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该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历史与文化》和《经济政治与社会》等。
该课程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学生应达到的具体能力目标:
能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能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解决好现阶段人生发展中遇到的矛盾;
能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
能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
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自觉地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单元知识要求课时
1概述
掌握本门课程学习目标及意义
了解课程理论结构
2
2坚持从
客观实
际出
发,脚
踏实地
走好人
生路
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理解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
的前提和基础;客观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
件的实际;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
了多种可能性
了解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知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
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人是物质发展的
最高产物,是社会的现实的人,人必须通过积极行动实现人生
成功
理解自觉能动性的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的指导意义;尊重客观
实际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才
能调动每个人都蕴涵着的巨大潜能
6
3用辩证
的观点
看问题
树立积
极的人
生态度
理解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人在普遍联系中生存,学会用普
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物质世界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交互性;明白社会交往的作用
理解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
问题;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人生是一个不断在曲折
中发展的过程
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学
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积极面对和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
促进人生发展
8
4坚持实
践与认
识的统
一提
高人生
发展的
能力
掌握辩证唯物论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实践出真知,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生发展的
各种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
中不断锻炼提高的
学习现象与本质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观点,掌握透过现象把握
本质的方法;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理解人的认
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6
5顺应历
史潮流
树立崇
高的人
生理想
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目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
人生哲学系的原理。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规律的
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
历史发展规律
认识社会理想的特点及其作用;个人理想的特点及其作用;个
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理解理想信念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对人生
成长有重要作用;实现理想信念必须有意志和责任作为保证
6
6
在社会
中发展
自我创
造人生
价值
掌握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
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利己与
利他的关系
理解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统一的观点;人的价值
的实现与评价;明白人的价值贵在奉献;正确看待苦与乐、生
与死的关系;明白劳动既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也是体现人
的本质力量、提升主体能力的活动;人只有在诚实劳动中奉献
社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
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指克服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
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相应的社会条
件
8四、实施建议
(二)教学建议
1.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2.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
生的教学。
3.课堂教学要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要充分利用课时计划中安排的教学辅
助活动学时和其他实践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等。
(三)教学基本条件
1.该课程任教的教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较深的研究。
2.教学场所需要有多媒体设备。
3.需要有社会实践的场所。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书目及有关案例;
2.教师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图片、音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
学资源;还包括人生成长典型个案、哲学与人生问题教育专家、先进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会教学资源。
五、教学评价
形成性考
核考核形
式
内容要求
成绩构
成比例平时
考勤
每节课前由课代表点名不许迟到早退旷课,每迟到、早退
一次扣一分,旷课一次扣2.5分
10%作业1
联系自身实际,写出自己的
目前状况,并制定切实可行
的计划
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字数不少于
1000;4% 2
从观察身边事物开始,试着
总结出哲学原理,写一篇小
论文
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字数不少于
1000;4% 3
老师给出社会热门的犯罪
案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进行分析,明白明辨是非的
重要性,写一篇小论文
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字数不少于
1000;
4%
4以“我心中的榜样”导入,
确立自己的目标,明确未来
工作中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和自己如何承担个人责任,
进行演讲比赛
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演讲稿字数
不少于1000;
4%
5
以“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为主题,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字数不少于1500;
4%
终结性考
核闭卷
考试
考试内容应是大纲上所学
的每一章节的内容
题量适中(90分钟);难度适宜;考
试内容应涵盖每个章节;题型可分
为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名词解释、
简答题、材料分析和论述题。
7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