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复习
第二章
第一节农民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政权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选择题)P41
洪秀全写作了具有朴素平等观念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选择题)P44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3月,洪秀全在东乡宣布称天王。(选择题)P44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选择题)P44
到1856年上半年,除北伐失利外,太平天国在湖北、江西、安徽和天京附近战场都取得了胜利,控制了大片地区,达到了军事上的全胜时期。(选择题)P44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选择题)P44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P44
★《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方案及其意义是什么?(2010、4简答)
1)、《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2)、《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一两,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每“两”生产的农副业产品,“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支出也有国库统一分配,“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免疫,皆颁国库以养”。
3)、天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提出“均贫富,等贵贱”和“迎闯王,不纳粮”等相比,《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内涵更为深刻。
不过,这个纲领,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建立在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上、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理想社和,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它表明,即使是像太平天国这样的农民起义,尽管给腐朽的封建制度以严重的冲击,却难以建立起足以替代腐朽制度的新的社会制度。
★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选择题)P45
★2、《资政新篇》的内容和评价?(2011、4简答)P45 只做一般了解
内容:(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
(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3)在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新闻馆;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
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评价: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例题: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彩改革方案的是()(选择题)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二)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
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冀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选择题)P45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天京曾经势如破竹,天京事变则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它大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的危机。为了挽救危局,洪秀全提拔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一批年轻的将领,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选择题)P45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3、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P45 (2009、4论述)(2010、1论述)
(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坚持了14年之久,革命的势力先后扩展到18个省,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以往历次农民起义都比不上的。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了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领袖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贸易。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世界意义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原因(2012、7简答)和教训?P46
(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带有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既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腐化现象的滋生。
(2)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在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来发动、组织众的,但是,拜上帝教教义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斗争,而且也无法维持内部长久的团结,给农民战争带来危害。正是由于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也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太平天国领导人笼统地把信奉上帝的西方人都视为“洋兄弟”,说明他们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洋务派的形成
洋务派及其代表。(选择题)P46
19世界60年代,为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刘坤一等,主张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标,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恭清王奕䜣是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运动的首领,他提出:“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要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选择题)P46
★冯桂芳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他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数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这个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况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选择题)P46
例题: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单选题)
A.冯桂芳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任命恭亲王奕䜣、大学士桂良、户部侍郎文祥为总理衙门大臣。(选择题)P47
洋务派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举办洋务,是从近代军用工业着手的。(选择题)P47
5、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主要有哪些方面?洋务新政的主要内容。P47(2011、7浙江简答)
中国最高建筑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是军用工业。30余年中先后办过规模不同的兵工厂有24个。其中重要的有沪(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筹备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宁(李鸿章在南京设立的金陵机械局)、闽(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马尾船政局)、津(崇厚创办的天津机械局)四局和张之洞在汉阳办的湖北炮厂。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可称之为近代军事工业的兵工厂。
二是建立新式海陆军。
到19世纪90年代,分别建成福建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其中,北洋水师是清政府海军的主力,一直由李鸿章管辖。
三是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主要有三种:
一是翻译学堂,主要培养翻译人才,比如,1862年奕䜣奏请创办北京同文馆,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光方言馆。
二是工艺学堂,主要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
三是军事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等。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遣4批120名幼童赴美学习,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16岁,平均年龄12岁。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6、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P48(2009、7简答)(2011、10简答)(2013、1简答)(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派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以“求强”、“求富”为目标,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企业,使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明显增长。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新式学堂打破了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度的一统天下,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
人才,比如,詹天佑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严复成为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民的眼界。洋务派翻译了一批西学的书籍,介绍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给当时的中国带来新知识、新学问,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冲击,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传统的“重农抑商”、“重义轻利”、商为“四民”
之末的观念受到很大冲击,商人,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在对世界和中国自身的认识
方面,传统的“夷夏”观念也有改变,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再被视为“奇技淫巧”,“西学”成为
中国求强求富的学问。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7、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2012、7简答)和教训?P48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学习西方发展一些近代企业,目的是要维持行将毁灭的清朝封建统治。然而新的生产力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是不能相容的,洋务派只注重西法练兵和办企业,而不去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只是在封建制度的母体上,嫁接西方近代生产技术的枝牙,其结果只是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2)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日益发展的情况下,洋务派官
员越是积极引进西方的“川坚利炮”,也就越加深了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西方列强表面上积极扶持洋务派,实际上是要以此为手段,巩固并扩大其在华特权,达到控制盒操纵清廷的目的。洋务派仰仗西方列强来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无异与虎谋皮。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洋务派所办的新式企业在管理方面仍采取封建衙门式的管理方法,使洋务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武器不少质量低劣。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的管理,也是清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人没有发言权。企业内部官僚化、贪污中保、挥霍浪费等现象十分严重。
★中日甲午战争中,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亡国灭种的威胁迫使中国人去寻救亡之道,探求新的救国方案。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救亡运动。(选择题)P48
中西交流的三个层面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近代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家者,其代表人物有冯桂芳、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陈、陈炽、何启、胡礼等人。(选择题)P49
★★8、以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通过哪些行动宣传变法维新主张。(选择题)P49
(1)向皇帝上书。康有为曾多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康有为则成为举国注目的倡导维新运动的旗手。
(2)著书立说。康有为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人类公理》等著作;梁启超写了《变法通义,谭嗣同写了《仁学》,严复在翻译了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汉译名为《天演论》。
(3)介绍外国的变法。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进呈了《日本辩政考》等书,希望中国以日本的明治维新为榜样,走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道路。
(4)办学会、办报纸、设学堂。影响较大的学会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重要的学堂有康有为主持的广州万木草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的长沙实务学堂等。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二)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
★1898年3月,洋务派官僚、湖南总督张之洞写了《劝学篇》,书中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强调封建制度的纲常名教是不能改变的。这本书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选择题)P49
例题: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单选题)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9、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内容和实质?P49 (2010、7简答)
内容:维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论战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1)要不要变法。守旧势力坚持“祖宗之法不能变”,否则就是“违背天理”。维系派指出,事物的进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法则,世间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变,无事不变”,“祖宗之法“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中国面临被瓜分的严重危机,”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乃亡“。只有维新变法,才能挽救危亡。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守旧派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害。维新派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批判,认为只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是当时中国理想的政治方案。(政治方面)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守旧势力认为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不可改变的。维新派痛斥科举制度是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要求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文化教育方面)
实质: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论战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比较集中反映了近代中国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学和西学、新学和旧学之争,进一步开阔了知识份子的眼界,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里,光绪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史称“百日维新”。(选择题)P50
10、百日维新的内容和作用。P50 只作一般了解
(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詹事府、通政司、鸿胪寺等闲散重叠机构,撤销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督抚同城”的巡抚;澄清吏治,提倡廉政;准许创办报纸和上书言事。
(2)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与铁路矿务总局,保护、奖励农工商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农会,注重发展农业,提倡西法垦殖;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决算等。
(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筹设武备学堂等。
(4)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提倡西学,设译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