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机会成本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区别。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联系1是互相补充的;2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3微
机会成本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区别。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联系1是互相补充的;2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3微
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金融学主要学什么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 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金融学主要学什么是什么”的问题。
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需求定理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自身价格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自身价格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函数: A、线性需求函数:D=a-b*p B、非线性需求函数:D=a*p﹣a(是负a次方)
替代效应指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收入效应指货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
供给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供应的商品量。
供给定理指在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间的关系
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支持价格指政府为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限制价格指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最高价。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
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在这一概念中,无差异的含义就是对消费者来说效用是相同的,满足程度是无差别的。
消费可能线的含义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消费可能线的含义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消费者剩余的含义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供给的定义供给是指生产者(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某种商品量。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
第四章 生产理论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定义一种生产技术条件下,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到一定的数量时,该要素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趋势。
规模报酬在技术水平要素价格不变, 由投入要素比例而导致产量的变化,而用来衡量企业的
第四章 生产理论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定义一种生产技术条件下,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到一定的数量时,该要素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趋势。
规模报酬在技术水平要素价格不变, 由投入要素比例而导致产量的变化,而用来衡量企业的
规模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资源因用于某一特定用途而放弃的,在其他可供替代的用途中所能获得的在最大收益。
收益1. 一种被 的收益, 他并没有实际发生,他是做决策时的一个对比指标,2. 具有多种投资可能性3. 不能有投资方向的限制。
显成本:生产者在要素市场上为购买或租用所需的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
生产者自身拥有的隐成本: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生产要素的价值
增量成本:是指引执行一项管理决策而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他既是可以是固定成本也可以是变动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支出的费用或则根据协议将来必须支付的费用,他是非相关成本,不列入决策
短期成本函数:考察企业在短期(即存在固定生产要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长期成本:考察企业在长期(即不存在固定成本生产要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固定成本:在短期,企业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无论期间企业是否生产,也不管其生产多少,发生在这些固定要素上的支出都不可变动。这种随产量增加而变动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他是企业在可变动要素上的支出。
完全垄断的成因;1. 原料来源被控制2、规模运营 3、专利权4、政府赋予的某种市场特权5、进入时滞
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即同一厂商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不同购买者索取来年高中或两种以上的价格或者对销售给不同购买者的同一中产品在成本不同时索取相同的价格。
实行差别价格的市场条件:1、市场存在不完善之处2、被分割开的商品在不同市场上的需求弹性必须是不同的3、不同市场之间或市场个部分之间,必须能有效的分离为相互独立的各个部分4、具有垄断地位
垄断竞争市场是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一个市场结构作为市场结构的两个端点。所应具备的条件:1、众多厂商生产有差别的商品,这些产品是同类的可以相互替换2、资源流动比较自由3、同一生产集团中的厂商数比较多,以致于每个厂商都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会长生广泛的影响4、为了分析方便,垄断竞争理论假定生产集团内所有的厂商的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都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以对代表性的厂商的分析来概括对生产集团的分析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家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寡头垄断的特征:1、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互依存关系2、每个厂商的规模都很大,存在极强的规模经济效益3、厂商行为有极强的不确定性4、厂商的进退都非常困难
第六章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产量,劳动的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
利息率:指利息在每一单位时间内在货币资本中所占的比率。
超额利润:指超过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又称纯粹利润或经济利润。
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基尼系数:根据洛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A÷A+B当A=0时,基尼系数为0,收入绝对平均。当B=0时,基尼系数为1,收入绝对不平均。
第七章
国民生产总值: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收入账户的核心概念。他度量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者一年)经济社会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市场价值:GDP=∑PQ
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支出法、收入法、部门法
a:支出法,又称产品流动法,产品支出法或最终产品法。GNP=C+I+G+X-M
b: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或要素收入法。GNP=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净利息
c:部门法
总需求是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
国民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
1、潜在的国民收入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的国民收入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
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自发消费指由人的生存需要来决定的必须的消费。
引致消费指收入所引起的消费,这部分消费的大小取决于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
自发总需求指总需求中不变的自发消费与投资。
消费/储蓄函数指消费/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乘数指自发总需求的增肌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IS-LM模型说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是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总需求/总供给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边际储蓄倾向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失业:是指由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不到工作的状态(在一定年龄范围之内)
失业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又在工作的人所占的比率。
就业:指处于受雇佣与“自我雇佣”的状态。
失业的影响:1积极:“蓄水池”作用(劳动力储备);强迫机制,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法2消极:资源浪费,贫富差距;处理损失;社会
奥肯定律: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5或3个百分点(解释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之间极为重要的联系) 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 理解奥肯定理时应该注意:A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B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1:2.5的关系只是一个平均数C奥肯定理适用于未实现充分就业情况
失业的分类: 1摩擦(求职)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1和2是自然失业)3周期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落和萧条时,因需求下降儿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时而造成的. 即非自愿失业
充分就业: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自然失业:指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货币:指人们普遍接受的,充当交换媒介的东西。
格雷欣定律:基本内容为:实际价值不同的金属货币具有同等法偿能力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必然退出流通,被作为窖藏,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必然充斥于流通之中。
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是:物价指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