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存在”教学案
李坤林
一、有梦的舞台: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汪峰的歌曲《存在》中这样写到
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爱着却好似分离,多少人笑着却满含泪滴。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你对存在有什么看法?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个理由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
你对存在有什么看法?
请以“存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二、起飞的平台:
关于审题立意:
引语部分是汪峰的歌曲《存在》,歌词中没有出现“存在”的字眼,但可以出与“存在”相联系的内容,如“走着”、“苟活”、“展翅高飞保持愤怒”、“随波逐流”、“勇敢前行挣脱牢笼”都是一种存在形式的表现,“存在”形式各异,但意义不同,这样我们可对此进行思考:应该选择怎样的存在才更有意义。“存在”既是一个与生活贴近的概念,泛指各种事物或现象;也是一个哲学的概念,指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万事万物都其存在的形式。在立意上,要升华到对人生存在、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也可以对大千世界纷繁社会中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存在作辩证、理性的思考,当然,也可以选取其它的角度,不同层面的立意,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
在立意相同的情况下,应该着力于结构完整、圆融,思路清晰,素材新颖、典型,语言有一定风格。在文体上,尽量写规范的议论文,功底较好的同学也可写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可以包容丰富的内容,便于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深刻的思想,显示出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容易获得老师的青睐。
本次作文不足:
1、思想缺乏深度。作文贵在表达出自己的深刻思想,思想的深刻与否,决定了作者思维水平的高下,它是作者独立思维能力的体现,也是作者对生活理解能力的体现。部分同学对“存在”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在写作中就只能极其平淡地说些套话、俗话、空话。希望同学们平时要注意大量阅读,深入思考,不断积累。只有经过长期的积淀、发酵、升华,不断丰盈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避免文章思想的贫乏。
2、分析说理不足。堆砌事例,缺少应有的析理,“字数不够,例子来凑”的现象比较普遍;即使有分析,也很肤浅,只在事例的后面标签式地套用“存在”的概念。
3、结构僵化呆板。相当比例的学生机械采用分论点的形式,使作文缺乏生气,甚至导致偷换概念,转移话题,比如写“存在”需要“智慧”“存在”需要“个性”,接着全部笔墨都在写“智慧”、“个性”,而“存在”却无影无踪。
4、材料匮乏单调。一是材料陈旧趋同,鲜活事例不多,举例中我读到最多的是身残志坚的司马迁与贝多芬,不断发明创造的爱迪生与居里夫人,不会摧眉折腰的李白和陶渊明。名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引用率高得出奇。二是材料与文题的不匹配,很多同学只是生硬地将某个例子与“存在”相贴,与“存在”无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如“小悦悦”事件中,路人忽视的自己的存在等,让人看了不知所云。
三、课堂论英雄
例文:
存在1
高二(16)班 陈天宇
臧克家有过这样一段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名字比石头烂得更早……”,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类人的存在方式,一种形外无物,一种雁过留声……
大家金庸将自己的存在定义为“八风吹不动”:利、衰、毁、誉、称、讽、苦、乐,成就了他一个超脱、淡然的人生。我们也需要定位我们的存在,到自己的存在的依据,我们的人
生才不会碌碌无为一场梦,我们才能在身形之外拓展出更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去证明我们的存在,去勾勒我们的存在。
“诗圣”杜甫的存在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瑰丽的财富。他以洞察世间炎凉的眼光去抵触旧社会的黑暗,“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悲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流露,他用一颗热忱的心去温暖底层的冰冷,他存在在现实的殿堂之中,沉郁顿挫是他人生的基调,这样的存在,是融合悲悯心于灵魂一体的,如今的我们能透过这一篇篇“诗史”,重新体味那种至尚的温存,他的存在让历史可以积淀。他亦永恒。
却看如今的形形的人儿,全然不知存在的意义,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横行在舞台的丑角上,以及网络上频频恶搞主流的人们,他们一现即逝的存在是他们本质空然虚化的体现,没有人会铭记甚至关注他们的存在。
“是否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们都清楚地知道该选择怎样的人生,选择怎样的存在,我们不是拖着个空虚的外壳游荡一生,而是要灌注精神的内涵,活出一番光鲜!无论是画家笔下的画、朗诵家口中吟出的诗或是老师用力的粉笔字都是他们存在
的体现,这是一颗热爱与单纯执著的心对于他们人生的升华。他们的存在不仅让他们在其存在感中得以心灵的满足,亦让周遭的世界因其存在而更加充盈。
一直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伟大的风琴家在一次成功的演出之后来到后台为他操纵风箱的小男孩身旁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表演很成功”……小男孩默默地努力做着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得到了别人的肯定,这也是对存在的肯定。不论我们身处何位,只要保持着一份真性情,不浮夸地践行信条,我们的存在会得到赞誉与铭记。
我们要选择活着,选择真实的存在……
[我的点评]
存在我们都在用力的活着是什么歌名2
高二(16)班 潘奕飞
风息吹过世界,低吟回响:“人充满劳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海德格尔奖其作为人存在方式的最高概括。可见存在,“存”,可以是充实的物质、是碌碌
劳绩;而“在”,则象征心灵与思考的归属,即所谓“诗意的栖居”。认识存在,追寻心在,追寻诗意的栖居,是我们永恒思考和探寻的渠清如许。
存在与迷失,由此说来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然而存在与迷失没有绝对,惟有平衡。所以我们认识的存在,必定也伴有迷失。农民工情愿在地铁里一蹲到底,却终究不敢落座,是因为怕城里人嫌恶;亦或是呕吐时接过餐巾纸先擦地再擦嘴,是因为怕城里人见责。我们以为他们存在,他们却迷失在所谓的“主流价值观”中,迷失在作茧自缚的悲哀里。或说他们低质量的存在已无异于迷失,正如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多少人活着却如同死去。多少人无法到存在与迷失的平衡点,因而他们无法认识存在。
倘如此,生活作为一场没有退路、不能妥协、无法逃避的战争,见证着我们“身存”,也必然见证着我们迷失,寻觅的路又将何去何从?
