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基金布局竞赛启幕?
个人养老金基金布局竞赛启幕?
  个人养老金基金布局竞赛启幕
  未来可期的政策导向配合产品自身的稳健收益表现,让个人养老金基金吸引了大量头部公募前来“抢滩”,纷纷为旗下养老目标FOF基金申报个人养老金Y份额。
个人养老金查询
  但仔细统计不难发现,这份热闹其实仍只属于少数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当前在成立一年以上的养老目标基金产品中,因规模未达标准线并未入围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单的情形并不罕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目前市场上发行了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的公募机构为43家,占公募机构总数比例仅为27.7%。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基金公司在养老目标基金上的缺席尤为明显,譬如在公募“老十家”中,长盛基金甚至迄今未发行任何养老目标基金产品。
  实际上,一只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的落地并非易事。作为创新型基金产品,养老FOF顺利入
围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背后离不开公募机构在投研团队、产品设计、信息技术、渠道销售、客户服务等能力上的全面投入与支撑。
  也有受访机构指出,在机构自身的经验与能力之外,我国投资者个人养老财富管理意识的薄弱,以及养老基金自身投资特性所带来的理解门槛,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市场多方平台共同面对与化解的挑战。
  头部公募领跑
  个人养老金基金开局3个月来,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体系逐步走进全面发展完善的新阶段。
  Choice数据显示,当前入围的个人养老金基金已扩展至137只。产品的成绩单也可圈可点,2023年以来,Y份额总规模超20亿元,绝大部分基金均实现了正收益。
  已落地产品背后的公募管理人则达到43家。具体来看,华夏基金以9只数量领跑,汇添富、南方基金各有8只,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各有7只,华安基金和广发基金并列拥有6只,工银瑞信、银华基金并列拥有5只。此外,发行了4只-1只的公募机构分别有6家、8家、8家和12家。
  不难看出,个人养老金基金头部效应明显,规模较大的机构大多冲在一线。以2023年末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来看,前十大公募机构均入围了2只或以上的个人养老金基金,拥有4只或以上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机构,其规模排名则均在前30名以内。
  西部证券在2月的一篇个人养老金跟踪报告中提到,当前我国公募个人养老金基金市场集中度高,而头部公司“具有较强的推动意愿、渠道能力及产品能力”。多家头部基金设立了专门服务于养老金管理的业务板块,并针对个人养老金业务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我们始终将养老金业务定位为公司的战略基石业务,设立了专门服务于养老金管理的业务板块。”嘉实基金FOF投资部基金经理唐棠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在FOF的管理方面,嘉实基金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与多家海外机构形成战略合作,引进了海外先进的FOF管理理念。”
  无独有偶,借鉴海外养老金先进的资产配置理念,布局完善的养老FOF产品体系也是大多数头部基金机构发力的重要方式。例如从介绍来看,个人养老金基金“一哥”华夏基金在充分发挥本土投研优势同时,也结合了富达国际、罗素投资等海外机构的养老金投资经验。
  产品布局之外,建信基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公司也在销售推广与客户陪伴方面持续发力。
  “在与银行或三方平台等渠道的对接上,我们会整体考虑渠道养老目标基金客户的风险偏好,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体提供不同策略、与其目标相匹配的养老基金产品。”建信基金相关负责人士表示,公司还在多渠道开展养老投教与客户陪伴工作,并对客户经理进行深入的养老规划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在43家已经顺利发行了个人养老金基金的公募管理人中,目前仅有15家机构实现了旗下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的全部入围,占比不足35%。具体来看,即便是华夏、南方、嘉实等头部公募,也分别手握几只未开设Y份额的养老FOF。
  此外,还有安信基金、永赢基金、中信保诚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创金合信基金、泰达宏利基金、海富通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虽已有养老目标基金发行,但仍未能从零到一实现入围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的突破。
  发行了养老目标基金,却缺席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单,原因何在?
