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杂谈
三. 国际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一)与西方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联系: 国际经济学是从西方经济学中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西方经济学在学科体系上分为两大部分,即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而国际经济学在学科体系上也分为两大部分,即微观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与宏观部分(国际金融理论)。 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国际贸易理论实际上属于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的范围;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国际金融理论实际上属于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的范围。
两者区别: 1、在研究对象上,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的理论经济学;而国际经济学则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理论经济学。 2、在研究范围上,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研究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而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国际贸易则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的起因、利益、政策等。西方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部分主要研究国民经济总量问题,如经济增长速度、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等;而国际经济学的宏观部分国际金融则主要研究国际收支、国际储备、汇率等。 金融学主要学什么
(二)与世界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联系: 它们同属于理论经济学,都是从西方经济学中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这两门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共同的历
史前提,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两者有相同之处。 两者区别: 1、在研究对象上,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间的国际经济关系;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生产关系,特别是国别经济。
2、在研究内容上,国际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金融理论两大问题;而世界经济学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涉及到了更宏观的问题,如世界市场问题、国别经济问题、世界能源问题、世界生态资源保护问题等。 3、在研究方法上,两门学科都采用抽象法,但在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抽象层次要比国际经济学中等高。
(三)与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的联系与区别 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所研究的内容主要侧重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一些具体的业务、运行特点及其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学和国家金融学都属于应用经济学科,而国际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科。
四. 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第一讲 导论 一、国际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三. 国际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讲 国际贸易理论 一.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 现代的国际贸易理论 三. 当代的国际贸易理论
第三讲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试讲) 一. 国际贸易政策 二. 国际贸易措施 (一) 关税措施 (二) 非关税壁垒 (三) 出口鼓励、出口管制措施 案例一:中国直面“反倾销” 案例二:中韩贸易战前前后后的故事 案例三: 消灭走私的绝招 第一次作业
第四讲 国际收支与国际储备 一. 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 二. 国际收支的平衡、失衡与调节 三. 国际储备 第五讲 外汇与汇率 一. 外汇与汇率的概述 二. 汇率的决定因素、汇率变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案例: 人民币升值“陷阱论”及汇率取向 课堂讨论:有关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
第六讲 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 一.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类型、作用及趋势 二. 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及其治理 观看教学片 第七讲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 一. 劳动力国际流动 二. 技术国际流动 三. 国际资本流动 案例:非法劳工事件 与“打洋工”要走正道 第二次作业: 就劳动力国际流动, 谈你对“出国潮”的看法 课堂讨论: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第八讲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形式、原因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二.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第九讲 经济全球化 一.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原因 二.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三.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课堂辩论:经济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总复习
五. 成绩计算 平时成绩:50%(课堂作业、课堂讨论或辩论、试讲) 期末成绩:50%(期末考试) 思考题 1. 什么是国际经济关系? 2.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 如何学习国际经济学? 4. 国际经济学与其它相关经济学科有什么区别?
