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含答案)
第三单元学业质量评价
(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一晃孩子长大了的句子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2题。(5分)
大概是太过于耿耿于怀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3分)
大概无益蓝布衫
2.文中有个词语使用不恰当,请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两千多年前,《蒹葭》以爱的主题人诗,那片伫立千年的芦苇,见证了远古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B.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清脆奥笑声不
C.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在博物馆里,处处是珍品,步步是文化,那些流逝着历史智慧的文物,让人惊叹不已。
D.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地家族文化。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4.下列填人横线处的语句,按语意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      ,或一茎枯枝;看它,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①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②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③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春节中蕴含的传统人文精神和亲情,凝聚价值,成为备受中国人珍视的节日
B.傍晚,我们登上观景台,映入眼帘的是似海苍山、如血残阳和阵阵涛声。
C.编人读本的这些生动的红故事,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是再熟悉不过了。
D.近日,该城区投放了大量共享单车,这给市民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6.古诗文默写。(5分)
(1)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2)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人京使》)
(3)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4)《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表达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角度反说,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的诗句是:              ,。
7.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7分)
回到车厂,他懊睡了两天。决不想上曹宅去了,连个信儿也不必送,曹先生救不了祥子的命。睡了两天,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
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1)简要分析祥子为何“懊睡”。(3分)
(2)请从虎妞、孙侦探、车夫老马三个人物中选取其一,谈谈他(她)在祥子从“人”到“走兽”这一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二、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小园(其一)①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
桑柘②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
又乘微雨去□□。
【注释】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写的一首田园诗。②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8.这首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      ”“斜径”等景物,营造了一种的氛围(2分)
9.“卧读陶诗未终卷”一句中“卧”字历来为人称道,简要赏析其妙处。(3 分)
10.从下面两个选项中选择一项填入尾句□□处(填序号),并说出理由。(3分)
A.捉虾
B.锄瓜
你的选择是
理由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②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
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
属思尔。
(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注释】①钱思公: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下文提及的谢希深(谢绛)、宋公垂(宋绶)也以文学知名一时。②西洛:西京洛阳。③小辞:指短小的诗词。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B.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C.,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D,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
12,下列对加点的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B.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地)
C.其笃学如此(广博)
D.在西洛时,尝语僚属(告诉)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2)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14.两篇短文分别蕴含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文章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8分)
回门
沈宇
①王庄有个奇怪的习俗:嫁到其他村的姑娘必须要在夫家待满三个月后,独
自回门,并将路上看到的最美的东西送给父母,以示孝道。
②三天后夫家再来人接回去。明儿正好就是王庄的姑娘,人生得水灵,心善又
爱笑。眼见明儿嫁到赵庄已经两个多月了,离回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村里的人
都不免替她着急起来。
③村里人都说“明儿是个好姑娘”,大人小孩都喜欢她。明儿的夫家是打鱼的,丈夫负责打鱼,明儿就负责卖鱼。明儿总是坐在竹凳上,身旁放着杆秤,但是明
儿的手其实就是杆秤。
④村东头打柴的大强哥来买鱼,高声说道:“明儿,来两条大鱼嘞!”明儿笑了笑,从篮子里摸出两条大鲫鱼,用手掂量一下,朗声道:“两斤三两,十块一斤,一
共二十三块。不信你可以上秤!“哪能不信呢!”大强哥笑道。“我这里还有两个
鱼头呢!你也拿回去吧,也不好卖。你炖个鱼头汤给嫂子好好补补,生个大胖小子。”明儿一边说一边利索地拿袋子套起来。大强付了钱,笑着走了。临走之前,他告诉
明儿从赵庄到王庄,走村南头的路最好,路近又平坦,走路很快就到了。
⑤可是,明儿的手也有不灵的时候。隔壁赵大娘一个人在家,就爱吃鱼。这不,今天又来买鱼了:“明儿,给我来条鱼!中午红烧着吃!”明儿拿了条大鱼,用手掂了掂,道:“就这条吧!六两!”赵大娘心实,还是用秤称下,“傻丫头,哪能次次都信你的手!瞧,这鱼都快七两半了。今儿你的手不灵了。”明儿也笑了:“一共六块!”赵大娘愣了一下,嘴里念念有词,说:“算错了,不是这个数哩!”“没错,鱼价跌了!”明儿嫣然一笑,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你这丫头,拗不过你!”赵大娘乐呵呵的,又和明儿拉起了家常来““这村南口靠小溪边的路石子多,不好走。昨天我去那儿溜达,一路都是磕磕绊绊的。你走那边小心点……”
⑥明儿也特别喜欢小孩子,每次有小孩子来,都要给几个水果糖。瞧!小二狗又来了:“明儿,我和你说哦!今天我去村南边的小溪边玩,发现那儿有很多漂亮的花,都像一样漂亮!赶明儿我摘来送给你!”明儿笑着道:“好呀!可喜欢漂亮的花了!”说着,又拿出几个糖果。
⑦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到了明儿回门的日子了。明儿刚踏出家门,守在她门前的小孩便奔走相告。
⑧“明儿出来啦……”她站得笔直,面带着甜甜的微笑,一步一步走得很慢,走了很久……
⑨从赵庄到王庄一路上都站了很多人,他们都对着她微笑,不断地提醒她:“明儿,前面有右头,小心些!”
