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标准化试题
(总分:9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0,分数:10.00)
1.假定甲出生于1992年10月15日(仅限本题),因其父母忙于做生意.对其疏于管教,致使其从小就养成了偷盗恶习。在2003年11月25日,甲曾钻进一问商店盗窃财物价值人民币两千余元;2007年8月10日,又曾在另一家商店盗窃价值人民币一千余元的财物;2008年10月15日晚,甲和几个同学一起过生日时,又乘旁边桌子一男子喝醉之机,将男子放在桌上的皮包拿走,窃得手机一部,价值两千余元,现金一千余元。对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盗窃罪,对他的这三次偷盗行为都追究刑事责任
B.构成盗窃罪,只追究其第二次、第三次的偷盗行为的刑事责任
C.构成盗窃罪,只追究其第三次偷盗行为的刑事责任
D.不构成犯罪
A.构成盗窃罪,对他的这三次偷盗行为都追究刑事责任
B.构成盗窃罪,只追究其第二次、第三次的偷盗行为的刑事责任
C.构成盗窃罪,只追究其第三次偷盗行为的刑事责任
D.不构成犯罪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甲在实施这三次偷盗行为的时候都未满16周岁,所以其行为不构成犯罪。
2.假定甲和丁因为工作上的原因素来积怨很深,便产生了除掉丁的念头,虽然知道戊正跟丁一块跑车,仍将丁的车的刹车装置弄坏,导致丁在开车时因刹不住车而掉下山崖,车毁人亡,戊也因此丧命,则甲对丁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对戊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
C.直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过失
A.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
C.直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过失
D.直接故意 过于自信的过失
(分数:1.00)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甲对丁是积极追求丁的死亡,因此是直接故意;对戊的死亡采取的是一种放任的态度,既不积极追求,也不设法避免,所以属间接故意。
3.假定甲准备对富人丙家实施盗窃,多次到丙家门外进行观察,打探丙家人的行踪、活动规律,有一次甲正在观望时因形迹可疑被丙发现而被告发,则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分数:1.00)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因甲尚未着手实行犯罪,所以应属于犯罪预备。
4.假定甲有外遇,为达到和第三者结婚的目的.准备杀妻,已将毒药放人妻子的碗中,妻子发觉饭有异昧而将饭倒掉,幸免于难,则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分数:1.00)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因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属于犯罪未遂。
5.某县物价局经时任局长的李某决定,在核定开设电脑课程的琅南一中等中小学校微机收费标准并核发收费许可证时,利用这些学校想定高一些微机费收费标准以尽快收回投资的想法,
趁机以赞助费、年审费等名义向这些学校先后索要人民币共26万余元。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但尚未展开调查措施时,局长李某主动向公安机关坦白交代了索取钱物的事实。对于物价局和李某应该如何处理?
A.仅对李某适用自首的规定
B.仅对物价局适用自首的规定
C.对李某和物价局都适用自首的规定
D.对李某和物价局都不适用自首的规定
(分数:1.00)
A.仅对李某适用自首的规定
B.仅对物价局适用自首的规定
C.对李某和物价局都适用自首的规定
D.对李某和物价局都不适用自首的规定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单位犯罪案件中,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单位自首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未自动投案,但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可以视为自首;拒不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或者逃避法律追究的,不应当认定为自首。单位没有自首,直接责任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对该直接责任人员应当认定为自首。
6.假没甲将“小”乙某从歌厅诱出后,劫持并逼迫乙某带领甲到乙某居住处,洗劫财物。另将乙某扣押至第二日银行开门营业时,挟持乙某到银行取出存款方才罢休。则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A.抢劫罪
B.罪
C.抢劫罪和罪数罪并罚
D.抢劫罪和罪择一重罪处罚
A.抢劫罪
B.罪
C.抢劫罪和罪数罪并罚
D.抢劫罪和罪择一重罪处罚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甲对乙某虽然使用了“劫持”的行为,但仍然是当场强取在被害人控制、支配下的财物,故仍属于抢劫罪。
7.假设甲等5人以抓嫖娟为名强行从一私人小旅馆抓了4名旅客,然后将4人押到一废弃的小庙内。随后甲等5人对4人进行殴打,逼迫他们承认自己是嫖客。4人无奈只好承认自己是嫖客,接着甲某等人即要求4人与家属联系交纳赎金,才能将他们放走。旅客乙与家人联系,由家人帮忙凑好5000元赎金,马上送来。当甲某等人收取乙的朋友送来的赎金,欲将乙放走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甲某等人:
A.构成罪
B.构成抢劫罪
C.构成罪
D.构成罪和寻衅滋事罪
(分数:1.00)
B.构成抢劫罪
C.构成罪
D.构成罪和寻衅滋事罪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控制被害人的人身,向第三人财物,甲某等人的行为符合罪的构成要件,构成罪。
8.乙在机场排队办登机牌,将行李车放在一边。乙排到柜台时距自己的行李车约有20米远。甲被乙的行李车绊了一下险些摔倒,便高声问这车行李是谁的。见无人应答,以为是他人遗忘,就将车推走,将乙的行李据为己有。则甲的行为构成下列何种犯罪?
