祭;知州亲往主祭。每到祭祀这一天,人们抬着猪、羊以及其他精洁祭品,前来悼念这位英雄。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一九二四年},还重修过一次欧阳公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