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1节 质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  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2.了解天平的构造,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二、过程与方法:1.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对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有估测的能力;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和温度而变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2.通过对物质质量的测量,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来测质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教法学法:实验演示法。
教学用具:学生天平(带砝码),小石块,水、烧杯,矿泉水瓶子一个。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自行车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钢、铁、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教师接着说明:一般我们把自行车称为物体,钢、铁、橡胶等称为物质。这样我们可以说:自行车这个物体是由钢、铁、橡胶等物质构成的,其它物体如:铁钉、铁锤、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宇宙上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1、质量
(1)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物体的这个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符号:“”表示。
(2)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教材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2.质量的测量——天平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使用:
    天平的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测量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2)、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3)、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4)、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为移动游码。
    (5)、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1)不能超过称量(天平的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2)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学生实验(多媒体展示操作步骤)
    学生用天平测量一个小石块的质量:
    步骤: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调节天平平衡;
    c、把小石块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d、读数——小石块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读数
4、演示实验(P111想想做做)
    (1)用天平称一个桔子的质量,然后将其掰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桔子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
    (2)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然后使白糖溶于水,再称量糖水的质量。比较两次称量的结果。
    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三、小    结
    学生对照板书对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复述: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克(g)。
    3、质量测量工具:天平
    4、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四、作业布置
教材第11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及答案:
    板书设计
一、质量
1.什么叫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其他单位:吨(t);克(g);毫克(mg)
        进率:1000
二、质量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天平
2.天平的使用
    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测量: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1.不能超过称量;
    2.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四.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对于托盘天平的结构和使用,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能够进行准确的操作,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基于以上的分析,为突出重点,本课以引导性提问发现法为主线,以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用引导让学生逐渐靠近问题实质,结合比较法,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法,以生动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并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用反馈练习法检验所学知识及巩固所学内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创造型和开拓型的人才,所以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
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效果分析
1.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上,通过讲解、设疑、自学、小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质量的概论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以及常见的测质量的仪器。通过观察、讲解、示范操作,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认识天平的结构,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设计基础夯实有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
2在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关注学生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主要的课程,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主动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体会互相分享探究成果的快乐,这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在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上,通过介绍杆秤等日常生活中的测质量仪器,可以激
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天平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和科学求实的实践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增进同学们间的合作精神,增进友谊。
《质量》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
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
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2、教学难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