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八大建筑央企(上)
探析八大建筑央企(上)
在国资委管理的117家中央企业中,核定主业中包含“建筑工程”的有9家,即: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设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中国有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由于中国有矿业集团的建筑业务规模较小、比重较低,本文选取其他8家央企作为研究对象(除特别注明外,主要数据为各家上市公司数据)。
企业基本情况及分析
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的历史沿革、主营业务、组织架构、主要负责人,这些是决定和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历史沿革看。建筑央企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从1953年起国家各部委陆续组建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另一个是军队系统,包括1982年转业的基建工程兵,以及1998年后与部队脱钩的建筑企业。中建源于建设部系统;铁工源于铁道部系统;铁建主要源于铁道工程兵;中交的前身中国港湾、中国路桥均源于交通部系统;中冶的前身是中建公司冶金分公司,后划归冶
金工业部系统;电建、能建源于水利部、电力部系统;中化工源于重工业部系统。虽然同属建筑业,但是由于“出身”的不同,8家央企在传统业务、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差别,甚至连一些叫法都不尽相同。例如:中建将设计业务称为“勘察设计”,铁工、铁建称为“勘察设计咨询”,中交称为“基建设计”,电建称为“电力规划设计”,能建称为“规划勘察设计”,中化工称为“勘察设计服务”,由此可以知道各家设计板块在业务构成上的区别。再比如,同样是企业的部门中层,在中建叫“经理”,在铁工、铁建叫“部长”,在电建、能建叫“主任”……从称谓中就能够感受到:中建注重市场,铁工、铁建与军队系统,电建、能建与行政系统存在着某种历史渊源。
从主营业务看。由于不同企业对业务板块的划分并不相同,为便于比较,本文将所有业务归纳为5类,即:基建设计(包括勘察/规划/设计/咨询服务等)、基建建设、工业制造、地产开发、其他业务(细分为资源开发、物流/贸易、其余业务三个小类)。
基建设计。各家央企的设计业务“在传统领域都处于龙头或领先地位,例如:中建在房建领域,铁工、铁建在铁路领域,中交在港口、公路领域,中冶在冶金领域,电建、能建在水利、电力领域,中化工在化工领域,但很少涉足其他细分领域。除中冶、中化工以外的6家
央企,设计业务都作为独立的业务板块存在;中冶、中化工的设计、施工业务结合较为紧密,形成了一批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公司,例如:中冶的恩菲工程、中冶赛迪,中化工的天辰公司、赛鼎公司等。电建所属的水电顾问集团、水电规划总院,能建所属的电力顾问集团、电力规划总院,都以勘察、设计为主业,具有较强的实力,但尚未装入上市公司。
基建建设。各家央企在巩固传统领域的同时,均已进入其他细分领域,并且大多将传统领域作为一块,将非传统领域作为另一块。中建分为房建与基础设施业务;铁工、铁建分为路内与路外业务;中冶集团分为冶金工程与非钢工程;电建(水电股份)、能建(葛洲坝)分为水利水电与非水电业务;中化工分为化工与非化工业务;中交的传统领域包括港口建设、路桥建设和疏浚业务,非传统领域包括铁路工程和其他工程领域。
工业制造。除中建、中化工以外的6家央企,工业制造都作为独立的业务板块存在,是各家在传统领域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的高附加值业务,包括:铁工的道岔、桥梁钢结构、盾构制造,铁建的大型养路机械制造,中交的港口机械、海工装备制造,中冶的冶金设备制造,电建的水工设备制造,能建的水泥、生产。中建的钢结构制造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业务,已经成立了专业化的公司。
地产开发。除中交、中化工以外的6家央企,地产开发都作为独立的业务板块存在,拥有自己的地产品牌,包括:中建的“中海地产”  “中建地产”,中冶的“中冶地产”,铁工的“中铁置业”,铁建的“中铁地产”,电建的“中国水电地产”,能建的“葛洲坝地产”。中交于2010年并入了中国房地产集团,2011年3月成立了“中交地产”,尚未纳入上市公司范围。
中国最高建筑
其他业务。在8家央企中,铁建从事有物流与物资贸易业务,铁工有物资贸易、矿产资源开发、金融等业务,中冶有矿产资源开发、纸业(未上市),电建有电源投资(包括水电/火电/风电/光伏),能建有水电开发业务,中化工在印尼投资运营有巨港电站。此外,多数央企都拥有高速公路运营业务。
从组织架构看。分为两类:一类是“集团——二级企业——三级企业”的三级法人模式,例如:中建、铁工、铁建、中交,其二级企业拥有为数众多的具有独立资质的三级法人企业。另一类是“集团——二级企业”的两级法人模式,例如:中冶、电建、能建、中化工,其二级企业一般只拥有不具有独立资质的非法人机构。各家集团采取何种组织架构,大多是在2003年前后成型的,这与当时各个建筑细分市场的竞争状况,以及从2003年之后,特别是2007年以来,资质管理越发严格,新设立的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获得高等级资质,采取两级法人模式的集团很难再将组织架构调整为三级法人模式。
从适应市场竞争的角度看,三级法人模式明显优于两级法人模式更有利于扩大市场对接面。这些央企大多都拥有一批具有很强实力的三级企业,例如:中建的一局发展公司,二局二、三、保华公司,三局一、二、三公司,五局三公司,七局三公司等;铁工的一局新运公司,四局二、五公司,隧道局的隧道股份,大桥局的五公司等;铁建的十一局三公司,十二局一、二、三、四公司,十四局三公司,二十局六公司等;中交的一航局一、五公司,二航局三公司,四航局一公司,一公局三公司,二公局三公司等,不少企业的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利润过亿元,比一些央企的二级企业实力还强。但是从集约管理的角度看,三级法人模式将导致资源分散、管理链条拉长、利益主体多元化,以及二级企业的弱化和虚化。因此,基于市场和企业内外部两方面的客观需求,三级法人模式逐渐调整为两级法人模式将是必然趋势,只不过这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从主要负责人看。一家企业的发展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配置结构、班子团结、个人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