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基本原理概论期末知识点梳理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马克思主义创立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是什么?社会:产生与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第一,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第二,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的内在矛盾。阶级: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补充:1844年2月《德法年鉴》表明完成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反杜林论》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4、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1)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2)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3)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扩展: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有正确的态度和科学方法: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3、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章: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扩展: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7、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论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
性的统一。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实践意义: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有助于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9、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扩展: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0、联系实际思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两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两者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方法论: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同一中把握对立。
11、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1)普遍性
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3)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方法论:遵循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历史的统一。(扩展: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2、试论质变、量变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原理。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4)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构成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13、试论辩证否定观。(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扩展:辩证发展过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
14、依据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的关系,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学习和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增强思维能力,特别是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章:15、如何理解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主要类型: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新的实践形式:虚拟实践)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