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程)-试卷1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课程)-试卷1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60.00)
1.课业及进程是指( )
(分数:2.00)
 A.教程
 B.课程 
 C.课表
 D.学期
解析:解析: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2.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分数:2.00)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解析:
3.“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 )期间。
(分数:2.00)
 A.宋元
 B.唐宋 
 C.秦汉
 D.明清
解析:解析:“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为《诗经》作注:“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这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能见到“课程”一词的最早使用。
4.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分数:2.00)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 
解析:
5.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 )
(分数:2.00)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教师课程
解析:解析:活动课程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的生活和经验来设置课程,按照活动主题来组织教学。其特点是动手“做”,手脑并用。
6.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
(分数:2.00)
 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
解析:解析: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7.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 )
(分数:2.00)
 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解析:解析:这类课程属于选修课程。
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分数:2.00)
 A.读、写、算 
 B.读、写、画
 C.画、写、算
 D.读、画、算
解析: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9.国家课程的管理权属于( )
(分数:2.00)
四级分数分配 A.国务院
 B.地方教育机关
 C.人大
 D.中央级教育机关 
解析:解析:所谓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其管理权属中峡级教育机关。国家级课程是一级课程。
10.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属于( )课程。
(分数:2.00)
 A.拓展型 
 B.知识型
 C.基础型
 D.研究型
解析:解析: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教育、拓展学生义化素质的文化素养讶程和艺术团队活动属于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比基础型课程具有较
大的灵活性。
1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三级管理的课程,为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的是( )
(分数:2.00)
 A.地方
 B.国家 
 C.学校
 D.班级
解析:解析:国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一制定标准或指导纲要。
12.地方课程属于 ( )
(分数:2.00)
 A.一级课程
 B.二级课程 
 C.多级课程
 D.四级课程
解析:解析:所谓地方课程,就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1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 )
(分数:2.00)
 A.基础型课程,发展型课程、研究性课程
 B.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C.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D.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解析:解析: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14.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可以把课程分为 ( )
(分数:2.00)
 A.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解析:解析:根据课程内容,可以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或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又叫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
15.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称为( )
(分数:2.00)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活动课程
解析:解析:综合课程是指把若干相邻学科内容加以筛选、充实后按照新的体系合而为一的课程形态。针对分科课程精细的学科化倾向,综合课程力图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日益综合化的需要。
16.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作是最早的( )
(分数:2.00)
 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
解析:解析: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
17.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 )
(分数:2.00)
 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解析:解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是我国课程结构中的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校本课程则属
于三级课程。
18.学生的直接经验主要是通过( )获得的。
(分数:2.00)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实验课程
 D.分科课程
解析:解析: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同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念,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经验和真切体验。
19.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艺术》课,这属于( )
(分数:2.00)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通识课程
解析:解析: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
20.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这是从( )角度划分的。
(分数:2.00)
 A.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
 B.课程的功能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任务 
解析:
21.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 )
(分数:2.00)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解析:解析: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22.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划分角度是( )
(分数:2.00)
 A.从课程功能的角度
 B.从教育阶段的作用
 C.从课程制订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 
 D.从课程核心组织的角度
解析:解析:从课程制订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23.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 )
(分数:2.00)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考试用书
 D.教科书
解析:解析: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课程标准。
24.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
(分数:2.00)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解析: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25.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
(分数:2.00)
 A.课程设置 
 B.课时分配
 C.学科顺序
 D.学周安排
解析:解析:课程设置是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的最基本部分。
26.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这体现出小学教育的( )
(分数:2.00)
 A.普及性
 B.实践性
 C.基础性 
 D.发展性
解析:解析:小学教育是为每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
27.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 )
(分数:2.00)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
 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解析:解析: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普及性是指,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基础性是指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被任意扩大、拔高;发展性是指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28.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分数:2.00)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解析:解析: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属于隐性课程。
29.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分数:2.00)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解析:解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科书和讲义是其中的主体部分。其他还有参考书,讲授提纲等。
30.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是( )
(分数:2.00)
 A.课程标准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教科书
解析:解析: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导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