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登峰造极的造船业和先进的航海技术,北宋最大吨位的海船是多少呢...
宋代登峰造极的造船业和先进的航海技术,北宋最大吨位的海船是多少呢?
宋朝,我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其造船规模、船只质量、造船数量都领先于其他国家。下文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下吧!
宋代的造船技术——中国造船文化
【宋代的造船技术——中国造船文化】
宋朝,我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其造船规模、船只质量、造船数量都领先于其他国家。当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日本、朝鲜、印度、东南亚,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区,蔚蓝的海面上常年行驶着庞大的中国远洋船队。一条海中丝绸之路,连通了中国和世界,把中国出产的陶瓷、丝绸和其他物资运往世界各地,也把灿烂的中华文明运往世界各地。
宋代的造船技术——中国造船文化
我们知道,世界从古代进入近现代,曾经跨过一个巨大的分水岭,那就是15—17世纪的大航海
所带来的地理大发现。而大航海不可能靠着心血来潮实现,必须依靠足够的技术准备,除了需要高超的造船技术之外,还得有精确的指南针指示方向,否则速度再快、性能再精良的舰船也会像无头苍蝇。值得骄傲的是,航海必不可缺的两大硬件,都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
翻阅中国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造船历史的国家,两千年前,为了给秦始皇寻长生不老药,徐福曾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到达日本,这次远行动机虽然荒诞,却也成就了徐福世界大航海家的身份;到了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铸就了中国航海史上的又一次辉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没有世界一流的造船技术,无论徐福,还是鉴真,都不可能组织规模如此之大、里程如此之长的航海活动。
其实,中国人的造船史,远比徐福早得多。早在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了舟船制造技术,木板船和帆均已出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造船技术进一步提高,大船、楼船、浮桥船都先后出现,许多海上航路也开通了。到了晋代,中国人发明了车轮舟,这就是今天我们把船称为“轮船”的来历。到了唐朝,中国造船技术更上一层楼,中国海船体积大、载量多、风力强,更为其他民族所不及。
到了宋朝,我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其造船规模、船只质量、造船数量都领
中国三艘航母分别叫什么先于其他国家。当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帆船舰队和商船队,频繁远航至日本、朝鲜、印度、东南亚,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区,蔚蓝的海面上常年行驶着庞大的中国远洋船队。一条海中丝绸之路,连通了中国和世界,把中国出产的陶瓷、丝绸和其他物资运往世界各地,也把灿烂的中华文明运往世界各地。宋朝国家财富的相当一部分得益于海外贸易,中国成为当时的海上贸易大国,而广州、泉州等中国港口城市,成为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心。
2007年12月22日,广东阳江海域打捞上来一艘南宋时代的木质沉船“南海一号”,它长30米、宽10多米、高3—4米,载重量八百多吨,堪称海上“巨无霸”,其中发掘出来的文物价值超过千亿元,“南海一号”中发挥出的文物及考古价值足以与秦朝兵马俑、敦煌石窟和北京故宫媲美。“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与上世纪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相比,“南海一号”意义更为伟大,它简直是一艘航空母舰!
高超的造船技术,提高了行驶速度,降低了航海风险,增加了航船载重,开辟了新的航线,使宋朝的航海业遥遥领先于世界数百年。由于宋朝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更为频繁了,寻新大陆的大航海运动由此孕育。
上世纪末,有些偏激的读书人在把中外文明进行简单类比之后,得出一个轻率的结论,说中国文明是一种封闭的内陆文明。宋代的造船历史,彻底推翻了这一论断,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既是内陆文明,也是海洋文明,海洋不仅是我们的出路,也是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以大海般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历史,挖掘自己的历史,开发自己的历史,拍摄自己的历史,并打造出一艘既属于自己、也属于世界,既属于现在、也属于未来的“文化航母”!