  记者梳理当前市面上368只(分份额计算)养老FOF基金2023年四个季度的净值表现发现,阻碍公募养老目标基金入围最大的拦路石,还在于产品规模。
  2023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对基金管理人、产品设计、产品管理和销售管理等公募基金发行个人养老金产品的环境给出了指导和规定。
  其中在产品管理方面,《暂行规定》强调,个人养老金基金最近4个季度末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或者上一季度末规模不低于2亿元。
  在这一规模要求下,养老FOF们的悲喜并不相通。
  事实上,根据产品收益风格和标的不同,养老目标基金之间的规模差异也分化显著。
  交银安享稳健养老一年期FOF是当前市场上唯一一只百亿级别的养老FOF,其A份额2023年的规模最高一度超过200亿元,其Y份额在四季度末成立不足两个月,独立规模也已接近3000万元。但再向下梳理,超过10亿元的养老FOF已是凤毛麟角。
  而大部分养老目标基金在过去的一年内,规模始终在1000万-3000万元左右徘徊。
  合并份额后,规模最小的一只养老FOF产品则是银河悦宁稳健养老目标一年持有混合发起FOF。这只成立于2021年8月的基金近一年回报率为-0.61%,除去年二季度规模达1002万元以外,其余季度规模均未突破千万级。
  还有一些成立更久的养老目标基金,未能等到入围个人养老金基金的那一天,便已因规模不达标而被迫进入清算程序。
  2月27日,泰达宏利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FOF发布了关于基金合同终止及财产清算的公告。公告显示,该基金的合同生效日为2020年2月27日,而截至2023年2月27日终,基金规模低于2亿元人民币,触发基金合同约定的前述终止条件。
  无独有偶,此前景顺长城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FOF同样因为发行三年后资产净值仍低于合同中约定的2亿元,已经在2023年11月25日宣告清盘。
  此外记者注意到,还存在少数产品符合投资性质与基金规模条件,却仍未纳入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的情况。
  有投资人士向记者推测,考虑到基金公司在发行个人养老金基金前需与中登公司进行系统
对接,并完成行业平台测试,旗下产品可能仍处于系统搭建或报送流程中。因证监会的入围名单披露为定期而非实时进行,也可能存在相关产品已纳入平台、但并未向社会公开的情形。
  “老十家”中的缺席者
  比起单一产品是否入围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机构本身的“缺席”则更值得注意。据统计,有102家公募机构迄今仍未有养老目标基金发行,占比超72.3%。
  其中在老牌公募梯队中,长盛基金似乎在养老目标基金的配置上掉了队,成为了唯一没有任何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的“老十家”公募机构。
  截至2023年末,长盛基金管理规模为634.95亿元,同比增长约15%,不过仍只排在第69位。在最辉煌的时候,长盛基金也曾进入过千亿的队伍,但如今多位昔日并肩的老朋友都向着万亿奔去,自己却跌落腰部,其间分化难免令人唏嘘。
  在养老产品的布局上,长盛基金也迟迟未显出发力动向。记者查询和三方销售平台发现,长盛基金并没有开设个人养老专区,仅在对其他产品的宣传中,曾建议投资者以定投形
式对未来养老、子女教育等长期规划进行安排。
  至于旗下基金,唯一和养老“沾边”的大概是一只名为“长盛养老健康灵活配置混合”的产品,去年规模在7900万元至8600万元之间浮动。不过,这一名称主要在于产品配置了创新药、原料药、白酒、医疗设备等与养老健康产业相关的个股。
  “公司其实一直在酝酿、研究这个事。”一位接近长盛基金的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但在特别短期的时间内,比方说半年之内,未必会有具体产品被推出来。”
  据该知情人士称,前两年长盛基金未参与养老目标基金相关产品布局,主要还是和公司内部对时点的判断、综合的考量,乃至公司董事会对公司的考核有关。长盛基金也曾组建过相关人才团队,但后来则流失了一部分。
  “长盛基金过去其实也曾拿到过养老产品的批文,如果未来相关产品发行,可随时激活。”该人士进一步告诉记者。不过在其看来,养老目标基金的发行是个“需要养的项目”,如公司短期盈利压力较大,“即便上了产品,一时半会也不一定容易获得收益”。
  事实上,2021年是长盛基金人事变动骤起的一年。2021年6月,公司总经理林培富离任,
这一职位改由董事长周兵兼任。而一个月后的7月21日,周兵则将董事长之位交给了高民和,其转而担任总经理。同月,公司研究部总监郭堃则升任公司副总经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