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学会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对于北京林学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北京林学会在市科协和挂靠单位北京市林业局的领导下,紧密围绕经济改革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林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建立新形势下的学会发展机制和模式,调动广大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适应北京林业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踏踏实实勤奋工作,为北京林业事业的发展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搭建首都林业科技工作者的信息平台,为北京林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根据北京市科协工作要求和安排以及学会的年度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学会年度工作要点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会人才荟萃的优势,在学术交流、技术咨询、科普宣传等活动中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学会扎扎实实开展了各项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计划,并取得一定成绩,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积极参加市科协组织的活动
组织会员及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市科协的金桥工程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
选、学术科技月等活动。
二、 学会组织建设
召开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完成学会理事会改选工作,北京林业大学
校长尹伟伦先生当选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
通过北京市科协及民政局学会年审,完成学会法人、学会税务法人及其他变更工作。建立会员数据库,积极发展新会员,扩大学会规模,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要制度化、规范化。
健全学会组织机构,完善《现代林业研究》编辑部,筹备建设绿产业发展部。
三、咨询服务
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挥广大会员的聪明才智,大力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活动。转变学会发展观念,以智力开发学会的实力,增进学会的生机与活力,使学会咨询服务活动走上了服务社会、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模式。为马来西亚Ecofuture公司的产品生态垫在中国北方地区铺设方法和市场推广提供咨询服
务。为中德林业技术合作“近自然森林经营”提供技术咨询和经营方案。为中美森林健康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四、科普及培训
开展科普活动,宣传环保常识及先进林业理念。在八达岭长城脚下举办“推动森林认证 支持绿奥运”科普展、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科普展,累计参观人数约6000人次。
培训分为技术培训、意识培训、能力培训,培训对象各级林业工作人员、林农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人员。对来自八达岭林场、西山实验林场等单位的技术人员进行了森林经营认证培训;对大学生志愿者、媒体记者进行森林认证培训;邀请德国专家进行森林近自然经营培训;在密云县冯家裕镇为生态公益林管护员作培训。
五、促进国际合作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部,积极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林业发达国家的林业机构或组织进行广泛地交流和合作。学会与德国复兴银行(KFW)初步达成了北京林学会为其在中国实施的林业项目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协议;聘请韩国金鸿先生、荷兰亚历山大
先生为国际合作部协调员。
六、学术活动健康产业项目有哪些
10月15日至17日,中德林业技术合作“密云水库流域保护和经营”项目组(MWM)、北京林学会(BFS)、北京市林业国际合作项目管理办公室(BFDIC)、北京市水源保护林试验工作站、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分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源保护林建设”研讨会在北京昌平召开来自中国林科院、黄河水利委员会、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台湾国立屏东科技大学、西南林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深圳市水务局、甘肃省白龙江林管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林业局及其直属单位、北京市郊区县林业局,以及奥组委、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中日林业生态培训项目办等多个部门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中国科学院张新时院士出席研讨会并作了讲话。
沈国舫院士说,召开水源保护林会议非常重要,中德项目已经搞了7 年之久,在水源保护林建设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技术模式,在这个会议上,大家可以相互借鉴和交流。水源保护林建设和保护水资源应该是个全面的工作,全流域应该统一部署、统一规划、
相互配合、系统管理。比如,在保护水资源过程中,下游应给上游一些补偿来弥补上游由于保护源头而造成的损失。所以,今天大家应该共同研究,探讨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来经营水源保护林。
张新时院士认为,森林的生态效益或者生态服务功能最重要的、价值最高的是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他说,增加植被必然会消耗水分、减少地表径流,但植被阻挡泥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极强,所以,增加植被是必须的,但需要掌握一个度。在谈到水源保护林建设时,他认为要重点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森林的地理布局问题,二是森林结构问题,三是树种问题。他还说,北京地区按功能划分了三个绿化生态圈,即外围的水源涵养圈、郊区的防风固沙圈及城市内的城市绿化圈。在水源涵养圈内,经济林在浅山区的水源涵养作用应该加以强调,如果果园或经济林的建设结合种草或灌木,既能提高当地经济收入,又能促进水源涵养功能的实现。
研讨会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集中讨论水资源保护及水源林建设问题。共有来自北京、台湾、云南、甘肃、内蒙、深圳的14位专家分别作了关于水资源保护及水源林建设的报告,包括水源保护林体系营建与技术研究、水源保护林涵养水土功能研究、北京水源保护林
发展战略、北京水资源管理探讨、中德密云项目成果及经验等。特别是来自台湾李锦育教授的《集水区水土资源之涵养功能与保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介绍的工程措施和水源保护与水土流失的见解,对内地水土保持、水源保护、流域管理等方面工作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第二阶段是现场参观考察。研讨会还组织各位与会人员赴中德密云项目区 冯家峪镇帽石沟村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点和北庄乡土门西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点参观考察,与会人员对项目所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的评价,也为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2005年10月还举办“推动森林认证 支持绿奥运”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单位有北京林业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宣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中日林业生态培训中心等单位。
七、实施项目
实施“促进北京2008年奥运会使用认证产品项目”,该项目是北京林学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分会首次合作的项目,目标旨在推动森林认证产品作为一种绿材料在北京2
008年奥运会中的使用,提高社会大众对森林认证与绿奥运的认识。项目从2005年7月26日签署,项目期四个月,目前项目已顺利结束。
实施“八达岭林场水源保护林认证的可行性研究与实践”,该项目以八达岭林场为示范点,对北京地区的水源保护林的认证工作进行可行性试验,项目以提高人们对森林认证的认识和理解为出发点,以推动森林认证在北京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更好地开展工作为目标,最终做出当地符合森林认证标准的森林经营方案,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目前项目已完成认证预评估工作,计划在2006年5月使八达岭林场通过森林认证主评估。
八、加强学会宣传
建立学会网站、设计并制作了学会会徽、建立了理事网络交流平台。2005年学会的项目、活动等吸引了来自北京电视台、中国绿时报、科技日报、北京市林业局宣传中心、木材实验室网站等多家媒体记者的报道,以电视、报纸、网络等不同形式产生新闻报道20余篇。
九、2006工作设想
(1)积极配合市科协的学术月活动、金桥工程、青年科技论文评选等活动。
(2)增强与各知名NGO机构的联络,继续寻小项目,重心放在森林认证、自然保护区、友谊林、湿地保护、社区发展、森林经营技术方案等领域。
(3)充分发挥学会专家团队组优势,主动走出去,提供行业咨询服务、教育培训。提供生态公益林管护员培训,编写《生态公益林管护员培训手册》;继续为马来西亚Ecofuture公司的产品生态垫中国北方市场推广提供咨询服务,2006年3月份参加上海国际环保技术与产品交流展览会,2006年5月举办生态垫市场推广研讨会。
(4)《现代林业研究》出版创刊运作。
(5)设立首都林业科技奖,调动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6)建立绿产业促进部。
(7)完善学会英文网站。
(8)完善学会日常管理工作,为广大会员服务。
回顾过去一年,在市科协、市社团办领导下,在理事长和秘书长以及学会专职工作人员的辛
勤工作下,我会朝气蓬勃,充满生机。展望新的一年,我们信心满怀,我们将继续踏踏实实努力工作,同心同德把学会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周到,让学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北京林学会
2005年12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