宋代航海雄霸世界·中外海船多是“宋朝制造”
造船术起源久远。在原始社会,人类已懂得“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千百年来,它始终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以及各个民族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当时中外商人所乘海船多为“宋朝制造”
中国造船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年前的汉代,中国古代造船就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期,而且曾远航至南洋。发展到一千年前的宋代,我国古代造船业在技术与制造量上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峰,造船工艺有了巨大进步,出现了很多造船业中心,反映了当时经济的巨大增长和科学技
术的重大突破。特别是海船的质量已达到领先于世界的高水平,为推动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南宋时的大海船可载重几万石(一石约合现在的110斤,2万石就达千吨级以上),深阔各几十丈。周去非《岭外代答》说,渡南海航行的海船,舵长数丈,一船载几百人,积一年粮食,还能在船上养猪和酿酒。这种巨型的海舶在当时世界上是罕见的。而且南宋时出现的具有优良水密舱结构的商船,即使从现代船舶的设计理论角度来评价,它的性能及工艺水平都是无可挑剔的。
正由于宋代造船业的发展和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所以中外商人所乘用的海船很多是“宋朝制造”。“中国船”运载量大、稳定性强、安全可靠、航速也很快,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都愿乘坐中国大海舶。而在唐朝时中外商人僧侣还多乘外国“蕃舶”。
海外贸易与造船业互进互荣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远远超过前代。宋在广州、杭州、明州设市舶司,合称“三司”,类似近代的海关。当时海外贸易是国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由于宋代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
剩余产品增多,进入流通领域,有一部分投入国内市场,另一部分拓展到海外市场获取利润。造船业的发达,促使远洋航行技术不断进步,正为同国外的商品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了宋代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
宋代每年打造各式船只多达数千艘
北宋建都开封,每年需要大量漕船载运东南的粮食等货物。所以宋代在很多地方设立了造船场,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温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制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场,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场。宋太宗至道末(997),各州岁造船三千三百三十七只。
官营作坊打造战船、漕船等,民营作坊打造商船、游船。两浙的明(今浙江宁波)、温、台(今浙江临海)、婺(今浙江金华)等州,江西的虔(今江西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荆湖的潭(今湖南长沙)、鼎(今湖南常德)等州,陕西的凤翔府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等地,都已成为造船业的中心。福建沿海四个州军都生产海船,海船质量居全国首位。长江两岸交通要冲还设有专门修船的场所。
官营船场的产品有纲船(漕运船)、座船(官员客船)、战船、马船(运兵船)等类,供官府自用。北宋以纲船为主,到了南宋,运河漕运额锐减,纲船产量随之下降,同时因江防海防的任务突出,战船的产量与质量都有提高。宋朝官营船场分布很广,北宋真宗末年纲船年产量为2916艘,其中江西路虔州(后改名赣州)、吉州计1130艘,比例最大。
宋代对各地造船数量也有规定。如宋哲宗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就曾规定温州、明州等地每年定额建造船舶600艘。因此各地造船数量很多。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福建安抚使张浚曾上书宋高宗说已在福州造了千艘大海舶,准备航海至山东以从侧翼攻击金兵。
宋代先进造船技术独步世界
为了修理船只,宋代在金明池(开封西郊)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并创造运用了滑道下水的方法。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比以前具有更多特: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期。宋代舟船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时,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大船上
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设备。这些极适合于远洋航行。
宋代造船业从设计到施工,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有了一套科学化的工作程序。能把载重多少作为设计指标,没有相当纯熟的工艺水平,显然是办不到的。当时设计船舶主要以载重多少石为准,再依据行江航海等实际需要,计算长度、宽度等等数据,画成“船样”(图纸)。并且估算用料若干,人工若干,共计造价若干,以便官府支拨钱粮。如船舶造得好,宋廷往往向别处船场颁发“船样”,命令仿造。载重量大的用料多而大,载重量小的用料少而小,久而久之,“大料”和“小料”就成了载重量大小的代名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