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科创中心概念方案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区,助推“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建设,结合高铁片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发展规划,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和区委五届九次全会部署,坚持以人才资源为核心要素,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源泉,以提升产业能级为主攻方向,以产业引领、产学研医协同、产城景融合、职住平衡为基本特征,汇聚协同创新资源,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创新、产业、生活生态“三个协同”,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为建设“一区一枢纽两中心”提供强大动力。
2.空间布局
健康产业项目有哪些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区主要位于高铁片区,拟规划范围约3.6平方公里(示意图附后),以三峡国际健康城为核心,构建“三区”联动发展的泛协同创新格局。
产学研医协同发展核心区(A区):范围涵盖麻柳村、抗建村和茅谷社区,北至周家坝变电站,南至何家岩污水处理厂,东至都历山,西至食品药品检验所,约1.6平方公里。以三峡医学中心为核心,三峡卫生健康学校、大健康产业园、食品药品检验所等为支撑,重点布局医学(药)研究、医疗、康复、教育培训、健康管理等产业。
创新人才与健康产业孵化集聚区(B区):主要位于周家坝街道天子湖社区,以高铁大道为界,东起塘坊大道,西侧南侧以滩灯河大桥,天子湖公园为界,北侧接高铁北站广场,约1.4平方公里。以三峡启迪孵化器、三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等为支撑,重点发展招才引智、科企孵化、成果转化等产业服务,打造高品质社区公共空间。
应急救援与生态康养拓展区(C区):位于天城镇万河村及太平社区,南起疾控中心沿万开大道向北约1公里、两侧600米宽范围内,约0.6平方公里。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为基础,充分利用长平机械厂旧址,重点布局卫生应急、预防保健、生态康养等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产业。
3.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三峡医学中心(一二期)、三峡公共卫生应急医院、三峡卫生健康学校、区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建成投用。引育各类科研机构5家、市级及以上科研平台5个、市级科技企业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达到9000人左右,集聚科技创新人才500人以上,科技成果转化20项。三峡国际健康城初具规模,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大健康产业产值从3千万级跃升至30亿级,成为区域支柱型产业。医疗卫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领头羊”作用充分发挥,健康服务、生活生产配套功能齐全,“三个协同”创新格局基本形成,打造三峡库区科技创新高地重要支撑极、渝东北领先的创新要素集聚区。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创新协同:
1.推动产学研医协同发展。建立产学研医供需对接机制,支持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加快建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智能等研究中心,设置重庆大学临床(医)学院,加大优势学科前沿技术攻关、应用,鼓励与企业联合组建创新药品、医疗器械示范应用
基地和培训中心,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搭建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为医疗新技术新产品临床应用提供支持,打造一批医学研究和健康服务业创新中心,形成“示范应用—临床评价—技术创新—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深化产教融合,支持三峡医专建设集“产教科研展”功能于一体的双创孵化中心。鼓励国际、国内及在万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联合产业化经验丰富的第三方机构在示范区共建中试基地。(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区卫生健康委、区教委、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三峡医专)
2.培育和引进创新主体。积极承接具有一定实力的区内外医院、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争取更多实验室、研发机构等布局,加快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围绕大健康产业业态,重点选择生物材料、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热点方向,引育5—10家医疗科技企业,打造一批以健康新业态为优势的知名品牌。
3.打造健康产业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三峡库区道地药材开发利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引领作用,聚焦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基源鉴定与质量评价、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促进道地药材成果转化、产业化发展。支持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培育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医工融合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力争3年时间将医工融合创新中心
建成市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医工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及成果转化中心。打造三峡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与研发中心、三峡库区环境与人健康研究中心等优质创新平台。启迪孵化器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依托启迪控股优势资源,引进国内外行业知名企业共同组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的“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推动北京雅康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打造医学研大健康产业基地,联合本地医院建立肿瘤医研基地,搭建医学产业孵化中心,吸引一批医疗及生物等科创企业入驻。
4.加快人才引育步伐。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创新引才方式,大力引进健康服务领域高精尖人才,提供智力支持。支持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成立博士联盟,争取引进医学领军人物或学科带头人5名、校级人才10名、博士研究生100名。推动医院、企业、研发机构与在万高校人才联合培养,构建“本部基础培养+协同创新区科研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联动医院、研发机构、企业共建大学生实训基地,培养一批健康产业智能人才、技能人才。依托三峡启迪孵化器、三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探索推广“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引才方式,以创新项目培养积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注重从高铁新区配建中小学中选拔科创苗子,支持引进签约高校院所毕业生,打造协同创新区“人才蓄水池”。
(二)加强产业协同:
5.打造大健康产业集。加快核心载体三峡医学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围绕三峡医学中心布局发展集“医、教、养、研、产”结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造以核心层、支撑层、衍生层等三大圈层协同发展的大健康产业集。核心层重点发展现代医疗、康养生态、健康管理、科教研发、人才聚集、应急处置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支撑层重点完善医药服务、健康食品、健康教学、居住配套等产业业态;衍生层重点培育文教科创、生态农业、健康产品加工等健康产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