坚守心灵的抉择,也许你是少数,但无疑在存在与迷失的天平上加了一极重的砝码。荆棘鸟昂起高傲的头颅,耗费一生寻觅荆棘树,只为在尖刺下,用血唱出销魂的歌。这是撼人心魄的存在!生活的战争也许注定失败,可我们还是得生活,我们生活因为我们在为心灵赎罪,即使物质富裕了,但心灵始终是愧疚的,就像蚂蚁噬咬一样,有着细微的痛感,却长久
的存在。
迷失的细微的痛感,证明心灵并未麻木,证明我们依然存在。筑起爱情天梯的两位情人,不堪的是生活柴米酱醋茶的庸碌与迷失,他们心灵的抉择,用岁月践行与呵护,证明他们存在,他们的存在,不一定在那一阶阶石阶之中,却一定在心灵的抉择里,即使柴米酱醋茶依然庸碌,他们却赋予了迷失以厚重的质量。大洋彼岸的另一位作家,曾著书轰动世界,让世界了解《南京,一段不能遗忘的历史》,挖掘出拉贝日记、魏特林日记,然而八年后终究无法忍受心灵的、历史的重压,选择了自杀。这不是一种逃避或迷失,而是一种旗帜鲜明的存在,因为心灵选择为历史的迷失赎罪,她的存在,从未消逝,也从未迷失。任何一个无法洇渡到远方的人,他的灵魂是自由的,他心灵的抉择赋予了生命以存在的质量。
相反,集体性非主流在浮躁的当代社会是多数,然而这样的多数却象征着一种主流的存在的缺失。办公室里装满了名片,却记不起一张熟悉的面孔,电话薄里有很多朋友,失落时却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人,整天把弄着手机,埋头于自己,却记不得一天前发的微博。多少人际泡沫,虚浮而缺少生活存在的质量。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提醒我们:沉迷于我们最喜爱和享受的东西,就是沉迷于自己无尽的欲望,终会“娱乐至死”。娱乐至死的结局只能是极端的“身存”,却也是极端的迷失,没有分毫的存在。我们当引以为诫。
认识自己,认识存在,追寻心在,追寻诗意的栖居,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寻觅平衡,寻觅生活,拒绝随流沉浮,坚守心灵的抉择,是我给出的答案。
我认识,我存在!
[我的点评]
存在3
高二(14)班 宋家玮
存在,哲学上定义为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的形式。存在,可以抽象为虚拟的出现于精神世界,又可具象为实实在在的物质处于我们的周围,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有意识地存在于世间。
且看近代中国精神楷模雷锋,历经数十年风云变幻岁月的洗礼,雷锋的精神却历久弥新,长驻人们心间,永存不朽!
且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匠李冰,披荆斩棘废寝忘食工作数十年,修成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都江堰,滚滚江水中,都江堰屹立不倒,长久地存在于世界,一同传承的还有李冰的精神!
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世间,而究竟选择以何种方式存在决定了我们生命的高度。由上,我们不难得出,胸怀天下,乐于奉献的人,纵使他们的生命如昙花一现般短暂,但他们传承下来的精神却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如此光辉地存在于华夏儿女的心间。
却也有一批人,罪恶在存在于社会。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那些被绳之以法的人,在触及法律的底线后,只能苟且偷生地存在。
如果说存在的方式决定了生命的高度,那存在的意义就决定了生命的广度。当越来越多的“最美妈妈”、“最美警察”、“最美洗头妹”等一系列的最美开始出现,并越来越广泛地存在于人,存在已不仅仅局限于孤立的物质存在,它已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情愫感染着更多人,在潜移默化中,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这种无私奉献的存在方式,当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时送信的职业操守成为共识;当郭明义无偿献血成为一种风尚,原本狭隘的生命将冲破它原有的束缚,生命的真谛将代代传承,代代延续,生命不再是一人孤独行走的独木桥,它将成
为平坦的大道,永不会终止。
心怀感恩,乐于奉献是存在的核心,认真地对待生活,对待生命,才能真正有意义的存在于世间。
存在不是徒有虚名的物质躯壳的存在,不是一场作秀,既然存在于世间,就应该展现生命的高度与广度,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此生无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