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学策略技能
教学策略构成的四个因素
研究教学策略,还要从立意、制定、实施及至具体的运作技巧和反馈性评价等构成因素逐一分析。教学策略构成的基本因素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策略研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对教与学关系的不同认识导致不同策略的出台,“引导”是一种策略,“填鸭”也是一种策略,均具有系统的观念形态和操作程序。要说明的是,作为教学策略确立者的教师,是属于一定时代的人,其观念形态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因此,对于教学策略,我们应从更为广阔的背景下全面去认识它、分析它,以避免片面性。
(二)实施程序
教学策略是针对一定教学目标而组织的程序化设计,有其自身的构成和序列。教学策略的实施程序没有定式,但无认各种教学策略在程序上怎样千差万别,我们总可以提取出一些共同的要素。不过,这些要素在各教学策略实施程序中的地位及排列顺序是有所不同的,某一要素可能相对独立而成为某个特殊环节,或可能融于其他环节乃至全过程中,或可能与另一要求联成一体。教学过程大多要经历三种转化:把他人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把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活动方式转化为个体的认知能力,把蕴含于知识经验中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在安排程序时能否给出和怎样给出转化条件并作出程序化的安排,取决于人们对教学过程中学习与实践、语言与思维、抽象与形象、逻辑与直党等关系的
认识及处理。
(三)行为技术
要保证教学策略的实施程序在执行时有效性和可靠性,就必须提出一套明确、易行的行为技术或操作要领。例如,美国现代大教育家布鲁纳规定:矫正学生的学习结果,或者对学生提供其他帮助,必须是在学生得到试验结果并拿它跟希望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刻。若过早,学生不理解。若过迟,则无法对下一步活动起到指导作用。
(四)效用评价
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效用评价。要做好对学习的效用评价,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出检查和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细则标准。这也是修订和完善教学策略的前提。这种细则标准的制定,需要教研组中的教师之间的协作和各校之间的协作才能实现。教学策略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可调谐的动态系统,其特性的形成和体现,都有赖于教学策略内部的有效性评价。它随时随刻检测、调节甚至校正着教学策略实施的结果和途径,通过评价、比较和修正,使教学策略实现其优选性。教学策略有效性评价的标准,在于它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与教学情境的协调性,与教学对象的沟通性,与教学过程的同步性及对教师施教的便利性,从而使教学策略体系内部高度协同一致,达到其整合性的要求。在教学策略内部建立一套有效性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否则,无法使教学策略达到优选性,
也就达不到顶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的三大墓本特性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
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教学策略的基本特性,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构成的基本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作为教学策略制定、实施、调整的主体,必然使教学策略染上自己的个性彩。研究教学策略必须充分考虑和调节教学共性和教师个性间的关系。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不仅反映了教学的共性,也充分兼顾到施教者的个性;不仅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教学的共性,而且要尊重教师个人的教学习惯、特长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思想观念和性格心理,从而使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达到融合一致。
(二)教学策略稳定与变通的统一
教学策略一旦制定并执行,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策略是针对具体教学目标并考虑教学对象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需不断地调节,不可能一成不变。策略就其本质而言,是在合目的必基础上不断调适及对准目标,其稳定性和变通性和谐统一于策略自身之中。稳定性
保证了教学策略的方向和目标,变通性则疏了达到目标的道路,从而使教学策略行之有效。可以说,教学策略的稳定性与变通性和谐统一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体现出教学策略的优越性。
郸(三)教学策略中观念与技巧的统一
教学策略是直接与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相关联的,任何一种教学策略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教学观念作支撑,而思想观念则要通过具体的方式、程序、手段来体现。有教学策略中,观念和技巧的关系应该说是绝对统一的,教学观念支配、决定教学技巧,教学技巧则从属于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的。可以这样认为,教学观念是教学策略的灵魂,教学技巧是教学策略的血液。
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学策略的调适和优化
优化的教学策略不是凭空臆造的。也不能预先断定其为最佳。教学策略的最优化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趋势,只能在其实施过程中渐近目标。所以说,最优教学策略具有相对性。理解最优化教学策略的涵义,需要把握以下几点:①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师所实施的最优教学策略也各不相同;教的策略要与学的策略相融合,这样才能使最优教学策略的效果充分发挥。②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不能只着眼于各种局部策略及其优化,而应该着重考虑预期的教学目标,分析各种影响教学的可能因素,出应重点控制最
优教学策略的“敏感”因子以及偏离目标的各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实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策略。③最优教学策略具有相对性,它不以统一的数量指标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标准,而因地、因校、因人而异,常以“自身的过去”作为参照系。条件不同,最优的评定标准也不同。
教学策略的变通与运用
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往往视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调整,这就是教学策略的变通性。教学策略的规定性和变通性是辩证统一的,均以实现最终教学目标为宗旨。教学策略应该是一个动态可调的结构,如果教学策略变化过大,往往顾此失彼,从而偏离目标;而它缺乏可变、可调性,便不成其为策略。
传统教育常常忽视教学策略的变通性,脱离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强调整齐划一,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学习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利于某一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对其他学生却未必适用。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个性差异和学习个别化的研究成果,使得“个别教学”几乎成了本世纪六十年代教育改革的主题,并成为七十年代“最受重视的一项教育工作”。
教学策略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认知策略、学习速度、成功期望以及学习技能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来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应在体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需要。体教学不会给同一班级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我们所追求的是在体教学中给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参与教学活动
的机会,使教学适合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构。所以布卢姆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分析学生所掌握的部分,并把它们排成最适当的学习步骤,以同学生的学习过程结构相一致。
在体教学中利用策略的变通性实现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现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研究成果,要及时调节和优化教学策略并变通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因材施教、提高效果的目的,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分组教学
分组教学是指按学生能力分班进行教学的一种集体教学组织形式。目前国外的分组教学制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外部分组,是指打乱原来的班级,实行重新组合;内部分组,则是在原来的班组内进行二次分组,实行内部的教学组合。其分组标准不再是年龄,而是学生的智力。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主张在按年龄分班的基础上,依据学生能力、性别、个性特征、专长爱好、家庭背景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混合编组。这种互助小组的主要特是: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一个互助合作小组内体现了合理差异,而全班各组间则形成了大体均衡、可资比较的小组联合体。组内异质为互相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保证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竟争创造了条件。②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各小组分
担课题,然后全班汇总,有效调节了学生参与组内互助合作和各组间相互竟争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③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合作学习有许多形成性竟赛测验,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任务,同时为小组作出应有的贡献。那些学业较差的同学将在同学帮助下并经个人努力而不再拉后腿。④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取消常模参照评价,根据学生学业成绩,把优等生、差等生分别组合在一起参加测验。⑤分配角、分享领导。不同学习任务的角可以轮流互换,这既保证了组内异质成员分享领导、共同承担责任,又能使个人的努力得以充分发挥。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组织结构和多重结构。
(三)掌握学习
掌握学习是运用评价手段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提供不同的教学途径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为在通常的教学方式中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提供补救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掌握水平。在集体教学过程中进行形成性测验。然后进行反馈矫正,能使学生在平行性的形成性测验中达到几乎与个别教学形式中“等效”的水平。另外,通常选择那些被证明有效的教科书或教学材料,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