A.盗窃罪
B.罪
C.侵占罪
D.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分数:1.00)
A.盗窃罪
B.罪
C.侵占罪
D.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该行李车不应认为是乙遗忘或失控之物,故应构成盗窃。
9.国家工作人员甲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某单位经理请求甲为其单位提供该专业领域的咨询服务,并给予甲一张价值2万元的购物卡,作为报酬。甲利用业务时间,在本职工作之外为该单位提供了咨询服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B.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既遂)
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未遂)
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预备)
(分数:1.00)
A.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B.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既遂)
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未遂)
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预备)
(分数:1.00)
A. √
B.
C.
D.
解析:[解析] 国家工作人员在本职工作以外,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业务时间为他人提供劳动,获得报酬的,不能成立受贿罪。
10.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某单位谋取利益。随后,该单位的经理送给甲一张价值2万元的购物卡,被甲拒绝了。事后该经理将此购物卡送给了甲的妻子,甲后来知道妻子收受了购物卡,未作表示。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B.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既遂)
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未遂)
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预备)
(分数:1.00)
A.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
B.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既遂)
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未遂)
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预备)
(分数:1.00)
A.
B. √
C.
D.
解析:[解析] 甲知道其配偶收受他人财物而不作相反表示,而且实际为他人谋取了利益,则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受贿的放任故意或概括故意,其行为应当构成受贿罪的既遂。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
11.下列关于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犯罪未遂(分数:2.00)
犯罪未遂(分数:2.00)
A.先有动机,后有目的 √
B.动机回答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因何在,目的回答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发生
的结果是什么 √
C.动机不以危害结果为内容,目的一般以危害结果为内容 √
D.同一性质的犯罪,目的可能多种多样,但动机只有一个;不同性质的犯罪,动机可能不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
解析:[解析] 同一性质的犯罪,动机可以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不同性质的犯罪,目的不相同,但动机可以相同,因此选项D错误。
12.假定甲想杀死仇人乙,在乘乙不备向乙头上猛击一棍后,见乙一动不动躺在地上,以为乙已经死亡,便挖了一个坑将乙埋了,结果乙因为窒息死亡,则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2.00)
(分数:2.00)
A.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
B.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
C.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乙的死亡是意外事件
解析:[解析] 本案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因果关系的错误。
13.假定甲有一次和邻居胡某发生争吵,争吵中胡某忽然照甲胸前打了一拳,当其准备再次出手时,甲慌乱中掏出身上的水果刀向胡某胸前扎去,正好扎中胡某心脏,造成胡某死亡,则对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
(分数:2.00)
A.甲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B.甲的行为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
D.对甲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解析:[解析] 防卫过当在主观上一般是过失,但也不排除间接故意的可能,结合本案,甲的行为应属过失,所以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对于防卫过当,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4.下列选项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
(分数:2.00)
A.小徐偷拿了爷爷的手表,在二手市场以1500元的价格售出,事发时,该钱款已经被小徐挥霍一空,对小徐可以不按犯罪处理 √
B.中学生小刘(15周岁)在学校附近,拦截放学回家的低年级同学,使用军用皮带鞭打,强迫低年级学生交出少量财物。对于小刘的行为,不认为是犯罪 √
C.中学生小明(男,14周岁)在与小花(女,13周岁)谈恋爱的过程中发生了性关系,小花的家人得知此事遂到公安局报案,要求司法机关追究小明幼女的刑事责任。对于小明,不认
为是犯罪 √
D.某公司职员甲某因为对领导不满,于是某天给“110”打电话,谎称其已经在该公司所在大楼多处安装了,并且详细描述了安放所在位置和的爆炸威力。其后警方紧急出动全部警力,疏散大楼人,对全楼进行排查。对于甲某的行为,因为没有造成实际的危险,所以可以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解析:[解析] 注意D项,该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并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即成立犯罪并既遂。故甲某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15.甲、乙两人预谋杀害丙。甲、乙将毒药投入丙的酒中。丙将酒喝了后,安然无恙。后得知毒药存放时间太长,已经失效。甲、乙二人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的:
(分数:2.00)
(分数:2.00)
A.手段不能犯的未遂 √
B.能犯的未遂
C.对象不能犯的未遂
D.犯罪未遂 √
解析:[解析] 由于毒药本身失效,甲、乙二人的行为是不能犯未遂,而不是能犯未遂;又由于甲、乙二人对犯罪对象没有产生错误认识,所以是手段不能犯而不是对象不能犯。所以选项AD是正确的,选项BC是不正确的。
16.甲、乙、丙共谋犯罪。某日,三人拦截了丁,对丁使用暴力(致丁轻微伤),然后强行抢走丁的钱包,钱包内装有金额为5万元的存单。三人立即去银行取款,但三人取款途中,丁通过电话向银行挂失,三人未能取得任何款项,却被公安机关抓获。对甲、乙、丙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分数:2.00)
(分数:2.0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