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常识之:各个朝代朝廷里最大的官职都叫什么名字
古代常识之:各个朝代朝廷⾥最⼤的官职都叫什么名字1,战国时代
国君之下分设相将,⼀⽂⼀武。楚国不同,最⾼的官叫令尹,次之的是上柱国。
2,秦代
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夫。
丞相掌国政
太尉掌军事
御史⼤夫是皇帝的秘书长兼监察
古代官职3,汉朝
汉初的官制和秦代⼀样
汉武帝后改了,丞相职位还在,但权⼒被分了⼀⼤部分出去,丞相留了些执⾏公事的权⼒。例
如霍光以⼤司马⼤将军,佐理国政。
西汉末
丞相改为⼤司徒。
太尉改为⼤司马。
御史⼤夫改为⼤司空。但是⼤司空已没有御史⼤夫的权⼒。
三者都叫宰相。
东汉光武帝时期,虽置三公,但事归台阁。这时⼤事台阁说了算。台阁实际上是⼀个政府机构
也叫尚书台
从此开始尚书台出现在历史舞台中。
尚书台后世逐渐被称为尚书省。
其长官是尚书令,副长官是尚书仆射(yi)
魏⽂帝时鉴于东汉尚书台的权⼒太⼤,所以设了⼀个中书省把尚书台的权⼒给分了,长官是中
书令。尚书台结果也和当年的丞相⼀样留了些执⾏公事的权⼒。
这时中书省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逐渐的中书省的权⼒⼜慢慢的变⼤了。
南北朝时,皇帝⼜设置了⼀个门下省,长官是侍中,来限制中书省。长官侍中感觉有点侍候中
书省的意思。
这时中书省也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
⾄此中央权⼒机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在历史上全部凑齐。
中书取旨,门下审核,尚书执⾏。
后边隋唐有⼏个皇帝因个别原因,曾把三省的名字改动过,但是性质,权⼒⼀直延续。
宋代的中央是由中书和枢密院⼀⽂⼀武掌管的。枢密院类似于秦代的太尉府。掌管是枢密使。
明代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把中书省代替了,翰林院的官员加殿阁⼤学⼠按皇帝
的意思写圣旨。
⼤学⼠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因为在皇帝的⾝边,逐渐的开始参与⼤政。再后来就成了实际上的
宰相了。
清朝是沿⽤明朝的官制的
但是雍正时建⽴了军机处,总揽了朝廷⼤权。所以⼤学⼠从此有没有权⼒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