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钧瓷中国五大名瓷之首
作者:贺树龙
来源:《商业文化》2016年第11期
        钧瓷之源
        钧瓷是以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湖光山、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彩和奇妙韵味,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近年来,钧瓷珍品除用于国家领导人的馈赠礼品及世界级、国家级大型会议赠品和收藏外,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远销
日、美、英、法、意等国,年创汇200多万美元。2003年,禹州市神垕镇等地被国家批准为钧瓷原产地,受到保护。钧窑瓷器胎质细腻,坚实致密,扣之有声,清脆动听,圆润悦耳,犹如金属,釉莹润,五彩缤纷,古朴典雅,艳丽绝伦,尤以多种窑变为其他窑口产品所不及,釉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红,彩纷呈,争奇斗艳。古人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和“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空中星满天;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的多样和窑变的微妙之美。
        钧窑器物:多为鼎、沪、洗、盆、盘、碗、瓶、人物、尊等。产品贵在窑变画,画为天然非人力所绘,有“钧瓷无双”之说,元代起南方即有仿钧器皿,明、清仿钧釉有宜兴窑(宜钧)、石湾窑(广钧)、景德镇窑(炉钧)。宜钧为陶胎,胎有紫与白两种。广钧亦为陶胎,胎暗灰,厚釉垂流,釉下有一层铁锈底釉,故釉面颜较深且有兔毛纹状。炉钧是景德镇在清雍正年间仿钧窑烧的一种低温釉,先以高温烧成瓷胎,挂釉后在低温炉中第二次烧成,故称炉钧;胎洁白,釉较薄,光泽性强,缺乏宋钧高温那种厚重奔放感。
        钧瓷最突出的成就,在于铜红釉的稳定烧成,它改变了以往单一釉瓷的局面,在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与汝、官、哥、定诸窑齐名。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四十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
        时至今日,在钧瓷的故乡河南禹州钧瓷生产再创历史辉煌,呈现“窑烟遍地起,到处放光辉”的繁荣景象。
        钧瓷历史:禹州市神后镇,世称钧瓷之都。钧瓷是中国著名的工艺瑰宝,已有一千多年
的生产历史。禹州现存最早的《钧州志》中说:“瓷窑在州西大刘山下”。在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村和苌庄乡等地,先后出土黑、褐釉高温窑变花瓷,被陶瓷学家称为“唐钧”,它是宋代钧瓷的先声。
        宋“靖康之变”(公元1126年)后:宋室南迁,官钧窑停烧,钧瓷一时受挫。到金、元时代,钧瓷有了新的发展,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钧窑播火全国。
        元末明初:因战乱和灾荒,钧窑生产渐衰。明、清时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诸名窑衰退,钧窑也基本停烧。
        清朝晚期:钧瓷复苏。到光绪30年(公元1904年),神垕镇烧制钧瓷者已有十余家。民国年间,因战乱、灾荒频繁,钧瓷生产举步维艰。至民国31年(1942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乱,艺人外流,钧瓷生产趋于停产状态。
        1949年以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被做为国礼,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景德镇四大名瓷
        钧瓷起源: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 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 之传说。据实践,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
        钧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定诸窑并驾齐驱。钧瓷造型端庄,窑变美妙,彩艳丽,五彩缤纷,又为诸窑之冠。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迄今为止,在禹州境内已发现北宋钧窑遗址多达 40处,尤以神垕镇大刘山下最为集中。
        钧瓷特点:钧瓷,以其彩艳丽、艺术风格独特闻名中外,久享盛誉。在国外,钧瓷被称为“中国宝瓷”,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钧窑土脉细,釉彩有兔丝纹:红的像胭脂、朱沙,青翠的像葱,紫如紫玫瑰等多种颜,俗称海棠红、梅子青、茄皮紫、天兰等彩。钧窑瓷器常发生窑变,除本釉外还会变出其他颜,而钧瓷的名贵正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其釉是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每一件钧瓷的釉都是唯一的,故有“钧瓷无双”的说法,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
        (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一书中对钧窑的评论:“均州窑如胭脂者为上,青若葱翠、紫若黑者次之,杂者不贵”。
        钧瓷造型以端庄、浑厚、古朴、文雅为特。钧瓷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钧瓷传统作品尊、鼎、钵、洗、瓶等陈设品,置之庭室,富丽堂皇,满屋生辉;陈之几案,赏心悦目,雅致韵人。钧瓷胎质,陶冶清纯,坚实细腻,扣之其声如罄,清脆悦耳。钧瓷的釉质深厚透活,晶莹玉润,有明快的流动感。釉中常常呈现出珍珠点、鱼子、菟丝、蟹爪和蚯蚓走泥似的纹路。古人用“五光十润如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来赞美钧瓷釉质的纯净和釉的艳丽。钧瓷的釉,各不相同,有的一器一,有的一器多,但却不到两件彩完全相同的产品。这就是人们说的“钧无双配”,也是钧瓷独特艺术风格的一个方面。 钧瓷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为国内外各界人士所赞赏。钧瓷的经济价值更为同行业所重视。
        古人曾用“夕阳紫翠忽成岚”等诗句来形容钧瓷釉灵活,变化微妙之美。钧窑瓷器不但釉绚丽多彩,周身还布满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纹等生动美妙的窑变流纹。
        钧瓷之贵
        钧瓷烧制工艺复杂,是世界上惟一经1300度高温的窑变瓷,历来就有“十窑九不成”之说。自唐宋起历代帝王皆钦定为御用贡瓷,专有于宫廷而严禁于民间,亦“君无双”之意。五大名瓷以钧瓷为首,谓瓷之君也。其它瓷上可供于贵宦高堂,下可于布衣陋室,唯钧瓷自帝室之下,民间罕见。诰封为“神钧宝瓷”,“奇珍异宝”,设官窑每年烧制三十六件,遴选入宫,其余全部砸碎深埋,唐玄宗立令“钧不随葬”,所以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甚为稀少。世界著名各大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亦寥寥无几。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有“雅室无钧瓷,不可自夸富”之说,自古就成为身份地位象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