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0个词语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
2.能结合三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3.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能结合三个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2.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外貌等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绊”和“扳”这两个生字的声母、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可以在品读描写小嘎子动作的语句时,指导读准这两个字的读音,同时结合字形辨析字义——“绊”有绞丝旁,指挡住或缠住,“绊子”指摔跤时用一条腿别着对方的腿,使之跌倒;“扳”有提手旁,指用手转动原本位置固定的东西。交流对祥子的印象时,可结合描写他外貌的语句中的“颧骨”一词,记忆“颧”的音、形、义。多音字“监”在“监生”“国子监”等词语中读jiàn,在“监督”“监护”等词语中读jiān。
本课要写的字中,有的和动作有关,如“跤”“搂”“挠”“扳”“剃”,也有的和人体器官或外貌有关,如“腕”“腮”“疤”“喉”“咙”。在读完课文后,试着运用这些汉字,写一写某人的动作或外貌。
“一声不倒一声”中的“倒”是“断,完结”的意思,读第三声。“已后”“记念”是原著中的用词。“已后”同“以后”;“记念”在这里的意思是“惦念,挂念”,不宜将它简单地与现代汉语中的“纪念”相对应。
阅读理解
可以先让学生试着将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进行大致分类,学生应该很容易分出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两个角度。接着,让学生回忆一下此前学过的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尤其是描写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对描写人物的角度进行补充。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在写人的时候,要从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角度进行细致描写,才能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积累运用
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还可以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分析三个片段同是写人,在写人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段、图片、文字材料等。
学生准备:了解《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嘎、绊”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0个词语。
2.能结合《摔跤》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紧扣课题,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很有特点,看到题目中的“人物”和“一组”,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课文中的几个片段都是描写人物的。
预设2:这篇课文是由几个片段组成的。
2.过渡:大家说得没错。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一些写人的文章,也知道了一些描写人物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些著名作家是怎样描写人物的,体会动作描写的效果。
设计意图 由课题入手,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活动1 自主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活动2 学习字词
1.解决难读字词。
(1)解决难读字。
课件出示
ɡǎ wàn bān qiān shì bàn jiū
嘎子 脚腕子 扳他不动 鹐架似的 下冷绊子 揪
(2)解决儿化音。
课件出示 小胖墩儿 单褂儿 虎势儿 猴儿似的 一点儿 牛劲儿 门墩儿
2.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交流书写15个字需要注意的地方。
(2)结合课件提示学生识记方法:本课要写的字有的和动作有关,有的和人体器官或外貌有关,可以分类识记。
课件出示 跤、搂、挠、扳、剃——和动作有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