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2
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
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
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
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是什么歌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
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本书)
2、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
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
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形成虽然很早,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18世纪的事,是由鲍姆嘉通创立的,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
3、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其中有哪些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
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
  (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1、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
2、达•芬奇:他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3、狄德罗美学观点:美是关系(实在的关系,察知的关系,虚构关系)。
  (三)、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
1、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4、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索有什么特殊之点?孔孟荀等给美下的定义。
(一)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
      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三、结合现实研究美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3、从风格上研究美)
(二)孔子
  他的美学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核心是“和谐为美。”
  (1)孔子认为艺术品的美应该是尽善的内容与尽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
  (2)孔子以为人(君子)的美应当是“文质彬彬”。(质:仁义道德;文:礼乐修养)
  孟子
  (1)其美学观点是“充实之为美(2)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指出了美感的共同性与普遍性。
  荀子他主张“人性恶”,美不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他说:“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是说客观事物之所以美,就在于“致其用”,是有功利性的。
5、我国古代探讨美的本质的几条途径是什么?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代艺术家追求的美的境界是意境。所谓意境就是高度凝练的思想感情与优美的形象的结合。
 
  (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
  艺术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3)从风格上研究美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风格,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都有自己的风格。
6、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一)首先就审美客体(审美对象)来说,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工具,劳动过程、动作,产品等)
(二)再就审美主体(审美者)来说,也是社会实践创造的。(语言、思想感情、认识、感受能力等)
美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人作为自由创造的主体,从事生产劳动,是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地,这些目的、意识通过劳动在劳动对象上体现出来,成为对人的创造力量、智慧和才能的肯定,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创造的喜悦,也就产生了美。如果人不进行劳动实践,也就无所谓自由创造,更没有美了。所以说劳动创造了美。
7、建国后,我国美学界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分歧是什么?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1)、美是主观的,美是一种观念和意识,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
(2)、美是客观的,“美在物本身”,“美的东西就是典型的东西,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一般的东西,美的本身就是事物的典型性”,主要代表是蔡仪。
(3)、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具有意识形态性,主要代表是朱光潜。
(4)、认为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主要代表是李泽厚。
8、什么是美?
(1)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2)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把具有真和善的品质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实现出来,从而使对象成为一种能够引起爱慕和喜悦感情的感性(欣赏)形象。
(3)美是一种与真善相联系的、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人的智慧、才能、品格,人的创造力、思维力、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宜人的感性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客观形象。
9、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在生活中真善美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谓真,指客观规律;所谓善,指功利;所谓美,是指实践中真善的形象体现。
1、美与善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第一,美是以善作为前提;      第二,美是蕴涵着善的。
区别:第一,抽象与具象的区别。     
      第二,注重形式和不重形式的区别
      第三,与功利联系的方式不同(直接、间接);
      第四,美与善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伦理学、认识和观赏)         
      第五,美育与德育的方式不同(情、理)
2、美与真的关系
    联系,美是以真作为基础的,美蕴涵着真。
          其一、凡是美的事物都是真的事物;    其二、美的创造,也离不开对真的把握。
区别:一是就二者存在的形态看(抽象、具体) 
      二是从它们与人类的关系看:分属领域不同(欣赏玩味、科学;
          三是从它们与实践的关系看(认识把握、创造)           
          四是在艺术领域中的表现方式不同(真实性、创造性)。
10、丑的本质是什么?
丑是恶的形象体现,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是客观事物的社会属性。
丑和恶虽然有密切联系,但丑并不等于恶。
11、怎样理解美和丑的辩证关系?
(1)美和丑相互依存。
    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如左拉的《陪衬人》,形式丑对形式美可以起衬托作用。
(2)美丑的转化
    美丑可以相互转化:旧中国——新中国;人物:好——坏;自然:荒山秃岭——果园良田。
12、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因为人们在劳动中首先是为了解决物质生活中的迫切需要,这是人类生存的基础。石器造型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粗糙到精细,由凹凸不平到光滑匀称,从不规则到逐渐类型化,这一切演变说明是人们的实用要求推动了工具造型的发展。从打制石器发展到磨制石器,首先不是为了美,而是为了实用。因为它们实用,而且有体现人的创造,人们才喜爱这些事物,这些事物才具有美的性质。在工具造型上的每一个新的进展,不但体现了实用效能的提高,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创造和智慧的发展。所以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13、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
(1)人的美和人的本质有密切的联系。人物形象的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并侧重与内容。人的美是一种可关照的生活现象,人的内在品质显现于外部特征才能引起美感,没有了内容,则美也就不存在了。
(2)人的内在美有持久性。它不像生理现象那样易于消逝。人的内在美的持久性是由于人的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3)内在美的显现更为生动丰富。它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表情、动作、语言都与人的内在品质、精神有密切的联系。而外在的美仅长相一种。
(4)内在美对人的精神生活能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14、怎样理解人物形象的内在品质和形式美之间的关系?
(1)人物形象的美首先是内在品质的美,其次才是外在形式的美。
(2)、人的内在品质在人物形象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精神美、性格美并不是抽象的、不可感知的。任何美都有它的感性形式。没有感性表现,美也就不存在了。人的内在品质总是通过一定得外在形式得到体现,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服饰等表现出来。
(3)、人物形象美需要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去掌握。由于人物的感性特征很多,因此要特别注意那些与内在精神品质相联系的感性特征。
(4)、人物心灵美与形式美的矛盾。美和善之间存在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善的本质和形式美往往不一致。善的并不一定都是美的,美的也不都是善。这主要是由于认得心灵美与形式美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如:一种是内在品质好,但外貌有缺陷——人丑心俊;内在品质很坏,外贸却长得很漂亮——绣花枕头。
15、自然美具有哪些特征?
1、自然美重在形式              2、自然美具有易变性。
3、自然美具有多面性。
  (1)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它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也是复杂的。
  (2)自然美多面性的显示与人们观察、欣赏美的角度也有一定关系。
16、什么是形式美?怎样理解形式美的根源及其相对独立性?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的自然属性(彩、线条、形体、声音等)以及它们有规律的组合(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
征。
美的形式就是指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积极方面的宜人的物质形式。
美的形式有两个层次,即内在层次(内形式)与外在层次(外形式)。
内形式是指美的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组织与结构。
外形式包括两个涵义,一是指美的内容的外部表现形态;二是指美的事物外观的装饰成分。形式美就是由这种外形式演变而来的,是指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
17、彩为何具有表情性?举例说明。
彩具有表情性,包括兴奋与沉静、暖与冷、前进与后退、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
这种表情性与联想和象征分不开:(1) 红常常使人联想到炽热的火焰、红润的笑脸,它象征热烈和警惕(2)绿使人联想到幽静的深林、平静的湖水,它象征和平
18、形式美的法则都有哪些?其各自特征及审美意义?
1、单纯齐一:即整齐一律,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
2、对称均衡:对称: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上下)两侧均等。
            均衡:两侧的形体不必等同,量上也是大体相当。
            呼应:较均衡更为自由,虽然形体大小悬殊,却相互照应。
3、调和对比: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并列。
            对比: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
4、比例:指一件事物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关系。
5、节奏韵律:指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时间关系;力的关系)。
6、多样统一:“多样”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或整体联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