第二讲 国际贸易理论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一) 重商主义 1. 重商主义的时代背景 2.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认为财富与货币是绝对统一的,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式,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标志。认为剩余价值只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而且特别强调对外贸易的作用,认为只有发展对外贸易才能增加国民财富。 3. 重商主义的贡献与缺陷 积极作用: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方式的建立和发展。
局限性: (1) 只限于流通领域而未深入到生产领域,缺乏科学性 (2)单纯强调、追求本国利益而无视他国利益的做法同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的国际贸易准则背道而驰 (3) 片面强调贸易顺差,会加剧同他国的经济摩擦 (4) 把金银作为唯一的财富是十分片面的
(二) 绝对成本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1、抨击重商主义 。《 国富论 》 对重商主义思想着重作了四点批评。 ( 1 )关于财富的定义。斯密认为金银不是一个国家真实的财富,真正的财富是以其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来衡量的。 ( 2 )关于国家干预与增强国家实力的关系。斯
密认为政府应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只有这样国民经济才能迅速发展,国家才能强大。因为在自由放任政策下,个人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其结果会不自觉地符合了社会最大的利益。
( 3 )企业通过持续顺差为本国积累金银的政策在斯密看来是枉费心机,原因在于持续顺差将会导致通货膨胀,削弱出口能力,金银流人减少;同时进口增加,为支付进口,金银又要大量流出。 ( 4 )对外贸易的目的。斯密认为对外贸易的目的不在于求得顺差,而是贸易双方可以取得两种不同的利益。即出口国卖掉了不需要的商品,进口国得到了本国所需要的商品。
2、 提出理论研究的假设条件。 ( 1 )采用 2 x 2 x l 理论分析模型。 ( 2 )交易对象是最终产品。 ( 3 )劳动力在国内是充分就业的,但是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 ( 4 )生产成本不变。 ( 5 )生产要素和产品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 ( 6 )没有交易成本。 ( 7 )劳动是价值形成的基础。承认劳动是商品价值形成的唯一源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 8 )政策取向应该是自由贸易。 ( 9 )采用物物交换形式进行贸易。
3、主张经济自由。 斯密在抨击重商主义和假设理论研究条件的过程中提出了他的国际贸易理论。 ( l )强调贸易自由。斯密从“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出发,宣称“互通有无、互相交易”
的倾向是人类固有的本性,市场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人们通过自由贸易能够实现最大的贸易利益。 ( 2 )强调分工的作用。斯密认为劳动分工意味着专业化生产,减少不必要的劳动时间的浪费,而且还可以改进生产技术,降低劳动消耗,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3)不同国家同种产品劳动生产率差异构成产品成本差异。 (4)按绝对成本优胜分工与交换,对双方都有利。
综上所述,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论的要点可以概括为: 由于各国的地理条件、自然禀赋以及后天生产条件上的差异,形成了某些商品生产成本的绝对差,一国可集中资本和劳动生产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同另一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相交换,这样贸易双方都可获得最大的利益。而要取得最大利益,只有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对绝对成本优势理论的评价: 贡献:第一,肯定了劳动对价值形成的关系,是劳动价值论的雏形; 第二,自由贸易理论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程; 第三,强调分工的作用,也即强调生产领域按绝对成本优势参与国际贸易分工,是对国际贸易理论的重大贡献。 局限性:1)假设过多且脱离实际; 2)不能说明当一个国家两种产品成本全部都处于优势或劣势时能否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现象。
(三) 相对成本(或比较成本)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 1. 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解释了产生国际贸易的部分原因,但无法解释事实上存在的所有产品都处在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和所有产品都处在绝对劣势的经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因为按照绝对优势理论,如果两个国家中,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另一个国家则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则这两个国家之间不会进行自由贸易。显然,这与客观现实不符。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有效地解决了绝对优势理论与贸易现实相背离的困境。
2. 理论分析的假设 3. 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是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基本原则。 4. 比较优势理论与绝对优势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绝对优势理论下,一国只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而不生产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在比较优势理论下,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虽然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但优势的程度不同;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虽然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但劣势程度也不同。在这种条件下,每个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有利程度较大或不利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这就是“两利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分工和贸易原则。
对相对成本优势理论的评价: 贡献:第一,用劳动价值论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必要性是正确的,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第二,采用“两优取其重,两害取其轻”的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正确的。 局限性:1)没有揭示国际分工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仅说明如何参与,没有说明为什么参与) 2)没有说明比较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 3)理论假设过于静态,与现实有较大差异。既容易使人忽视国际分工的动态变化,也不利于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
二.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赫—俄资源禀赋理论           (H---O)   赫克歇尔1919年发表了《对外贸易对国民收人之影响 》 的著名论文,提出了资源禀赋论的基本观点。俄林秉承师意在 1933 年出版了 《 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 》 一书,创立了资源禀赋理论,因而将资源禀赋理论习惯上称为赫一俄理论( H 一 O 理论)。该理论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被称为现代贸易理论。
理论假设 ( 1 )采用两个国家、拥有两种相同资源,生产两种相同产品的 2 x 2 x 2 模式,各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初始水平是给定的和不同的。 ( 2 )两国生产技术水平一致,即两国生产函数是相同的。 ( 3 )两种产品密集使用不同的生产要素,各种产品的要素密集程度不随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