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具有一系列体现自身本质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表现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表现为其所具有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严整的科学体系,表现为其历史传承、主题、主线和体系结构综合揭示出的理论体系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高度融合、理论和实践不断与时俱进、内容及体系严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开放性及发展性的理论体系。这一系列基本特征也呈现出整体性特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征;本质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文献标识码:A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特征是其外在表现;本质只能有一个,特征则可以有多个来体现本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多维度的和相互联系的,并共同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
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对我们准确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厘清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认识有很大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理论体系。我们可以从其“理论特征”、“社会理想”以及“政治立场”几个方面,审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密切关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1.不断得以检验与印证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坚实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扬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实社会实践的深刻把握,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地统一起来,构建出了科学的理论体系。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研究并探索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发展的客观规律。尤其是唯物
史观深刻阐释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出社会主体(人)的本质、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所有这些均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是严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随着历史和实践的推移,尤其是时代特征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一些理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究竟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什么是最根本的东西、什么是一脉相承中的“脉”?我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不仅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而且贯穿并体现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中,给我们提供了全方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科学、有效和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因而也是“最彻底、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譬如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厘清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出其社会本质、论证了其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内在矛盾的实质,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继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再次,创造性地将实践的观点和方法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之中。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经典著作中深刻地阐述了实践学说,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又指导实践,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了突出的实践特质和优秀的理论品质。最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贯穿到整个体系当中。马克思主义在创立之初就关注人的问题,并且从关注抽象的人转向到关注现实的人,即为了引导无产阶级的发展,为了改变无产阶级的生存与发展的命运。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不是抽象的理论说教,不是对未来社会的空想,是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的,是真正的具有科学性、革命性的,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铲除非人性的社会根源,从而解放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
与时俱进的“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思想贯穿、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伟大实践又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并解答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问题。这也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发展着的科学体系。
2.着眼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全人类解放。阶级性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阶级和政治彩极为醒目。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表现在它是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马克思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是用科学理论武装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性力量,是最具有革命性和最有前途的阶级。因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
器”。〔1〕(P15)马克思主义一贯突出自身的阶级性,始终强调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服务,指出无产阶级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它的历史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是站在广大人民众的立场上,不图私利,最终目的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政党,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由此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3.为实现共产主义而终身奋斗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这一理想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的科学”,其最主要的社会整体价值在于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体现在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事业当中。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确立,为无产阶级及其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社会,逐步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及其实现,不是空想和乌托邦,而是一项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和社会革命伟大实践基础之上的、充满艰辛的伟大事业。对此,马克思
指出,共产主义的实现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阶段还要有代表那个阶级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即使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新社会仍然会存有旧社会时期的生产方式。这也就决定了共产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其艰巨性体现出整体性特点。谈到艰巨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体系和历史发展过程以及今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科学体系,其科学性与整体性表明了实现其共产主义理想的可能性,因有强大的理论体系支撑,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4.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实践充分体现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应用功能,并且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有机结合。
实践的标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的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扬弃并超越形而上学提供了自然前提。其次,创新实践的标准,即人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是把握生活世界的尺度。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性;改变世界的实践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的革命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不光解释世界更强调要改变世界,它始终关注的是改变世界的实践活动及其内在规律,并把实践的观点作为新唯物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而在它的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它坚持用唯物辩证法观察事物,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在理论层面上的革命:批判继承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并且马克思本人亲自参与工人阶级的罢工活动,与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同革命。马克思主义公开声明其整个理论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而服务的,其性质与本质都是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适应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为各国共产党人与工人阶级所接受,成为指导思想,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并不断发展,这是人们认识与辨析理论真伪的坐标,也是从整体上研究和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依据。
二、马克思主义:优秀理论品质的有机集合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所具备的突出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能够承受住时代变化的考验,并能在现实社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学说。
1.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全部凝结在他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观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2〕(P1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2〕(P18)由此为共产主义实践运动确立了科学的理论支点,科学地划清了新旧唯物主义的界限,建立起了意义深远的实践标准。充分体现了实践的本质与特性,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实践特性的理论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还表现在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与时俱进的创新当中。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体现在拒斥教条主义。列宁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3〕(P274~275)则辩证地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4〕(P111~112)“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
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5〕(P534)也强调,马列主义普遍真理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其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下进行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动地解决现实问题的结果。最后,实践性也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实践观点表明,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必须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世界全局的战略眼光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现实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全面的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具有开放性的理论体系,或曰科学的开放体系。此开放体系,呈现出整体开放趋势。首先,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始之初就表现出来。马克思是在广为借鉴和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创立和构建起来的,是对当时西方思想和理论的扬弃。其次,马克思主义开放性体现在其理论体系
是开放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还体现在现实的改革实践中。在中国改革是伴随开放展开的,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同志始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改革开放有效地解决建设和发展中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把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3.马克思主义整体的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动态过程的有机整体,其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决定了它在实践中自我更新和不断发展的重要特性。自马克思主义形成后的近两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与后继者都是在时代变化中不断吸取人类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文明成果,善于自我完善和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探寻及开辟认识和实践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也包括后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发展,即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一种整体性趋势的发展,体现为极具时代和实践的要求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呈现出本土化、民族化的趋势,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根据自己的情况,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以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也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始终保持时代性和先进性。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构建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成为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整体性是其一个最基本的特征。何谓整体性?事物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事物内部的诸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统一整体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层次性、变动性和环境制约性。作为整体的事物是运动的,在其发展变化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直到它被新的统一体替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依靠这些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基本特征而体现的,这些特征又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客观的。因此,“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错误和防止僵化。”〔6〕(P83~84)我们在认识马克思主义时,应全面地、整体地认识马克思主义。从整体性角度解读马克思主义,是当今深入研究和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视角。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传承与形成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具有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相当发展的时代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实践的要求在对人类文明成果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活动都是为了人类解放这一目标进行的,其根本宗旨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这一目标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就具有整体性。实现这一目标在实践上是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总体性实践活动,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可能分门别类彼此孤立的进行。马克思主义从创立到发展过程和结果,体现出了其是一个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有机整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