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剑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兰台世界2012·11月下旬
一、剑的起源发展
剑的创始可以追溯到轩辕黄帝时代。据《史记·黄帝本纪》云:“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又据《管子·地数篇》云:“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由此可以推知,黄帝与蚩尤作战时代,均已开始制剑为兵[1]93。殷商时代,剑一般呈柳叶形状,基本上属于铜制。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原地区,剑通常作为长兵器之下的辅助武器,而在吴、越等河川较多的地区,由于多发生水战,剑则作为主要的直接对攻武器。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较为详细的关于制作宝剑的工艺流程,譬如据《周礼·考工记》云:“周官桃氏为剑……茎圆长倍之。中其茎,役其后,身甚五其茎,重九锵,谓之上制,上土服之。身长四其茎,重七锵,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重五锵,下士服之。”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我国名剑辈出的时代,司马迁在《史记》中云:“天下之剑韩为众,一曰棠溪,二曰墨阳,三曰合伯,四曰邓师,五曰宛冯,六曰龙渊,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将。”秦汉时期,出现了较为精备的剑术理论,斗剑格杀之中显示出武士技能造诣的高低深浅。据裴松注引的《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中记载,“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故“余从阿学精熟”,某日“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论剑良久”,故而“因求与余对”,最后“方食芊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此段绘声绘的文字描述,反映出当时剑术之道的高超绝伦。汉武帝时期,剑的形制稍有变化,其中剑刃由两度弧曲而伸,成平直,剑锋夹角则由锐加大。西汉中后期,由于骑兵的兴盛,被更适
合于劈砍的大刀所代替,逐渐退出了军队实战的主流装备。晋之后,剑更是在制式兵器中被淘汰,而常用于仪仗、佩饰等。《晋书》中云:“汉
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其后惟朝带剑。”
[2]22
汉代之后,铜剑逐渐被铁剑替代,并在形制上趋于定型,也就是说,剑身正中有“脊”,两侧带“刃”,构建成前有剑尖、中有剑首、后有剑茎的模制,茎端设“镡”,外配有剑鞘、剑穗等附属类的装饰物品。隋唐时期,开始流行佩剑。据《隋书礼仪志》中记载:“一品,玉器剑,佩山玄玉。二品,金装剑,佩水苍玉。”到唐代中期,佩剑之风尤盛,文人墨客多以佩剑抒发凌云壮志或者彰显尚武英姿。然而自唐开始,在有意无意之间,剑与道教缔结不解之缘,成了道士手中重要法器之一,其以“镇邪压凶之器”的面目出现,成为具有“无上魔力者”,可使人们“不习剑术”即可“御敌而胜”,多多少少走入了歧途。同时,唐宋时期,舞剑活动盛行,诗人杜甫曾对公孙大娘的舞剑绝技进行了细致描述,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爧如羿射九日落,矫如帝骖龙翔。”另据明代唐顺之的《武编》中云:“(宋太宗)选诸军勇士数百人,教以舞剑,皆能掷剑空中,跃其身左右承之,妙绝无比。”到明清时期,在剑术应用基础之上,总结创造了大量珍贵剑法,譬如何良臣在《阵纪》中云:“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生
动工之愿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起之出手法”等,充分表现出以劈、砍、
通下水崩、击等为主体的刚柔相济、飘洒矫健的剑术之道。
上届世界杯的冠军二、剑的功能演变
殷商至春秋战国时期,剑是进行习武击杀的重要工具。比如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决心富国强民,抵抗秦国,他重金招聘剑客荆轲,令他刺杀秦王,荆轲敬重太子丹的救国志向,便满口答应,勇敢地承担了此项任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在易水河畔,太子丹设宴为荆轲饯行。按照约定的日期,荆轲带着秦国悬赏捉拿的叛将樊於期的首级,带着燕国督亢的地图面见秦王,但是在这份燕国地图当中,他暗藏了一把匕首(短剑),准备用它刺杀秦王。当荆轲踏入金碧辉煌、
氢氧化铜是沉淀吗
威武森严咸阳宫中,只见秦王正襟危坐,正在等他献上樊於期的首级和燕国的城郭地图。为了在距离上更加接近秦王,荆轲借口图上有一处看不清楚,凑前几步,一边帮秦王展图,一边假意指点,“图穷匕见”
之时,只见荆轲迅即拿起匕首向秦王刺去,但是秦王恰好带有护心镜,加之荆轲有些操之过急,未能刺中秦王胸部的要害之处,最后未能刺杀成功,被围攻上来的秦王护卫们剁成肉酱,慷慨献身,上演了一段古代剑客的侠肝义胆佳话。
两汉前后时期,剑是进行贴身防卫的最佳选择。比如秦代末期,刘邦曾得到了一把名为“赤霄”的宝剑,爱不释手,总是佩戴身边以作贴身防护。
据梁代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中记载:“刘季在位十二年,以始皇三十四年,于南山得一铁剑,长三尺,铭曰‘赤霄’,大篆书。”刘邦是秦末沛县丰邑人,早年他曾任沛县泗水亭长,奉命押送一批劳工去陕西骊山为秦始皇修筑陵墓,途中许多劳工不堪行程劳苦趁机脱逃,见此情景,刘邦在芒砀山泽附近对剩余的劳工们说:“你们各自逃生去吧!我从此也另谋生路去了。”见到刘邦如此豪爽宽宏,许多劳工想到回乡也无非继续遭受官员劳役,便纷纷表示愿意追随刘邦成就一番伟业。于是,他们沿着芒砀山泽的蜿蜒小径朝着沛县方向前行,这时行走在前方的人突然惊叫一声,并向刘邦报告说:“前面有一大蛇挡道,
咱们还是绕道而行吧!”刘邦朗声大笑道:“英雄豪气,所向披靡,区区一蛇,安敢挡吾道路?”说话之间,拨开众人,仗剑前行,果见一条巨蛇横卧路中,摇头摆尾,刘邦毫不畏惧一剑下去,就将白蛇顷刻斩为两段,显示出不同于一般人的果敢精神,其也由此走上了扯旗造反暴秦的道路,并最终经过楚汉争霸登上了帝王宝座。
隋唐时期,剑是进行抒情扬志的通常选择。比如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就非常精通剑术,
玉最简单的鉴定方法生平总是“剑不离身,身不离剑”。宋代《宣和书谱》中云:“(太白)卯岁知通书,及长好击剑,落落
不羁束。”李白个人在其诗《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中亦云:“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在日常生活中,李白经常“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而一旦要是吃醉了酒,他便“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浪漫无比。同样,如果在人
生的道路上遇到艰难坎坷或重大波折时,他也常常以剑来表达自己
剑在我国的起源较早,素有“短兵之祖”、“百兵之君”的美誉,其集习武击杀、贴身防护、抒情扬志、权力象征等多样功能
和作用为一体,诉说着风云际会、可歌可泣的时代演变。
剑起源演变我国古代剑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西安理工大学董宁
see you again翻译摘要关键词LISHIKAOZHENG
6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