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除夕过节时间
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主要习俗:放鞭炮、贴对联、拜年。有关春节的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明·文征明《拜年》)
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
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习俗: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等。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元夕》)
龙头节
二月二称为龙头节,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花朝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是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庆祝,以示敬龙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龙头节时间:农历二月初二龙头节习俗:吃饺子、剃龙头等。有关龙头节诗句:二月二日江
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唐·李商隐《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唐·白居易《二月二日》)
上巳节
农历三月三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也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型,在古代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上巳节时间:农历三月初三
上巳节习俗: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等。
有关上巳节诗句:寒食节是几月几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唐·杜甫《丽人行》)寒沙日午雾犹含,萧瑟风光三月三。(明·王微《忆江南》)
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春秋初期的晋国,内乱不已,晋国公子重耳为避祸,出国逃亡19年,尝尽了人世间的艰辛。在这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介子推一直追随重耳,不离左右。有一次,他们断炊绝粮,陷入困境,介子推割下了自己腿上的肉,供重耳食用充饥。后来重耳回国,做了晋国国君,史称晋文公。接着,晋文公对一直跟随自己逃亡的臣僚论功行赏,唯独把介子推给忘了。介子推也不向晋文公邀功请赏,而且更不耻与那些挟功求禄的势利之人同朝为臣,就带着母亲隐居到今山西介休县内的绵山。晋文公知道后,追忆起介子推的忠诚,十分后悔,就亲自去请介子推下山。介子推却躲起来,坚决不肯与晋文公见面。为了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就下令火焚绵山。不料介子推守志不移,宁愿被火烧死,也不肯出山,结果他与母亲双双抱树而死。文公见烧死了救命爱臣,疼痛不已,就把介之推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寒食节从春秋起,距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比端午节的发生还要早358年。虽经东汉
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蔓延全国。
寒食节时间:清明节前一日
寒食节习俗:禁烟冷食、拜扫祭祖、吃凉粉等。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