⑩“明儿,当心路边的草头!”
⑪“明儿……”明儿走着走着,离王庄越来越近了。
⑫到小溪边,小二狗捧着一東美丽的花,从草从中她出来,发着说:“明儿,选给你!
⑬就这样,明儿顺利地走回了王庄,将漂亮的花送给了父母,完成了回门仪式!
⑭其实,明儿是个盲姑娘。
⑮但她说,她眼中的世界很美!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5.村里人都说“明儿是个好姑娘”,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大人小孩都喜欢她的原因。(2分)
16.文章结尾才点明明儿是个盲姑娘,其实前文中已有多处暗示,请结合文章第
④段写出其中两处。(2分)
17.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18.小说主人公是个盲姑娘,名字却叫“明儿”,作者这样拟名有什么意图?(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9分)
母爱的硬度
叶浅韵
①关于母亲的很多故事,我都是从祖母的口中慢慢得知的。长大以后,我甚至忘记了母亲怀抱的味道,回避和拒绝她任何形式的亲近和主动示好,似乎只有和她对抗着、沉默着、屈从着才是我与母亲之间最恰当的距离。
②母亲很勤快。她种的菜总是比别人家的高出半指,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膘肥体壮,她织的衣服总是比别人家的光鲜亮丽。她用一双灵巧的手织出波浪花纹的紫毛衣,如今我都还记忆犹新。
③母亲除了种菜还大搞养殖,圈里养着十多头猪,猪菜的事情分配给她的孩子们,柴火的事情她亲自带
领孩子们去山上,在她锋利的斧头下,不一会儿工夫就能满载而归。我总是不能忘记我们以弱小的肩膀背起不堪重负的担子,行走在山路上的情景,母亲巴不得一次就把山背到家里。每当我发出怨言与抗议,母亲就会骂我偷懒,并立刻举出我的小伙伴们谁比我小但背得比我还多的例子。
④在母亲的辛劳付出之下,一个家过得红红火火,这让她在家里的地位显得至高无上。
⑤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从来不肯松懈的,总是严厉地要求她的每一个孩子。常常是我们在外犯了错回来,劈头就会挨一顿棍棒,等父亲回来也许还会第二次挨打。我们家的正门背后竖着根根细细的棍子,那是她的家法。它们侵略过母亲每一个孩子的身体,一概棍抽下去,先是白白的一道道的痕迹,后已分不清痕迹间的距离。她永远奉行“根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遂行"小树不剪不成材”的成长规律。
⑥母亲给我的爱总是很坚硬,除了不断地要求与贵备,还有严厉,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六岁就被送去五里外的学校接受启蒙教育。她喜欢关心考试的结果。每一次我考得九十分以上,她总是要怀疑我是抄袭别人的,即使那已经是全班最高分。如果偶然考低了,她定会拉着我脏脏的小手,指着我破了的脚尖,贵骂我是个贪玩的孩子。
⑦母亲高高地扬着家法,训斥我、恐吓我说:“丫头,你念不好书,就甭想吃饭,甭想整天疯跑将来我就把你嫁到大山深处去。”那时候的我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惶忍。见祖母一把将我拉进怀里,母亲不高兴地说这孩子要是将来不成气候定是祖母的责任。扔下些伤祖母的话,她一溜烟又到她的地里去侍弄她的白
菜黄瓜们了,我想它们看到母亲的温情定是比我们多多了。祖母总是一边抚慰我一边给我讲“一只羊过河十只羊过河”的道理,鼓励我做好领头羊,给弟弟妹妹们做出好榜样。
⑧母亲的四个孩子一个个变成凤凰飞到了梧桐树上,她暴力的教育模式迅速在周围的村庄里推广开来。这时候的母亲再没有举起过手中的棍棒,说话的声音也日渐温柔,甚至偶尔会当面表扬一下我,我在不知所措间眼里装满了泪水,我知道那是一种久违的情愫涌动而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